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逸群 “赤壁人”事|周逸群:“八一”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
“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徐向前元帅
周逸群是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红军高级指挥员。他1896 年6月生于贵州铜仁。祖籍湖北赤壁(原蒲圻)。清朝道光年间,周逸群的曾祖父周卓然,从今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周家园迁到铜仁定居。
周逸群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1924年10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指挥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20军第3师师长。1928年1月,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发动湘鄂边武装起义。1930 年 2月组建红六军,兼政治委员。同年7月与第四军组成第二军团,他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对于周逸群等人创造的水上、平原工农武装割据经验,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说:红军时代,洪湖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先后到周逸群战斗过的南昌、洪湖、石首、岳阳等地探访,也多次电话和书面采访了周逸群的堂侄周本常先生,收集了周逸群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
1受到孙中山赏识
1924年初,刚从日本回国的周逸群与恽代英一起,在上海《新建设》上发表《革命与统一》等文,歌颂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后来他成为了黄埔军校学员,他在拒绝蒋介石拉拢的同时,却主动接近孙总理。他与贵州同学李侠公等联名写封信给孙先生要求接见,请先生当面讲讲当前的革命形势。孙先生很快接见了他们。
孙先生同大家握过手后,亲切地问:“你们中哪位是周逸群?”周逸群马上站了起来,恭敬地一躬身,答道:“学生就是!”孙中山见周逸群一表人才,既有军人风度,又有文人气质,不住地微笑着点头。周逸群随即向孙中山汇报了日本留学界对国民党改组的种种看法。
孙中山先生诚恳地说:“感谢大家从中国各地投奔广州的革命行动,感谢大家对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看到你们的来信,使我意识到,我这个大元帅有点脱离民意了!名义上兼你们军校的‘总理’,可我们都还不认识,实在很抱歉。
应大家的要求,孙先生给大家进一步讲解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含义。孙中山拿着《贵州青年》翻阅,指着周逸群写的一篇题为《三民主义与贵州》的文章,赞扬他抓到了问题的要害。就北伐战争问题,中山先生想听听周逸群的意见。周逸群说:“我本人对先生主张北伐表示拥护,但目前北洋军阀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很大,单靠革命军的力量,很难有把握取胜,必须联合工农的力量,武装工农群众。另外,我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后方,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否则,革命军在前方打仗,后院却起了火,反而形成前后受敌,于革命军不利。”
对周逸群的见解,孙中山先生十分肯定与称赞地说:“说得好!有远见!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要以为我是大元帅,什么都行。当初,我就想放弃广东去进行北伐,对保卫广东革命政府,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没有足够的认识,后来得到共产党的帮助,才下决心把一部分革命军调回广东镇压商团的叛乱,事实证明共产党的主张是正确的。你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如此深刻,真令人钦佩,你们前途无限,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这次终生难忘的会见,对周逸群今后的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肝病逝世,黄埔官兵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周逸群主动到松口中学演讲、散发传单,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伟绩和革命道理。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室
2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1924年9月,周恩来受党的委派和孙中山的任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而周逸群于1924年11月进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周恩来提名,周逸群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周逸群成为了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每天夜晚10点钟熄灯号吹响后,周逸群和党支部成员就在寝室召开秘密会议,做了大量带有开拓性的工作。
1925年初,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倡议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周逸群是该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周逸群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面,他口诛笔伐,以流利的语言,犀利的笔锋,据理力驳国民党右派的谬论,深刻揭露他们反对孙中山主新三民主义和排斥共产党的真面目。孙中山逝世后,杨希闵、刘震寰企图趁机作乱。黄埔军校教导第一、第二团在蒋介石、周恩来指挥下,消灭了滇、桂军主力,收复广州。为了维护市内治安,周恩来抽调李之龙、周逸群、胡宗南、杜聿明等数十名官兵组成武装宣传队上街巡逻,布告安民,宣传革命军的纪律。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逸群奉命到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任宣传科科长,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和帮助下,成长为优秀的军事干部。北伐战争开始后,周逸群受周恩来的安排,在长沙组织北伐军左翼宣传队。在南昌起义中,周逸群始终站在周恩来这一边,坚决否定张国焘提出的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才能举行起义的主张。
