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判多少 李光荣:中国多项改革为中英金融合作留下广阔空间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搜狐财经讯 "第一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于2014年6月1日至6月6日在英国伦敦隆重举行,峰会由英国中华总商会和英中贸易协会联合主办,搜狐财经作

搜狐财经讯 “第一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于2014年6月1日至6月6日在英国伦敦隆重举行,峰会由英国中华总商会和英中贸易协会联合主办,搜狐财经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全程参与报道。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在峰会发言中表示,中英金融业各自的优势和差距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强的互 补性和契合度。

“差距就是机会,落后也是生产力。”李光荣谈到,“英国有技术,有经验,中国有市场,有需求,英国可以通过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有效满足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李光荣强调,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现届政府明确“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用壮士断腕之决心加大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等多项金融体制改革的做法,给中英金融有志之士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下是李光荣发言全文

加强中英金融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在第一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上的发言

非常常荣幸应邀参加首届峰会,我想就加强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英国是世界上传统的资本强国,银行业、保险业实力积淀深厚,通过几百年的市场化发展,孕育了一批最优秀的金融机构,为全球所认同,并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及劳合社等。同时,英国拥有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金融人所追求的目标和梦想。

相反,尽管过去三十年中国的金融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中国保险业占金融业的比例不到5%,而成熟市场下应达到1/3。中国的保险密度不及英国的1/20,保险深度只有英国的1/4。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保险赔付只占全部经济损失的0.2%。在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前五家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市场竞争不充分。以上情形导致中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较弱,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私人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一罗湖桥之隔,桥的南面香港获取资金成本3%左右,而桥的北面深圳获取资金成本10%至20%,还一金难求。

这些不能满足的需求,给中英间的金融合作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中英金融业各自的优势和差距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契合度。差距就是机会,落后也是生产力。英国有技术,有经验,中国有市场,有需求,英国可以通过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有效满足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拥有超过13.5亿总人口,2013年末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元人民币至6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产阶级群体达到了1197万人,预计到2014年底将达到1400万人,千万富豪人数105万人,亿万富豪人数6.45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了94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机构和私人财富的高速增长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非常强劲,尤其是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自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最低潮以来,在英美股市累计涨幅分别达到90%甚至超过150%的情形下,中国股市在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仍略有下跌,因而极具投资价值。

因此,目前中英两国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均处于加深合作的最好时机。

经济上,中国已经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国。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仅2013年,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并购金额高达80多亿美元。 贸易投资的加强,有利于双方金融机构“跟着客户走”的需求,并会加速两国金融业的合作。

目前中国经济的政策导向,深化改革、加快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深,金融市场环境更趋完善,这必将吸引包括英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扩大在华投资。

政治上,双方政府均有实际行动促进金融合作。2013年6月,中英两国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首个货币互换协议。在2011年中英两国首脑签署的支持伦敦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协议框架下,除中国内地和香港外,目前全球已有62%的人民币交易在伦敦完成。

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现届政府明确“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用壮士断腕之决心加大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等多项金融体制改革的做法,给中英金融有志之士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因此我相信,中英两国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目前良好的大环境,通过加强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增进两国民众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