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磬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病逝 爱徒长追忆(图)
日前,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因病逝世,享年84岁。王玉磬为河北梆子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先后收下北京的曹友良、沧州的巴玉岭、石家庄的刘小俊、任丘的陈春以及天津的马惠君、张敏、李淑英、陈秀兰等多名中青年演员为徒,把自己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了他们。
记者昨天采访了王玉磬先生的爱徒、天津河北梆子演员中唯一的梅花奖获得者、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艺术团的著名演员陈春。
1985年,王玉磬到任丘演出,发现了陈春这个在各方面条件上都挺像自己的好苗子。谈到自己的恩师,陈春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她回忆说:“那次认识老师之后不久,我就拜在了老师的门下,学了《杀庙》《太白醉写》《辕门斩子》等王老师的拿手戏。1986年,我的一出《辕门斩子》参加第二届京津冀鲁河北梆子鸣凤奖大赛,荣获十佳优秀演员第一名,这里面的功劳真的要归功于一直对我关爱的老师。”
通过老师的推荐,1992年陈春来到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担任主演,师徒俩的感情与日俱增。“那时候,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我又向老师学了好几出她的代表剧目,丰富了我的表演剧目。几年时间里,在老师的传授下,我在艺术上突飞猛进,成了一名深受戏迷欢迎的演员。现在,我眼前全是我们俩在一起的场景片断,20多年的师徒交往,仿佛就在昨天。”
谈到老师的业务,陈春心悦诚服地说:“老师是近50年来各地河北梆子舞台上继小香水、云笑天之后最有影响的女性老生演员之一,更是我们院成立之后的五大主演之一。她自幼学戏,工老生,她功底深厚,身段边式洒脱,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唱腔取何达子、魏联升之长,融为一体,别具一格。
她演出的《辕门斩子》《太白醉写》《调寇》《杀庙》《苏武》等深受观众喜爱,她的表演风格被誉为‘王派’,是当今河北梆子界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家。
老师虽然体瘦身矮,扮出戏来却格外大气挑台。尤其是她的嗓音异常洪亮,演唱时中气饱满,四五十句的唱段一气呵成;一句拉腔可以延续十几小节,起伏跌宕,荡气回肠。她的唱功之所以能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在于她尝试了科学的发声方法,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虚实、收放,在行腔时自然巧妙地处理好欲扬先抑的辩证关系,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她的逝世,不仅仅是天津戏曲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戏曲领域的一大遗憾。”
陈春在采访中数次哽咽,她说:“老师对我实在是太好了,就像母亲一样爱护、关心我。当年我在任丘,老师带着琴师高先生去给我说戏,我记得特别清楚,说的第一出戏就是她最拿手的《辕门斩子》。当时老师63岁,身体还算好,逐字逐句为我示范,我的口型打不开,她就用勺子撬开我的口腔。
当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时候,我急得哭了,老师也非常着急,我们师徒抱头痛哭。经过老师的帮助,我从任丘来到了天津,我几乎一周五天都在老师家里,老师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生平所学一一传授给我。
后来老师身体不好了,住院的时候,老师的气管就已经切开了,她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当我问老师是否想我的时候,她还是吃力地张开口,通过口型我知道她在说‘想’。老师生前总希望我们能把河北梆子这门传统戏曲艺术继承发扬下去,现在老师没了,我一定要继续认真学习领悟老师的艺术,为河北梆子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