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武简介 寿县方振武故居旅游景区简介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方振武就出生在瓦埠镇的南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又名运策,青年时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入伍,辛亥革命前夕,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他先与徐锡麟举义不成,又在光绪三十四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事败被捕下狱。
宣统3年,辛亥炮响,他在革命党光复南京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立下战功,民国2年,随黄兴讨袁进军江苏,英勇善战,以一营兵力,与数倍于已的北洋军阀激战七天七夜,身中数弹。讨袁失败后,是年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谒孙中山先生,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民国6年,从日本回广州,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10年秋,孙中山带兵北伐,他任北伐大队长,率部挥戈北上,挺进安徽等地。因陈炯明叛变,北伐失败。民国13年后他一度在张宗昌部任职,当认清张的本质后,于次年在肥城起义,参加晋北战役,屡立战功。
15年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回国,他加入冯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5月17日,冯召集各部在五原誓师,与北伐军互相响应,兵出潼关征讨北洋军阀。次年5月,任国民联军援陕总指挥兼第一路总司令。
他率部从五原出发,日夜兼程奔赴咸阳,在猴儿寨大败吴佩孚所属刘镇华部,使被困8个月之久的杨虎成部和西安人民得以解围。不久,方部被改编为第九方面军,脱离冯玉祥的领导。17年方部被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并任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首次攻下军阀占领的济南,后任济南卫戍司令。
国民18年5月他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主皖期间,革除积弊,施政道民,决心治理好家乡。他早就看出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面目,因而经常与各各派反蒋力量联系。当蒋得知后,于9月以“开会”为由,被蒋电召南京软禁起来。方部官兵闻讯后义愤填膺,将领余亚农、鲍刚等分别率部在安庆、芜湖等地举行兵变。
不久,石友三部也倒戈反蒋,蒋认为这些兵变都是方策划,将他加上手铐脚镣,押入汤山陆军监狱。直到“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全面抗日高潮,蒋被迫下野后他才获得自由。
出狱后,四处奔走呼号,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1年年底,日寇铁蹄踏入热河,他决心“毁家纾难,抗日救国”,将其家产全部变卖,凑足10万元,献作抗日经费,速到山西介休招集旧部联合其它抗日队伍,举行了著名的“绵山誓师”,成立抗日救国军,任总指挥,并通电全国北上抗日。他在誓师大会上发表演说,慷慨激昂,咬破中指,在一块白布上书写:“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八个殷红的大血字,从而激励了全体抗日将士的斗志。
22年5月26日,他与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司令部,他在驰赴前线时发出通电:“修我刀剑,歼彼凶残,胜者为少康之一旅,败者为田横之五百。”他在装备窳劣,给养不足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经过浴血奋战,相继收复宝昌、清源、多伦、商都、张北等失地。
捷报传出,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手段破坏大批的铁甲车和飞机,并同日伪军联合,大举进攻同盟军。在日蒋的夹击下,他和大部份爱国将领发出通电,庄严表示:“正义所在,不辞汤火,光荣之死,甘于鼎镬”“即仅余最后之一弹,亦必为抗日而牺牲。”
抗日同盟军部司令冯玉祥被迫辞职后,该军由方振武、吉鸿昌领导,后改为“抗日讨贼军”。兵分三路,挺进开滦、冀东,9月20日抵怀柔。10月,抗日讨贼军受日伪蒋三方面军包围,敌人不断用炮火、飞机狂轰滥炸,环境险恶。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很气概拼死抵抗,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他被迫出走海外。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方将军返回大陆,怀着满腔热血,报效国家民族,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力量。他目睹了峰烟匝地,山河破碎,壮志难酬,忧心忡忡。后到桂林创办垦牧场,筹资购置枪支,准备重整抗日武装,再赴战场杀敌。不料,特务监视捣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再次出走香港。在港期间,常与爱国人士来往,联系海内外抗日力量,组织“海外侨胞联欢会”等抗日团体。
30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他重返内地,决心奔赴抗日前线,当他刚入广东中山县境时,不幸遭国民党特务暗害,时年56岁。
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寿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整修方振武将军故居和方振武将军陵墓,时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杨多良为陵墓进行了揭幕仪式。现在的方振武将军的故居和墓地已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