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平河北 百花丛中最鲜艳 记河北书画名家苏新平
在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之时,又逢国庆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匆匆赶到石家庄采访了书画家苏新平先生。欣赏其书画,给人一种清新、唯美、惬意之感。字如其人,画如其神,不用过多的交流就能感觉到苏新平先生是个博学多才的书画家。苏先生确实有着广博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殷实的艺术积淀,还有他品德修养和对艺术求真求精的科学态度,促其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书画大家。
酷爱书画艺术
从采访中得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纯朴的燕赵民风感染、熏陶、镌刻了他。他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在学习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从未影响他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他学古人,沙土做纸,在自家的房顶上用粉笔构图,用水作墨,用毛笔、板刷习字作画。
画了写,写了画,就是靠千百次的锤炼来掌握绘画技巧和书法语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刻苦勤奋,不屈不挠的忘我拼搏精神成就了他的艺术天分。 苏新平先生数十哉,他在手持教鞭之余,对国画的追求痴心不改,尤其在画牡丹时,不懈地坚持赏牡丹、画牡丹、写牡丹。
用牡丹之品格,愉悦自身、陶冶情操,把自己所感所悟与牡丹融和一体。在汲取前辈画家经验基础上,博采众长,大胆探索创新,用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顾,表现出牡丹的内在美、素质美,使其每束枝干、每片花叶都深深烙上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印。
苏新平的写意牡丹,红、粉、黄、白、紫、绿、墨,花色鲜艳齐全,花香馥郁,有冠绝群芳的霸气,也具艳若蒸霞的壮观。
他的金牡丹富丽堂皇,花朵怒放,别有风味;他的黄色牡丹花瓣带粉红色边缘,近看尽显“醉脸笼娇”之姿容,远看像一团橙色火焰;蓝牡丹花色浅蓝,像一位多情的美少女,在伤心的春天即将离去时,含羞带痴,满腔心事,低头不语,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绿牡丹一朵朵、绿绒绒的富有质感、丽影婆娑,舞姿曼妙,犹如仙女鳞波踏浪姗姗而来;而水墨牡丹泼辣豪放,一扫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更具强烈的表现力,写出了“乌金耀辉”、“青龙卧墨池”、“黑海洒金”等诸牡丹上品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苏新平的红牡丹画得多也最是得意,红牡丹的花朵硕大如脸盆,古枝挺拔,竞放新花,整个画作绮丽绚烂,嫣红姹紫,雍容典雅,群葩怒放。
其笔墨酣畅、泼彩淋漓、笔势洒脱、形神兼备,以势夺人,却不浮不躁;又在“极似中求不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又大气磅礴气韵生动。
放眼一幅幅牡丹图,仿佛自己置身于满园春色之中,四周花朵迎风对日,婷婷袅袅,枝繁叶茂,清香飘溢,将花色之艳、花朵之繁、花香之浓、花形之奇于一身的“牡丹花王”跃然纸上,不愧是群芳之首,百花丛中最鲜艳。
别人画牡丹多重花、叶,却有意避开枝干,使牡丹多少缺失了些许力度骨感。而苏新平的画风朴实凝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把枝干放在重要的位置,其画中老干粗壮苍劲,雄壮有力,枝杈不蔓不妖,虽历经风霜雪雨和苦寒烈暑,却依然艳丽如故,画出了牡丹的自然美,精神美,又给人以不负年华的熏陶和信心力量。
苏新平先生不仅练就内功,还时刻注重强化外功。
他收集了历代写牡丹的诗文千篇,在阅读欣赏的同时,常在自己的画作上借用前人的歌咏牡丹的诗文,将诗、书、画、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白居易的“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
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通过自己多年人生哲学感悟,托物咏志,借古喻今,来表达了画家执著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苏新平的意笔牡丹多用生宣纸作画,这样笔墨着色容易渗化、写意效果突出。他意在笔先,有简练、概括、泼辣、奔放的手法,多用点笔蘸色,直接点簇、点垛、点虱,可彩墨兼施也可以纯墨用浓淡干湿的表现手法作画,笔与墨、墨与水、墨与色的关系把握适当,其内在的韵律、节奏、格调、气魄以及人与画的关系,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委曲含蓄的境界,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离象而求、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观苏新平的工笔牡丹,呈现出热烈、奔放、洒脱、精深、浑厚的特点,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妙境。
他将传统画法与写生、形与神、工笔与写意有机结合,习古人而不囿于固执,开合有度,收放自如、造型优美、章法考究、浑厚凝重、意境高远,施笔、用墨、着色纯熟老道,展露了其不俗的艺术才华和富于形象思维的想象力。
其实,这跟苏新平画笔对象的观察理解分不开的。
