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战友深情 28年守护天山老兵陈俊贵感动中国(图) 陈俊贵事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对陈俊贵颁奖时,颁奖辞如此写道: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昨日揭晓,为报答战友深情,28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关于陈俊贵的事迹,本报2006年4月3日曾以《西下天山为战友守墓20年》为题做了报道,稿件中“一个馒头的故事”让主人公陈俊贵坚守二十余年,引起强烈反响,陈俊贵一时成为新闻人物。
随后,由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当年修路的主要部队)、自治区交通厅、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政府主办,本报协办的“重回天山路”大型纪念活动于当年7月28日展开,陈俊贵当年的副班长、来自广东连州的陈卫星等20位当年的筑路老兵聚首新疆,和一些热情的读者从乌鲁木齐驾车出发,重走天山公路。
对于陈俊贵的事迹,本报持续报道,在社会上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此期间本报不断接到各类爱心电话,新疆慈善总会也开通专项账户,为陈俊贵的战友们重修陵园。
此外,陈俊贵的事迹经过报道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人民日报》、《楚天金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也报道了陈俊贵的故事。
陈俊贵家乡湖北罗田县武装部、《楚天金报》记者,得知乌鲁木齐晚报对陈俊贵事迹报道后,专程来到报社表示感谢。媒体的报道,也引来了广州军区的关注。2010年,一部根据陈俊贵事迹改编的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守望天山》开机,该剧在2011年上映,影片就是以陈俊贵夫妇事迹为原型拍摄的。
当年参与陈俊贵事迹报道的本报记者张婷(现在已是内地一家媒体的记者)得知陈俊贵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后,在电话中显得非常激动。
张婷说,8年前第一次见到陈俊贵时,他话语淳朴,对于他的坚守也没有过多的话语,虽然已经过去8年,但正是这种朴实中的真挚感情,感动了她和读者。
巍巍天山,一条公路穿越崇山壑谷,连接了天山北部石油名城独山子和南部重镇库车。群山环绕的公路旁,天山独库公路烈士陵园中长眠着128名为了修筑这条公路牺牲的武警官兵。
这条路就是陈俊贵和他的战友们打通的“天堑之路”,它不仅成为新疆的交通动脉和经济动脉,还成为见证勇敢、超越死亡的英雄之路。张婷曾在文章中听陈俊贵回忆:1979年他当兵后来到新疆修建天山公路。次年4月,陈俊贵所在的班到公路42公里处执行任务,当天深夜暴风雪突降,他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陈卫星、战士罗强四个人迷了路。
陈俊贵说:“我们两天两夜没吃东西,班长从包里摸出最后一个馒头,说,给陈俊贵吃,他是新兵,年纪最小。我要把馒头分成四份,班长说不行……我就把这个馒头吃掉了,他们三个人吃着雪,眼巴巴地瞅着我……”结果,只有陈卫星和陈俊贵活了下来。他作出改变一生的决定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的陈俊贵,当上了电影放映员。
1985年,当他看到电影《天山行》时,自己在新疆的岁月一幕幕涌上心头。他遂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把家迁到新疆来,为战友们守墓。他这一守,到如今已是28年……记者了解到,在天山深处地窝子里长大的陈俊贵的长子陈晓洪,现在是一名军人。
陈晓洪说,他曾对父亲有过不理解,当兵之后,这些不理解统统都没有了。
陈俊贵身在北京,昨天从新闻联播开始,便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谈到录制节目时,陈俊贵在电话中非常激动,他渴望那些战友也能够和他站在一起,站在这个全国瞩目的领奖台上。
陈俊贵说,他要感谢妻子,因为是她默默无闻的陪伴,默默无闻的与他一起坚守,走过了这28年。
与此同时,陈俊贵也谈了一个他的愿望,他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天山,“葬在我班长的旁边,我要一直陪着他”。
延伸阅读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仍坚持每天出诊的98岁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赴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