吴思远成龙 吴思远李元霸 吴思远:李小龙已成传奇 将来将比肩关公成圣人
凤凰网娱乐讯 值此功夫之王李小龙逝世四十周年之际,凤凰网娱乐遍访两岸三地影人。著名电影人吴思远坦言自己是第一个找李小龙拍电影的人,同时他评价道:“李小龙是中国的传奇人物,若干年后他会跟我们以前关公等一样变成圣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节选:
凤凰网:吴老师,您怎么评价李小龙?
吴思远:李小龙其实是中国的一个传奇人物,若干年后他会跟我们以前关公等一样变成圣人。可以说李小龙反映了一个中国人怎么样发愤图强,因为我对他非常了解,非常了解的原因除了我认识他以外,我是第一个找他拍电影的人,当然那时没有成功,那时候我年纪很轻,财力什么的都不够,但是我已经跟他联系,他在美国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我拍电影时候的武术指导,通过他我就跟李小龙联系。
李小龙是在美国出生,在香港长大,我最近花了两年时间拍了一部李小龙的纪录片,不是记录他的,是关于李小龙,香港本来要搞一个李小龙电影博物馆、故居博物馆,由政府来出资,由香港电影工作总会来总负责,我是总会会长,我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拍了一部关于李小龙的纪录片,作为历史的一个资料档案。
关于李小龙有很多的说法,我在这个纪录片里把所有跟李小龙合作过的,还有跟李小龙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全部一网打尽地采访,我们在香港拍了大量的人物采访,又去了台湾、美国,跑了很多地方,李小龙的外国徒弟等都采访到,非常有系统地把他的一生,还用了很多资料,买了很多电影版权,新的、旧的什么都有,我们完成了。
我们觉得非常骄傲,我们采访了他的太太,他的女儿,全部一网打尽,还有他的红颜知己丁佩,因为他是在她家里去世。还有很多他合作过的很多演员,外国演员、中国演员、武术指导、武师、武行,从小跟他一起的伙伴。
他是一个奇迹,因为他的个性,他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小孩子,喜欢打架,喜欢跳舞。所以,我们用他以前拍戏的片断跟当事人讲述结合得非常好,教他跳恰恰的讲述,当然他们现在都已经年纪很大了,我们把电影的资料跟他们讲述,配合得非常好。
从他童年、同学、好朋友,一直到他学咏春拳,因为我是最早拍了一部《李小龙传奇》的电影,很早,那时候李小龙去世没有多久,当时票房很好,卖得很好,全世界都卖得很好,我就特别研究了一些李小龙的资料。所以,我对李小龙非常熟悉,尤其拍了这部纪录片以后,简直是如数家珍。
凤凰网:他其实在香港拍了四个半电影,然后在这几十年中,他仍然不仅仅是在香港本地,他在全世界,包括内地、美国、欧洲,您觉得是电影的魅力还是个人的魅力?他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影了,李小龙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了。
吴思远:我觉得李小龙是个人魅力占99%,其他都是多余的,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他是学哲学的,他很喜欢讲话,他是简单的理论者,他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很好,你和他在一起,你就完全被他感染,他讲的话,他的思维,他的想象,你只有听的份。
所以,他的个人魅力是非常行的。我们以前拍很多武打片,即使你打斗很好,但是你看不出他个人的魅力在哪里。比如说,他回到香港以后,因为他在美国不得志,他很希望能拍电影《功夫》,这个主角非他莫属,但是因为人种的问题还是用了美国白人大卫·卡拉定,白人去演一个中国人。在他之前,我们中国人在电影界是没有地位的,要做就是做一些丑角,直到他回到香港开始拍《唐山大兄》。
我们是不公开放的,作为一个资料,我们专场放了好几场。作为一个演员来讲,我没有看到有比他个人魅力更强的。比如说,除了第一部,《唐山大兄》其实已经显露出他的魅力,当时还有韩英杰武术指导,所以还是有点传统的东西。
到他后来自己来掌控,完全是李小龙个人特色,他打斗不会跟你打半天,他一定是在打之前把气氛营造得很好,而且一打的时候,一两秒钟之内就要把你击倒。第一,他的身体,他让你看到,我们东方人非常强壮的身体也可以这样,不单单是欧美人身体好,他的线条、他的肌肉就让观众有一个信服力,相信他,不是以前电影中的一些老师傅,很老了,功夫还不得了,天方夜谭似的,他不是,脚一踢出来是有风的,那个拳几拳倒,而且有理论为什么是几拳倒,他在体能体质方面是非常让人信服的。
第二,在打斗方面,他完全运用了他几拳倒的理论,比如说敌不动我不动,他打是看对方脚步的,因为你要打他,脚一定要动,你一动了,我比你还快,他的理论就是这样的。
所以,李小龙的个人魅力,我再讲一点花絮吧,电影拍完了配音,一开始是配国语的,因为他不会讲国语,讲不好,一个演员专门配他配得很好,但是一到打斗,李小龙说,“你不要配了,我来配!”他就,“啪喳!”这种,我们拍打斗的片从来没有像鸡叫,他们说他像鸡叫,这就是因为认为这种在他来讲是真实的,他是营造一种氛围,跟所有人不同的,把“呜”那种鸡叫的东西,后来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肯定到了电影院会被人家笑,肯定观众会不喜欢!