每年的花期苏新平都要到洛阳、荷泽、柏乡等牡丹之乡,在花前坐下良久,静静地和她对视,进行心灵交流、精神沟通,汲取新的营养和灵性。因为牡丹花期的短暂,苏新平生怕错过花期,早早就计划出观察的牡丹地,做好大量的案头工作,把各地牡丹的文化内质理解透彻,期待更好地把牡丹最美最动人的时刻留在心里,作到创作时成竹在胸落笔有声。
“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在这牡丹花的艺术中,人们把美变成了永恒的精神,苏新平经历了艺术的坎坷痛苦之后,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牡丹绘画也带他真正进入了艺术殿堂的锦绣年华,他先后获得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太行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画河北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高级画师,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等多项社会荣誉和多项奖项。
难能可贵的是,苏新平依旧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仍在尝试着多种牡丹绘画的新技法新境界,也让人越来越相信他的牡丹画会画艺更精、笔意更神、画品更高。
创新象形文字
苏新平先生不仅练就内功,还时刻注重强化外功。他收集了历代写牡丹的诗文千篇,在阅读欣赏的同时,常在自己的画作上借用前人的歌咏牡丹的诗文,将诗、书、画、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白居易的“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
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通过自己多年的人生哲学感悟,托物咏志,借古喻今,来表达了画家执著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近年来,苏新平先生在画牡丹创作的同时,笔锋又转向了生肖象形书法,勤奋和悟性使他又一次走向探索、求新的成功之路。
在他著的《意笔牡丹技法》与《牡丹画专集》之后,并没有停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步伐,在古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新与挖掘,把甲古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融入象形书法生肖之中,又从颜、王、赵、柳等古代书法家身上汲取营养;把对历史的沉淀和当今时代人们的爱好有机地结合,将“图形与文字、现实与浪漫、传统与时代、具体与抽象、形象与思维、画法与书法”的巧妙结合,使他手下的动物生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充分体 现象形书的特点。
同时十二生肖中的题字,吉祥用语、诗句,相配呼应,诗书画印浑然一体,让人们从中窥探到人类文化历史长河的美,远古简朴的美、自然生动的美。
从而组成粗旷、豪放、独特的,人们喜欢的作品、神品、妙品、逸品来,给人们带来新的创意、新的思想、新的艺术享受。
从文字的应用和演变看为象形书法;从哲学的角度看为创意书法。从佛学的角度看为意念书法,因为,十二生肖和佛学有缘;从宇宙的角度看,十二生肖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十二个动物,生肖书法真可谓“天书”。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象形书法—生肖”。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新平先生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的奥运福娃乐园活动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一份心意来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为传播并普及奥运知识,提高广大青少年文明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把全国人民关心奥运的热情聚在了一起。
在全国政协礼堂他向“奥运福娃乐园”捐献了长12米、宽1.2米的巨幅主题画“奥运福娃,祈福纳祥”。此次创作“奥运福娃乐园主题画”长卷,是以5个福娃为主线,将“福娃”的肖像与象形文字“福”相结合,把传统福文化的五重境界寓意其中。
作品形式新颖,功力深厚,寓意丰富,受到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07年7月19日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为苏新平颁发了“向‘青少年喜迎奥运福娃乐园’宣传教育活动无偿捐赠《十米长卷》”的荣誉证书。
另外,2007年8月8日在由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大型系列活动组织委员会组织的“《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展和巨幅国画‘和谐中华’创作中”荣获特殊贡献奖。
苏新平的象形书法独辟新径,别具一格,在《香港文汇报》创刊58周年之际,应邀为该报题词“观海听涛”,同时被香港诸多媒体誉为“中国当代象形文字第一人 ” 秋天初始,习风微抚,空气清新,这个季节如苏新平先生的名字一样清风气爽,平坦如静。
其实一个艺术家,当艺术达到一定境界时,越要放下别人对你的赞美,平心静气地走出生活,置身于大自然中去吸取营养,天地之学浩瀚于书。然后怀着平常心和善良心去呼唤和表达这个世界,你就永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