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传统文化 国学大讲堂之三: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什么?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传统文化的可观之处在哪里?传统伦理精神在今天还留存多少?今天的文化建设还需要这种精神么?传统伦理精神有多少真正融进了我们的人生修养实践之中呢?如

        传统文化的可观之处在哪里?传统伦理精神在今天还留存多少?今天的文化建设还需要这种精神么?传统伦理精神有多少真正融进了我们的人生修养实践之中呢?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6日,知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三山做客湖工大“国学大讲堂”,就这些问题娓娓道来,跟400余名干部教师一起畅谈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什么,分享了复兴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什么?在王三山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最可观者,也是最富价值的东西,一是伦理精神,二是艺术精神。”他引用北大楼宇烈先生所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他说,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礼乐精神的教化,贯穿于传统文化的超功利的艺术精神中。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既体现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也渗透于社会、人生各个领域,体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意义及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对社会、人生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对理想社会,完善人格的追求等等,并由此孕育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国民性格。

        王三山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今日的中国人要有这种文化主体意识,并自觉地以这种独有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不断地省察和传承,发扬光大,使其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王三山认为传统伦理精神受到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破坏,以及当今西方文化,特别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隔膜,导致传统伦理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日益消失。

他呼吁,我们保存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信心,需要重建中国传统优秀的伦理精神,特别是力行这种伦理精神,并养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和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五点建议:学习传统语文,阅读传统经典,力行传统道德,弘扬传统精神,复兴传统文化,并建议从古人身上寻找榜样,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王三山在报告中向干部师生推荐和解析了中国历史著作、中国文化与哲学著作、中国艺术和美学著作等近20本经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