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古希腊语—汉语对照本)译者序(王焕生)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伊索寓言>是欧洲寓言史上历史最久远.影响也最大的一部寓言集,丰富的内容和发人深思

一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伊索寓言》是欧洲寓言史上历史最久远、影响也最大的一部寓言集,丰富的内容和发人深思的教谕使得它的传播历久不衰。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希腊大体相仿。它的主要部分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地区,此外还有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爱琴海中诸岛及沿岸部分地区。当时生活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的希腊人人数并不很多,但他们却在距今数千年之前,利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有限条件,创造出令后人一直赞叹不已的灿烂文化。这里既有古今吟诵不绝的长篇巨制荷马史诗,时至今日仍然经常被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还有各种精美绝伦的雕塑和绘画等,而寓言则是他们丰富的生活智慧和杰出的文学创作才能的另一种体现。


虽然伊索作为一位寓言作家在古代非常有名,但关于他的生平传下来的材料却很少,而且不甚确切。现今掌握的有关伊索生平的一段最重要的历史记述,见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史著《历史》中的一段叙述。希罗多德在记述埃及历史时提到:“罗多皮斯……是萨摩斯人赫菲斯托波利斯之子雅得蒙的女奴,并且与写作寓言的伊索同为一个主人的奴隶。”希罗多德在那里强调,他认为伊索是赫菲斯托波利斯的奴隶的证据是,当伊索被得尔斐人加害,得尔斐人遵照神示要求,召请人去领取为伊索被害而支付的赔偿金时,只有上述雅得蒙的同名孙子去认领。希罗多德在这里提到的罗多皮斯是古代一位名伎。希罗多德认为:“罗多皮斯的壮年是在阿马西斯为王的时期。

”古代希腊人的“壮年”概念一般指40岁左右。上述阿马西斯是埃及国王,公元前570年—前526年在位。由此人们一般认为,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
除上述史料外,根据一些其他材料推测,伊索可能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律基亚,曾经是一个名叫克珊托斯的人的家奴。伊索由于天资聪颖而获得自由后,游历希腊各地,给人们讲述各种寓言故事,深受人们喜爱。据称伊索讲述的寓言中有的涉及得尔斐神示,揭露祭司的虚伪,从而引起祭司们的不满。得尔斐位于希腊中部的群山之间,是古代希腊祭祀阿波罗的著名圣地,那里的阿波罗神坛发出的神示受到人们的高度崇奉。据说得尔斐人趁伊索受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公元前560年—前546年在位)遣他出使得尔斐之机,设下圈套,诬陷伊索偷了圣庙的金器,判处伊索死刑,把他推下山崖。

上述希罗多德提到的得尔斐祭司为伊索之死交付赔偿金即指此事。
公元1世纪时曾经有一篇伊索传记在希腊东方流传,基本就是根据上述那些情节结合伊索的寓言故事编写的,并非信史。
公元前5世纪有一幅瓶画,画着一个外貌丑陋的老人,躬身而坐,面对一只狐狸,显然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伊索。如同古代寓言本身主要是普通劳动者源自生活实践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共同智慧一样,伊索的这一形象也集中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出身卑微,但富有智慧;形象丑陋,但心灵高尚。

根据古希腊传世资料,古代希腊的寓言创作传统远远早于伊索生活的时代。

寓言本身渊源于古代人类的口头创作,尔后见于书面。我们在通常认为产生于公元前9—前8世纪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便可看到寓言的存在。例如《伊利亚特》第22卷里描写特洛亚人被希腊军队打败后溃逃回城,特洛亚王子、特洛亚军队主要将领赫克托尔留在城外,见希腊军队主要将领阿基琉斯追来后迅速逃跑的情形。二人一逃一追,连续绕城奔跑三周后才停了下来,准备决斗。这时赫克托尔提议决斗前双方订一个协议,即不管双方谁杀死谁,都不要侮辱对方的遗体。阿基琉斯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杀死而切齿痛恨,愤慨地声称,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协约可言:
有如狮子和人之间不可能有信誓,
狼和绵羊也永远不可能协和一致。


不难看出,阿基琉斯在这里一下子引用了两个比喻,它们显然都源自有关“狮子和人”和“狼和绵羊”的两个寓言故事,而且其含义在阿基琉斯看来是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的。
又如通常认为稍晚于荷马而先于伊索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前7世纪)在自己的诗歌作品《劳作与节令》中也曾引用过寓言。他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种种社会邪恶现象,希望人们不要互相使用暴力,应该公正相处时,便以鹞鹰欺凌夜莺的故事为反证:
歌声悠扬的夜莺飞行于云层,
一只鹞鹰张开爪子把他擒获,
夜莺被弯爪戳痛可怜地哭泣,
这时鹞鹰威武地对他这样说:
“傻瓜,你叫喊什么?现在你被强者抓住,
得去我要带你去的地方,尽管你是位歌手。


