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兴田去世 蚌埠抗战老兵欧兴田逝世 享年91岁

2018-0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3月6日22点01分,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战友守墓30余载的抗战老兵欧兴田因病离开人世,享年91岁.只因60多年前的一句承诺,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

    3月6日22点01分,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战友守墓30余载的抗战老兵欧兴田因病离开人世,享年91岁。

只因60多年前的一句承诺,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的老人,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偏远的小村庄,以一己之力建立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欧兴田老人的事迹打动了许许多多人,他曾荣获“中国好人”,2013年度蚌埠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以他为原型的改编而成的电影《生死与共》,用尊重和温情的镜头向这位抗战老兵致敬。

浴血奋战 保家卫国

清凉村在抗战时期是新四军四师穿越百里敌占区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是抗战时期苏皖边区唯一没有沦陷的地方。欧兴田出生在附近的欧家庄,14岁参军,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后离休返乡。

作为一名抗战老战士,欧兴田耳闻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最壮烈的一次,60名战士抗击数百名日伪军。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最后弹尽粮绝,牺牲战士的鲜血将附近的河水都染成了红色。

年仅十几岁的欧兴田刚参加革命,就加入了尖刀班,是年纪最小的战士。战况最惨烈时,班里的9个战友们共同立下誓言:战争中谁牺牲了,活着的要为之守陵。尖刀班最后只剩下欧兴田一人,这个誓言,老人用了半生去践行。

自筹资金建陵园 守墓三十余载

抗战胜利后,欧兴田所在部队曾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后在淮海战役期间毁于战火。上世纪80年代重建陵园,欧兴田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当年我所在的尖刀班共有9人,每人都在手臂上用针和墨水刻下各自的名字,说好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我答应过战友们,我就要做到。”

带着当年战友的嘱托,老人自筹资金一百余万元,历经30年,重建起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为了让战友“回家”,他历时两年半,每天骑行自行车五六十公里,找寻战友遗骨。

陵园里,二十多块墓碑碑文都是欧兴田老人自己一笔一划刻上去的,上面写着战友的生平事迹。对于老人来说,这些牺牲的战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们曾经有血有肉,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以留给后代也不能只是一个个名字而已。

享受师级待遇的欧兴田放弃安逸的离休生活,一直守护在陵园。这一守,就是30余载。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中国网事·感动2011”十大草根英雄、“心动2011·安徽年度新闻人物”、2013年度蚌埠十大新闻人物等,还入选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候选人。

生为战友守墓 死与战友同眠

3月8日下午,淮河晨刊记者联系上了欧兴田老人的孙子欧阳,他正在“家里”整理爷爷的遗物。这个家,指的就是陵园。

春节前,老人吞咽功能出现问题,经医生检查为食道癌。住院期间,欧兴田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陵园,一再叮嘱家人记得每天清扫,一定要保持清洁。本月初,心里惦记着战友的欧兴田坚持出院,家人拗不过,只好把他接回陵园。

3月6日晚,欧兴田走完了一生。欧阳告诉记者,3月8日13时,爷爷遗体火化,家人依照老人生前遗愿,将骨灰撒在了陵园,“爷爷生前就说过,等他百年之后,丧事不要办,直接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这里,陪伴战友们。”

欧阳说,尽管自己不在本地生活,他会克服困难,接过爷爷的接力棒,尽心打理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