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去世杨绛 杨绛去世 回顾杨绛105岁的才华和坎坷

2017-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一起来回顾杨绛先生的一生,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一起来回顾杨绛先生的一生,送别先生,愿她一路走好!

杨绛先生简历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已近105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在民国才女之列,她是最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生于乱世,心中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当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闪光,在岁月的历练下烨烨生辉。

百年沧桑,杨绛先生也曾于童年时期居于杭州保俶塔附近。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杭州,还在运河边的书店买了杨绛先生的《洗澡》和《洗澡之后》。

"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这是杨绛先生102岁生日时所说的话。好像只有回顾她的漫长沧桑岁月,才能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寻回一些暌违已久的温润平和。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百岁感言》

仙童好静:这一年,杨绛3岁。

1914年,曾于美国留学、籍贯江苏无锡的杨荫杭,调任浙江高等审判厅长,举家迁居杭州保俶塔附近。子女中有排行老四、个头最矮的"阿季"——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他们在杭州度过短暂时光。1914年,父亲因国家法令,本省人不得为本地司法官,调任浙江高等审判厅长,驻杭州,举家迁居杭州保俶塔附近。大街二姐自学校归,三姐自无锡由大伯母送归,小弟保叔生。

12岁那年,杨绛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生长在这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也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一星期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高中老师曾对杨绛批语——"仙童好静"。

1928年秋,杨绛到苏州东吴大学上学。 后来成为知名人类学家的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他俨然充当起杨绛的"保护神",有男生想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姻缘天定:这一年,杨绛21岁。

1932年,开学在即,东吴大学却因学潮停课。毕业班的杨绛与同班学友结伴到燕京大学借读。这年3月2日,杨绛到清华大学看望老朋友,邂逅学友孙令衍的表兄钱锺书。

随后钱锺书写信给杨绛约见。见面后,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此前,杨绛误会钱锺书和一位姓叶的小姐订婚,而钱锺书也误认为,杨绛是费孝通的女朋友。

钱锺书的信很勤,一天一封。他告诉杨绛,自己的"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与杨绛不谋而合。

在晚年回忆录里,杨绛写道:"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我们都很珍重第一次见面,因为我和他相见之前,从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

听到风声,费孝通不乐意了,来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杨绛回应说:"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晚年作文时,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关系,费是暗恋一场。

有则轶事说,钱锺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锺书痴人痴福:这一年,杨绛24岁。

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举行结婚仪式。杨绛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锺书自己。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锺书考取奖学金,杨绛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

在牛津,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她俨然是个最天才的主妇,有条不紊地料理整个家庭。

钱的母亲感慨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38年,两人回国。钱锺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而杨绛任了一年校长后,当起小学老师。

1943年,杨绛的首部剧作《称心如意》上演,一鸣惊人,后又创作了喜剧《弄假成真》等。原名叫"季康",被兄弟姐妹的快嘴叫成"绛"的她,干脆取了"杨绛"做笔名。一时,"杨绛"名声大噪。

而此时,钱锺书萌生了要写长篇小说《围城》的念头。已然成名的杨绛,甘当"灶下婢",全力支持他创作。

钱锺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自留样书上,钱锺书为妻子写下:"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80后励志网特别放一段杨绛先生的爱情经历,再次品读杨先生的文章,很多人都会有的困扰,杨先生告诉大家"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我与钟书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

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那时候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这位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2、我们门不当户不对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而钱钟书家呢,他两个弟弟,婚姻都由父亲做主,职业也由父亲选择。

钱钟书的父亲认为这个儿子的大毛病,是孩子气,没正经。他准会为他娶一房严肃的媳妇,经常管制,这个儿子可成模范丈夫;他生性憨厚,也必是慈祥的父亲。

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钟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钟书。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但是这个钱钟书成了他父亲一辈子担心的儿子,而我这种"洋盘媳妇",在钱家是不合适的。

但是在日寇侵华,钱家整个大家庭挤居上海时,我们夫妇在钱家同甘苦、共患难的岁月,使我这"洋盘媳妇"赢得我公公称赞"安贫乐道";而他问我婆婆,他身后她愿跟谁同住,答:"季康。"这是我婆婆给我的莫大荣誉,值得我吹个大牛啊!

我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还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3、丈夫钱钟书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

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去参加国宴。钟书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那人说:"这是江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钟书则说:"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那人于是说:"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钟书很直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于是一直没有出门。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

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

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近邻林徽因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在我住院期间,钟书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他感激之余,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钟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扫净厕所继续看书:这一年,杨绛55岁。

1966年,钱锺书和杨绛成了"牛鬼蛇神"。杨绛被人剃了"阴阳头",就连夜赶做了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没想到,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那双拿惯笔杆子的手擦得焕然一新,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看书。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接受改造,杨绛被安排种菜。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利用看管菜园时间,看书或写东西。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那十年,他们一家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德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

其间,钱锺书仍写出宏大精深的《管锥编》,杨绛也在近60岁的时候,自学西班牙文,翻译完成八卷本《堂吉诃德》。这个译本,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

"我们仨"走散了:这一年,杨绛83岁。

1994年,钱锺书住进医院,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后来被查出肺癌。身为妻子、母亲的杨绛,来回奔波照料。"三人分居三处,我每晚和钱瑗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只能匆匆一面。"杨绛说。

原本是个温馨的学者之家,女儿钱瑗是北师大英语系教授。七十年代末,历经沧桑的一家人迁居北京三里河寓所,终于暂时安耽。这段温馨的时光,持续了17年。

渐渐地,钱锺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医院提供的营养品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鸡胸肉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没有。

"我只求比锺书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杨绛淡淡地说。

1997年,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锺书临终,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她将灵魂深处失去挚爱的悲恸,化为绵长深情的文字。2003年,杨绛回忆钱锺书与钱瑗的《我们仨》出版,令每一个读者动容:"我们三人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小天地的平静生活:这一年,杨绛102岁。

她已经很老了,皱纹盘根错节,发间斑驳。年纪越大,她越像一株兰花,静静坐在那里,也隐隐散发洁净幽香。

她把喧嚣关在门外。百岁生日,她接受采访时说:"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90岁时,她曾拿出和钱锺书的版权,在清华大学设立扶贫的好读书奖学金,帮助超过400名学生。她也一直没舍得放下手里的笔:"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杨绛先生走好,我们会思念你们仨!

关于读书、关于性格、关于感情……有105岁的才华和坎坷打底,所有的鸡汤都是真实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