视我乐意,我可把你作午餐,或者放你走。”
凡企图与强者抗争者都是没有理智,
他不能获胜,还得忍受痛苦遭凌辱。
我们在希腊其他古代作家的作品里也可以见到对寓言的引用。例如从现传作品残段看,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抒情诗人阿尔基洛科斯就曾经引用过《鹰和狐狸》的故事。鹰和狐狸结成友谊。鹰偷食了狐狸的幼崽蹲在高岩上,嘲弄狐狸。狐狸诅咒老鹰,祈求天神宙斯管束动物的行为,使它们能公正地生活,不要为恶。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在古代希腊的兴盛时期可能是在这之后,也许正是在公元前7—前6世纪左右。伊索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一位寓言大师,才能应时势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文字已经产生,印刷术尚未发明的情况下,口传作品的流传只能靠记录和传抄。伊索寓言的流传也是这样。伊索寓言的第一个集本出现在伊索生活时代之后的一些时候,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是由得墨特里奥斯•法勒瑞奥斯(Demotrius Phalerius,公元前345—前283)编辑的。得墨特里奥斯是位出色的演说家、哲学家,公元前317—前307年曾由马其顿国王卡珊德罗斯任命为雅典总督。他非常热爱科学,重视文化事业,特别是在保护和继承古典文化遗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将散传的伊索寓言编辑成集便是他在这方面的功绩之一。得墨特里奥斯的集本包括200多则寓言,成为此后古代留传的伊索寓言抄本的基础。

其中的大部分寓言可被认为为伊索所作,但此前此后出现的一些寓言也被汇集其中,记在令人推崇的伊索名下,从而使寓言集成为古代希腊寓言创作的一种总汇集。我们在现今流传的《伊索寓言》里可以看到以伊索本人为故事人物编写的寓言《伊索在船坞里》,看到以公元前4 世纪的哲人第欧根尼(一译狄欧革涅斯)为故事主人公的《旅途中的第欧根尼》,而《演说家得马得斯》则是直接借用伊索寓言说明道理。上述这些情况很好地表明了《伊索寓言》的广泛流传和伊索本人的崇高声誉。
寓言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反映的往往是方方面面的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给人的是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情节生动,思想内涵丰富而耐人寻味。

例如寓言《狼和小羊》(第160则),狼想吃掉小羊,却试图以貌似公正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暴行,但当他的虚伪言词被纯朴的小羊一一揭穿时,他便不加掩饰地露出了自己的横暴本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简洁鲜明,反映的则是强者凌弱的社会现象。《农夫和蛇》(之二)(第62则)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发生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好为恶者不可一味心慈,也要多加提防。《狼和狗》(第294则)是人们普遍熟悉的两种动物之间的一段简单对话,对话富有个性,表现了两种动物的不同心态,赞颂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古代处于奴隶制状态下的人们对自由的爱好和追求。《赫拉克勒斯和普路托斯》(第113则)反映的是历来存在于社会的问题——贫富矛盾,把富人与恶人等同,表现了穷人对富人的不满。

《鹰和屎壳郎》(第3则)赞颂弱者的智慧,连屎壳郎这样的弱者竟然都能够想出那样切合实际的可行办法,报复强者鹰的傲慢和残暴,甚至主神的庇护也不能使它摆脱困境。
寓言集中更多的故事体现的是各种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例如《乌龟和老鹰》(第259则)和《鹞子和天鹅》(第315则)告诫人们,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违背自然,勉强从事。有些寓言反映的是朴素而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肚胀的狐狸》(第24则)说明矛盾会因情势的变化而变化;《骆驼》(第142则)说明知识高于经验;《驮盐的驴》(第191则)告诫人们不可犯经验主义的毛病;《两只青蛙》(第43则)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乌龟和兔子》(第254则)作为一则广为人知的寓言,非常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先天才能和后天努力的辩证关系;《狐狸和豹》(第12则)涉及的则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心灵美胜过形体美。

此外,《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之一)(第42则)教导人们劳动创造财富;《蚂蚁和蝉》(第114则)嘲笑好逸恶劳;《衔肉的狗》(第136则)、《寡妇和母鸡》(第58则)告诫人们不要贪婪;《狐狸和猴子》(第14则)、《狐狸和鳄鱼》(第20则)嘲笑吹牛撒谎;《狐狸和山羊》(第9则)告诫人们做事不可冒失上当。《狮子和老鼠》(第155则)赞扬知恩报恩;《驴和骡子》(之一)(第192则)教导人们要互相帮助。

《摔破神像的人》(第284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朴素的神灵观念;《卖卜者》(第170则)和《巫婆》(第56则)则是对迷信、巫术的批判。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给人们以生活指导,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中有许多带有时代特色,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显然是后人添加的。
伊索寓言大部分由拟人的动物故事构成。这些动物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又显得很自然逼真,这是寓言创作者深刻地认识动物习性、认真地观察动物行为和对周围的生活进行深入体会的结果。

