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君的照片 朱丽君:在推广传统戏曲的道路上奉献青春
身为区文化馆社会文化指导室主任、区戏剧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朱丽君都是忙得不可开交。朱丽君1982年8月出生,还没过35周岁生日,不过却已是戏曲圈里的老人了,她12岁便进入余杭小百花越剧团,已经在舞台上坚守20多年了。
受父亲影响 4岁便会唱戏
朱丽君会走上戏曲的道路,和家庭熏陶有着莫大的关系。朱丽君的父亲是个越剧迷,从小,她是听着电视广播的越剧选段和父亲的哼唱长大的,别的同龄人对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她张口就来的却是《点秋香》《楼台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越剧名段。
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天资不错,朱丽君四岁就会唱戏了。到了12岁,她就进入余杭小百花越剧团,成为了一名越剧小花旦,扮演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妙龄少女。虽然这十分符合朱丽君当时的状态,然而,她却对小生这个行当十分偏爱。
学戏的生活并不轻松,每天都要早起练功、吊嗓,还要进行形体训练,“每天都很累,不过我还是会偷偷跑到小生的课堂外面偷听,或者跟别人学。”一来二去,竟也让朱丽君学会了小生。
考入上戏 为全区导演十本大戏
从自学小生就能看出来,朱丽君对于自己喜爱的戏曲事业非常认真投入和执着,更有学戏锻炼出来的勤奋刻苦和一股子坚韧的毅力。这些品质都被她带到了之后的工作中。
朱丽君每年都要跟着剧团下乡或者外出表演,每天勤学苦练加上舞台上实打实的锻炼,她的专业水平迅速进步,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她先后获得省第四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表演金奖、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2005年,朱丽君参加了央视《梦想中国》的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参赛后,北京有很多不错的单位来找我,不过我还是放弃了。”在这一年,她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全日制进修班,是余杭第一个考出去的戏曲人。
一年的进修后,朱丽君再次回到余杭,带着新知识为余杭导演了十本大戏。“每排一部戏都只要三个多月,换一个演员就等于重新排一次。”所以,朱丽君成为导演后,加班成了常态,一年到头基本没有放假的时候。而且在如此忙绿的状态下,她依然坚持每天练功,一天都没有断过。
“学戏曲要从娃娃抓起”
不遗余力推广传统戏曲
除了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朱丽君很早就开始关心和挖掘民间艺术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濒临灭绝、消失了60余年的杭州市非遗项目“杭摊”重新搬上舞台,余杭因此被命名为浙江省杭摊传承基地。
为了继承和发扬“杭摊”艺术,朱丽君不断刻苦钻研“杭摊”表演,在“杭摊”的演唱技巧上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把杭摊带进校园,挖掘和培养少儿曲艺杭摊苗子,积极开展“文艺进校园”活动,在余杭区实验小学设立杭摊培训基地,辅导开展杭摊表演,培养传人,取得好成绩,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了杭摊艺术。
同时作为余杭区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朱丽君做了大量的组织、辅导工作,使我区的业余戏曲爱好者在全国、省、市的各个比赛中都名列前茅。她成功组织策划了余杭区“十佳戏曲之星”演唱大赛、“美丽洲戏曲专场”等演出活动,让戏曲爱好者们有了可以一展风采的舞台。
“最近几年,知道、愿意学戏的孩子多了不少,这让我挺欣慰的。”朱丽君说。今年元旦,区文化馆首次举办了少儿戏曲培训班,为期一周,朱丽君就是指导老师。“虽然时间短,但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印象,就等于播种下一个戏曲的种子。”
首次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后,朱丽君表示:“我要先学习如何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之后提出的议案会和戏曲保护和推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