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森的“小土豆 大梦想”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尹红)我们要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基地,今年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了脱毒种薯的种植。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向记者介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
梁希森,1955年出生于乐陵市杨家乡梁锥村,早年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经历坎坷。10岁那年,不堪忍受饥饿折磨的梁希森离家到河北省讨饭。13岁开始,梁希森跟着别人干了4年打铁的生计。17岁,他在河北沧州的一个锻造工厂当上了锻工,后来还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1976年,21岁的梁希森孑然一身闯荡东北。家乡的贫瘠和经历的坎坷,没有给梁希森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却给了他一副聪明的头脑和坚毅的性格。1978年,在外闯荡了数年的梁希森回到家乡,承包100亩土地搞种植,当年收入3万元。
从1980年代开始,梁希森在家乡乐陵先后创办了面粉厂、毛巾厂、钢构公司等企业,后来又进入了建筑和房地产领域。1995年,梁希森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乐陵市希森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7亿元。1996年,梁希森带着自己的组建施工队来到北京,参与了玫瑰园的建设,这是梁希森人生的一次转折,也奠定了今日的富豪身份。
1999年7月以第一大债权人的身份参与玫瑰园拍卖,以3.98亿元竟买成功,成为玫瑰园的新主人,2000年6月玫瑰园以崭新面貌重新开园,2001年7月玫瑰园三期开放,同时投资德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组建宁津太和园别馆和希森欢乐岛,7月又投资4亿元在山东乐陵兴建肉牛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
此时梁希森创建的希森集团的年产值达近4亿元人民币,并于1996年荣登山东省十强民营企业行列。 2002年7月,赚了钱的梁希森拿出了4200万,给全村盖了136套欧式大别墅免费让村民居住。
2005年11月,此梁希森又拿出4000万给临村免费盖了100多套大别墅。这成为一时轰动全国的新农村计划。
2005年胡润富豪榜,梁希森名列66位,身价20亿,然而这个传奇式的农民地产大亨却在地产行业最赚钱的时候瞄上了一个投钱多,见效慢,周期长的农业项目脱毒马铃薯!
对于这种转变,梁希森对记者说:我是农民,我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而且马铃薯产业利国利民,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朴实的话语中,反映了梁希森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的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
梁希森介绍说,中国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上虽然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却没有培育出国际市场完全认可的加工型马铃薯专用优质品种,那时用于薯条、薯片、土豆泥等加工的马铃薯原料大部分要靠进口解决,不光如此,中国马铃薯的单产也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问题的关键就出在马铃薯的种子身上。
而且,马铃薯耐贫耐旱,甚至在大多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下,也可获得一定产量。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的二十年,预计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数字将超过一亿,其中增长的95%以上人口,将出现在土地和水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发展中国家。
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发布了一条惊人消息,据科学家分析,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只靠马铃薯了,并且颁布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授予马铃薯被埋没的宝物的美称。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梁希森看到了种植马铃薯种薯的巨大商机。2001年,梁希森招来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做企业特有的果断,开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研发。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他在房地产界那么潇洒,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研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到了2004年,坚持了3年之后,马铃薯的项目不得不暂停下来。不仅赔了600多万,更重要的是连一株脱毒苗都没培育成功,这让梁希森很不甘心,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依然看好脱毒马铃薯的前景,他决心重新再来。
他意识到马铃薯的育种不能仅靠一种企业家超强的意志,更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要想做成这个事,还得聘请真正有经验的专家,经人指点,聘请到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慧生教授。
孙慧生是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长期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曾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主持育成了12个不同特性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其中克新1号、2号、3号和4号4个品种在20多个省份推广,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品种。
在孙慧生教授的帮助下,经过8年的发展,如今梁希森的马铃薯集团已经培育出了900多种脱毒马铃薯,拥有山东乐陵、北京延庆、内蒙古乌兰察布三个育种基地,年可扩繁脱毒苗1亿4000万株,繁育微型薯4亿粒,同时还建成100万亩的种薯生产基地,每年轮作种植60万亩种薯,年可提供优质种薯13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16万农民脱贫致富。
梁希森的马铃薯种薯研究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希森集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中央财政又启动了对马铃薯原种生产的补贴项目,规定向利用微型薯生产原种的企业和单位每亩补贴500元,向利用原种生产脱毒种薯的农户每亩补贴100元,这都给梁希森以巨大的动力。
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梁希森还饶有兴趣地介绍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推销他的马铃薯宴,并让工作人员做了土豆粥,让记者亲自品尝。
如今,他开始把很多精力放在研究马铃薯的吃法上,那么马铃薯怎么吃跟他做的种薯有什么关系呢?不光如此,他还开始关心马铃薯的深加工,去年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梁希森投入一个亿,建了一个马铃薯雪花粉加工厂
梁希森告诉记者,推销马铃薯的吃法,修建马铃薯的加工工厂和马铃薯种薯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是他对中国马铃薯产业未来的一种期待。按照梁希森的思路,要真正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光有马铃薯种薯还不够,还需要大家多消费马铃薯,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完整的马铃薯产业链,而这也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梁希森的小土豆,大梦想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改造乡村的影子,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不一定都会实现。
在旁人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梦想,梁希森却把它付之于行动,虽然不排除商人的本质,但这份勇气却值得钦佩。梁希森说:希望我能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