寓言作者通过狮子、狼等这些强大动物揭露强者的横暴和凶残本性;通过小羊、兔子等这些弱小动物表现纯朴和天真;通过这些动物的生活经历和交往再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这些动物的不同遭遇告诫人们要友爱、真诚,克服各种恶性,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等。需要指出的是,伊索寓言中的动物性格尚不完全固定,与后来的寓言中人们所习见的比较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因此切不可以我们往往习惯了的后代寓言故事的情境去要求和领会古代寓言。

伊索寓言直接影响了其后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寓言创作,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家是费德鲁斯(Phaedrus)和巴布里乌斯(Babrius)。费德鲁斯是公元前1世纪人,在罗马长大,并且受到较好的教育。

他初为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家奴,后来被释放,写作寓言。费德鲁斯在其寓言集第1卷开篇时说:
寓言创造者伊索发现了这些材料,
我用六音步格律把它们琢磨润色。
费德鲁斯在这里直接说明他的寓言创作与伊索寓言的关系。费德鲁斯称自己的寓言为“伊索式寓言”,现传费德鲁斯寓言集含寓言130多则,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寓言故事取材于伊索寓言,在前1、2卷中比例尤大。这清楚地表明了伊索寓言对费德鲁斯的寓言创作的影响。巴布里乌斯生活在公元1世纪后半期到公元2世纪前半期。他可能是一位罗马人,但生活在帝国东部,用希腊语写作。巴布里乌斯的寓言未能完全传世,现传巴布里乌斯寓言140多则,合为两卷。

这些寓言约有三分之二取材于伊索寓言,可见巴布里乌斯的寓言创作与伊索寓言的关系比费德鲁斯的更紧密。在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之后,伊索寓言继续得到继承,或成为修辞学家们进行演说练习的题目,或成为人们日常进行寓言改作的对象。中世纪以后,伊索寓言影响到后代欧洲的寓言创作,如法国的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德国的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和俄国的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1769—1844)等,都明显受到他 的影响。
伊索寓言也很早就传入我国。

根据现有史料,伊索寓言是在明朝时期随着“西学东渐”潮流首先传入我国的西方著作之一。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是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他于1582年到达澳门,后来到北京定居。他在中国生活期间著译甚丰,其中《畸人十篇》(1608)中便介绍和称引过伊索寓言。他介绍伊索时称伊索是“上古明士”,并说伊索当时名气很大,“其门下弟子以千计”。他在这部著作中称引了伊索寓言《肚胀的狐狸》、《狮子和狐狸》、《马和驴》、《驴和马》等。在利玛窦之后,又有传教士庞迪我(Didace de Pantoja,1571—1618)对伊索寓言作过介绍。庞迪我是利玛窦在北京时的助手,著《七克大全》(1614),在其中称引过《大鸦和狐狸》、《兔子和青蛙》、《狮子、狼和狐狸》等寓言。


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名《况义》。该译本由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口授,我国天主教士张赓笔录,印行于明天启五年,即公元1625年。译本正文寓言22则,附录寓言16则,共38则。纵观其内容,广泛流传的《大鸦和狐狸》、《衔肉的狗》、《狮子、狼和狐狸》、《田鼠????和家鼠》、《两只青蛙》、《青蛙和老鼠》、《乌龟和老鹰》、《北风和太阳》、《寡妇和母鸡》、《驮盐的驴》等皆见于其中。以上寓言的情节有时与现今流传的《伊索寓言》不尽相合,这是由于译本源于转述,而且重在达意的缘故。
我国第一个从英文转译的伊索寓言译本出版于1840年,标题为《意拾喻言》,英文标题是ESOP’S FABLES,注称“由博学的蒙昧先生用中文撰写,再经他们的门生懒惰生编成现在的形式”。

《意拾喻言》含寓言82则,称译文为“意译”或“逐字直译”,译文中包含许多纯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翻译风格。此后又不断有各种形式的译本或译述本出版,促进了伊索寓言在我国的流传。近年来,伊索寓言在我国继续保持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受到许多译著者和出版者的注意和重视。

伊索寓言在许多世纪里一直得到广泛的流传,自古至今有许多古代抄本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现今保存有100多种抄本,不过其中除了两部外,其他的都不早于公元13世纪。

欧洲新时期的第一个伊索寓言集本印行于1476年,后来学者们又继续收集补充,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伊索寓言的第一个印刷本是约1479年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完成的;其后以新发现的抄本材料为补充,相继出现过多种汇编版本。
现在这个版本采用的是德国《托伊布纳希腊拉丁古典著作文库》(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g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1959—1970年出版的古希腊文本《伊索寓言集》(Corpus fabularum Aesopicarum)。该版本汇集了由古代到中世纪各种伊索寓言材料,选收伊索寓言计346则,其中包括普遍承认的伊索寓言307则,另外从各种古代抄本和版本选录了39则。全书采用古希腊文原文与中译文并列对照编排形式,译文从古希腊文译出。原文版本中基本寓言(第1—307则)一般收录了1—3种主要的古希腊文文本,本译本翻译时绝大部分寓言采用的是第一种文本,从文字风格角度考虑,只有第67、103、256则寓言采用的是第二种文本,第51、69、84、96、100、116、143、163则寓言采用的是第三种文本。
王焕生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