”结果恰恰相反,观众喜欢得不得了,鼓掌!这就是个人魅力,就是与众不同,他除了体能给你看,他讲话的自信,老美、外国人跟你这样讲话,完全是充满了很有武技、武德、高度文化的优秀民族,就彻底地改观了我们“东亚病夫”的称号。
所以,他不单单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同,全世界都认同,白人是很现实的,“你比我强,我服你!”这些黑人也是,“你是黄种人,替我们有色人种争光,我更服你!”我们跑到全世界拍戏,一提到李小龙,没有一个人说他不行,到现在也没有。有很多演员是有争论的,你喜欢,他不喜欢,而李小龙不是,我到一些小地方,大家都会说,“李小龙,No.1!”这给我们中国人添了多少光彩!
我觉得他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演员,而是作为东方人、亚洲人的一种形象。日本人《精武门》打日本鬼子,像这种戏在中国肯定不能演,辱华的电影,但是日本人接受,人家能接受,还卖座。这就是我们李小龙以他个人魅力、以他真正的功夫让你信服,这是没有话说的。
所以,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神,他早年去世很遗憾,但是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形象,英雄形象永远在我们心中,李小龙是年轻的,是有魅力的,是能打的。我拍了一部美国片,叫《不撤退不投降》,在美国非常卖座,元奎导演,我监制,我第一部美国片,当时才花了一百多万美元,在美国拍的,就拍一个美国小孩,他喜欢武术,但是总是不成功,他是李小龙的迷,他很崇拜。
结果有一天李小龙显灵,因为他太崇拜李小龙了,李小龙把这个理论教给他,他拿着半杯可乐说,“你只有这半杯水倒掉,才可以注入全新的东西。”有一套理论,我把李小龙里面的理论全部摆在电影里,在电影非常卖座,全世界都卖座,已经二三十年了。
我是第一个用李小龙的鬼魂出现在电影上,现在还有电影公司跟我买那个想法,就是说他怎么样扶持小孩,让他从弱变强,不单是体格上,而且是心理上、思想上去克服,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电影。这说明李小龙已经变成了全世界年轻人,尤其是学功夫、学武术的偶像,而且他的经历是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他在美国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他要得到一个小的角色都得不到,他很失望,回到香港,香港给他一个场地来表现他的才华,然后美国人又去找他。
如果他不那么早去世了,还会拍两三部比较经典的电影。
李小龙现在作为一个中国电影人,很骄傲!我也很高兴拍了他这样一部,尤其是他最后一部,他本来约了一个美国演员在香港金田中日本餐厅见面,那个美国演员乔治·拉赞贝拍过一部《007》,当时周文怀先生要拉拢他们合作,约了八点钟作金田中吃饭,之前李小龙在丁佩家里,周文怀也在,他感到头痛,李小龙就吃了丁佩妈妈的两片止痛片,很普通的止痛片,吃了以后就说,“我要睡一会儿,太疲惫,睡一会儿。
”周文怀就说,“我八点钟在金田中等你。
”结果这样一睡,我们拍的时候就是“周先生讲……,当时的美国制片讲……丁佩讲……”,当时七点钟头时候怎么样,七点半的时候怎么样,最后丁佩摇他不姓,丁佩很恐慌,就打电话给周先生,一开始周先生说,“让他睡一会儿嘛,不要去吵他。
”结果到后来推他不醒的时候,慌了,就找周先生,周先生说,“我马上回来!”这个过程我们都拍得很紧凑,不像一部普通的纪录片,这是我花了两年时间,与我们香港一个年轻导演制作的。作为史料,以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我们后代会知道李小龙一个真实的人,而且那些武师讲李小龙对他们是多么好、多么关心他们,他对他手下的一批武行非常关心。
凤凰网:元华、成龙他们。
吴思远:对,元华做他的替身,李小龙打得很好,但是他不会翻滚,所以每一次他翻、跳弹床就是元华帮他替的,所以元华对他很了解,他对元华什么的都很好,对一批手足都很好。我拍《不撤退不投降》最后一场戏就是在李小龙西雅图的坟前拍的,到现在还是不断地有人寄明信片、鲜花在他的墓上,他的墓上用大理石雕刻了像书一样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非常有哲理的名言,我全部在电影中都拍了,这个小孩最后感恩,到墓地向他致敬,这是在我的电影里。
我拍的时候是偷拍的,因为坟场不允许拍,我们带了少数的人,三四个人,到那边偷拍,这很有价值。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很敢闯,一眨眼接近二十年,《不撤退不投降》这个戏很卖座,很励志。这说明李小龙是所有人的偶像,不仅仅是中国的偶像,我们说中国出英雄或偶像,你认为是偶像,但是外国人不承认,但是李小龙摆在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喜欢他,尊敬他。
香港的星光大道是哪里来的?是我设计的,是我提出来的,我当时做电影金像奖主席,我常在美国好莱坞大道晃来晃去,后来我做金像奖主席,我们也可以搞一个星光大道,这是我提出来的,是我的设计。
当然,后来细节我就没做了。现在看到很多游客、我们的同胞来看看手模,在李小龙的铜像拍照,我自己特别高兴,我带着我女儿去的时候说,“这是我设计的,你看,现在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