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玥年龄 董玥妍:那年花下约 谁记曾许诺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时光浩浩荡荡的碾过几千年的岁月,那些遥远的传说模糊神秘,翻开被尘封千载的<山海经>,领略作者赋予这段历史的情仇爱恨.这是一曲史诗,还原历史

当时光浩浩荡荡的碾过几千年的岁月,那些遥远的传说模糊神秘,翻开被尘封千载的《山海经》,领略作者赋予这段历史的情仇爱恨。这是一曲史诗,还原历史,却又高于历史。这是一曲离歌,哽咽难言,却更恢弘大气。在这本书中,突破了古言的传统套路。

不仅仅有古韵悠然的文字,不仅仅有跌宕深沉的情感,不仅仅有摄人心魄的情节,更有惹人深思的内涵。一直很犹豫写这篇书评。因为全书中出彩的地方实在太多,怕笔力不够,不能清晰真挚的表达出我的理解。但是思绪在心中郁结,竟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

然而,想说的又太多,总是理不清一条主线,总是难以割舍所谓详略得当的"略",于是上网翻看了一些书评。无独有偶,几乎都是按照各个人物的角度去写。但是本书人物之间关联太重,这样分,总是会有重复拖沓的部分。所幸,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友情,在利益的牵绊中举步维艰;爱情,在国仇家恨中患得患失;亲情,在权力角逐中斑驳狼藉"。概括的实在是让我找不到更好的语言去替换。于是,就用这个思路吧。聊表心意。

【与君今生为兄弟,更结他生未了因】

什么样的朋友最纯粹?是同患难却都不觉对方落魄的旷达不羁,是残音浊酒下的笑声朗朗,是温暖对方更温暖自己的明灯,是杯酒交心,千金一诺的生死相酬,肝胆相照。

什么样的友情最真挚?是完全不计较身份地位的坦言相告,是提着破剑却仍为对方守护的血染战袍,是壮志难酬的铿锵曲音中的凝神倾听,是打铁声中人影携的一株茼草。

青阳少昊。一诺出,托生死。然而,高山流水的情谊没有败给时间,没有败给人心,却败给了命运。被冠上了姓氏的那一刻,轩辕青阳,高辛少昊,是死敌。他们终究要在沙场相见,刀剑相向,不死不休。难以改变的命理。少昊曾这样说,咱们驰骋沙场时,若我死了,你就把我葬在酒里,若你死了,我就把你的骨头做成王座,日日坐着,直到我死的那天。

冷淡的青阳竟被他说的露出了笑意"为何?"这样,我就为你报仇了!让我日日记得我杀死了挚交好友,日日不得安宁。就像书中也曾说,青阳有时忌惮少昊恨不得他立时死去,但遇到危险,他却拼死去救。矛盾吗?不!前者顺从了责任,后者成全了自己。

只是桐华终究没有让读者看到最后的胜负。因为,青阳死了。那个曾经笑得羡煞了阳光的少年,那个后来用冷漠去保护和守候的少年,就这样去了。他的死,怨谁呢?那么复杂的纠葛。是怨少昊的错误估量,是怨阿珩配置的药,是怨蚩尤的致命一掌,是怨夷彭的知而不告,是怨黄帝的怀疑猜忌?无论如何,世间再无青阳!

从此酒空敬,弦空响,高山毁,流水殇。少昊沉琴绝酒,从此孤。那郑重的一诺"从此,我就是青阳。"换得了青阳欣慰安然的逝去。

但那个诺言,却又真真未能守住。如果是自己的性命,少昊不会顾惜。毕竟在青阳棺前的一跪,和对昌意说的打杀随意,已经彻彻底底的反应内心。那些悲痛,愧疚和后悔。但是涉及到高辛的万家灯火,高辛的国土子民时,他是高辛少昊,他没有办法没有理由去兑现自己的诺言。

负了阿珩,负了青阳,负了昌意,又何尝没有辜负自己?但,这就是责任的残酷,这就是私情的单薄。希望来世,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少年。琴音流转,浊酒倾杯,谈笑间温柔了眼角。

【明月多情应笑我,再无一生一心人】

是在所有猜忌后终于选择去相信的义无反顾?是在重新开始后终于决定去承诺的一心一人?是在千回百转后终于明了去追随的无畏无悔?是在琴瑟相偕后终于面对了离别的生死相随?如果用"既不守诺,何必许诺?"来形容蚩尤和阿珩,那对于少昊和阿珩来说,就是"既然无缘,何须誓言?"再深的情,也在家国天下中做出了取舍和牺牲。

九黎的桃花依然烂漫,汤谷的清风依然飘渺,凹凸馆上的诗词依然含情,若水畔的音律依然曼妙。然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人事几换。但,此爱,从未断绝。

【或有慈母手中线,怎奈纠葛局中局】

亲情,本是最无需置疑的情感,为何在这里,却如此复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圆满在这一方面,青阳和少昊,真难说谁更幸运或不幸。青阳有疼爱他的母亲,有尊敬他的弟弟,但他却在父亲的猜忌中失了性命。

少昊从小无母,被最亲近的人试探陷害,被亲兄弟近乎置于死地,但他的父亲最后却释然了仇恨,用温情选择了原谅。在《长相思》里有这样一句话,当黄帝的子民真幸福,但当他的亲人却真痛苦。亲人,都是他成就霸业,丰功伟绩的工具和棋子,虽大败神农,却也是拥万里江山享无限孤单。

而少昊却也终究走上了弑父囚弟的不归之路。不是好儿子,不是好哥哥,却真的是好君王。血浓于水的情,竟抵不过这权力,这野心?真的没有了多么强烈的爱恨。

将死之时,夷彭终于叫了阿珩的名字,而不是客气而疏远的"小妹"。俊帝终于释然说出了那株桃树的名字。嫘祖死后,黄帝却也开始追忆那并肩作战的荣辱与共。少昊继位后再也无颜弹奏父王亲手教他的曲子,只能拼了命的守护住高辛的土地。

其实,温存和暖意,是人心的本能。只是到失去后,才不再压抑在心底。故事的开头曾这样说,如何形容他们呢?所有的少年都想做蚩尤,所有的少女都像嫁少昊,所有的父母都想有青阳。然而,无往不胜的蚩尤最后败得很惨,山水丰神的少昊得不到自己爱的人,恭敬孝顺的青阳也曾想过给生父下毒......这是多么矛盾的讽刺!

在临近故事的结尾,这样的一段话成就了三国纷争,乱世逐鹿的升华。其实,无论是神农,轩辕,还是高辛。都不过是土地,山川和子民。站在另一个高度,体味真正的梦想和执着。诺言这般美好,然而一个"曾"字却写尽了离殇。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的太多太多......一家之言,定有没有看到或是看到却没有写出的东西。

书,还是需要自己去品的。书评,仅是一种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