1927年11月中央同意周逸群、贺龙去湘鄂西拉队伍,建立红军。周恩来决定由周逸群担任湘鄂边前委书记,提出了“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的方针。1929年8月,接周恩来指示,周逸群再赴上海,参加中央军事部召开的“军联会议”。周逸群向党中央申述了加强对鄂西地区党的统一领导机构的重要性,陈毅代表红四军前委,介绍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四军的建军经验。
周逸群牺牲后,周恩来亲自撰文、发唁电沉痛悼念,多次询问周逸群牺牲的地点和经过。1950年7月,周总理又向李侠公问起周逸群家中还有什么人,处境怎么样。1963年,周恩来与贺龙一起写信给贵州省委,进一步了解周逸群家属的情况,要求贵州省委给予照顾。为了纪念周逸群革命先烈的事迹,周总理要求湖北省委在洪湖地区建立洪湖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来还在周逸群牺牲地湖南省岳阳市建立了周逸群烈士纪念碑。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周逸群烈士故居
3贺龙的革命引路人
1924年秋天,贺龙驻兵贵州铜仁时,正好住在周逸群家里。周逸群给贺龙寄来了许多书刊和关于广东时局的材料,贺龙读后十分欣喜。1926年,党中央派周逸群带领一个宣传队,到贺龙同志的队伍中工作。贺龙同志立即去找周逸群,要求参加共产党。周逸群告诉贺龙:共产党不是关门的,只要够条件,一定有人找你。贺龙从周逸群的话中受到很大鼓舞。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贺龙组织响应改编部队,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周逸群任政治部主任。贺龙按照周逸群的主张,在原随营军官学校的基础上,开办“国民革命军九军一师政治讲习所”,由周逸群担任讲习所所长。开办讲习所,是贺龙方面欢迎左翼宣传队来帮助改造部队的重大决定,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端。贺龙与周逸群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在贺龙部队最困难的时刻,周逸群变卖了家产,为贺龙筹集军饷。周逸群能从政治上影响贺龙,甚至在关键处展开批评,贺龙也能欣然接受。
不久,贺龙奉命第二次北伐。出发前参谋长陈图南唆使少数人闹事。贺龙果断处理,枪决了陈图南。这一当年在武汉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虽使贺龙历经风险,但确实增长了政治斗争的经验,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然而这一切是与周逸群分不开的。贺龙自己也说过,周逸群对他的影响,是对他思想上的第三次推动,也使他真正地接近了共产党。
1927年5月,贺龙的部队也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周逸群仍为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为了拉拢贺龙,曾派人向贺龙封官许愿,贺龙对此断然拒绝。与此相反,贺龙对共产党和周逸群的信任有增无减。为了避开蒋介石方面的说客,贺龙由英租界搬到了俄租界。7月1日,在周逸群的安排下,贺龙的新寓所里迎来了中共中央负责人周恩来,贺龙对周恩来的到访非常感动。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和周逸群又代表前委,委任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起义后,在瑞金城边的一所小学校里,贺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逸群、谭平山作为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找贺龙谈了话并宣布了党的这一决定。贺龙不会忘记,自己从认不了几个字到能读书看报,周逸群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周逸群的鼓励下,贺龙决心每天认20个字,即使是指挥战斗,他仍利用战斗间隙读书识字。
1928年,周逸群受党中央派遣,与贺龙等一起前往湘鄂边组织红军,患难与共,开展武装斗争。周逸群牺牲后,贺龙听到噩耗不禁失声痛哭。贺龙这条枪林弹雨里闯荡过来的硬汉,即使在知悉自己的亲人惨遭敌人杀害时,他虽然满腹悲伤,却没有这样痛哭过。周逸群对于贺龙来说,不仅是同志关系,而且是精神上的指导者。贺龙曾说:“没有他,我可能要走很多弯路,不会这么快成为共产党人。逸群同志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正是在贺龙的倡议下,中共湘鄂西特委为了纪念这位牺牲的领导人,将洪湖军校改名逸群军校。
1933年,已经牺牲两年的周逸群被中央代表夏曦诬蔑为改组派,贺龙劈手抓住了夏曦的衣领吼道:“周逸群绝不是改组派,是他指引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他,做我的入党介绍人;是他,领导创造了洪湖苏区,他怎么会是改组派呢!”1967年1月下旬,已经蒙难的贺龙还想起周逸群这位早年的战友、同志。他对妻子薛明说:“过去,周逸群曾跟我说过,要警惕党内有‘老鸡婆’(机会主义分子)。我哪懂什么是老鸡婆?参加党才那么几年,政治水平只有那么高。”由此可见,周逸群在贺龙心目中的位置。
1975年11月,贺捷生受父亲贺龙元帅生前之嘱托,来看望、慰问湘鄂西老区人民。贺捷生没有忘记父亲的革命引路人周逸群,在石首桃花山,贺捷生向当时的桃花山公社负责人详细了解了周逸群牺牲的经过和遗体安葬的地点,表达了对周逸群的无限崇敬。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周逸群烈士纪念碑
4“八一”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
当时党内职务并不高的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是个关键人物。他到贺龙部队后,首先开办政治讲习所培训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并在湖南招收新兵3000人,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气象。所以有人说周逸群“像一滴红水落到缸里,正在逐渐扩散,改变着部队的颜色。”他在许多关键时刻为贺龙出主意、拿决策,粉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阴谋,使部队日渐壮大,并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对贺龙绝不是一次谈话能把他拉过来的。这好比春天播种,夏天除草,到了秋天该收获了。”正是因为周逸群的不懈努力,使贺龙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为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以致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部队在改造中也更加提高了贺龙的威信,在准备南昌起义时,周逸群给中央写的报告中说:“自师长以下莫不视贺龙为神人,故当时唯有利用贺之主张及言论为宣传之资料”。
其实,早在从河南回师武汉时,周逸群和贺龙就曾向党中央和周恩来建议要在武汉起义,但当时党中央未能采纳。不久,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形成了,周逸群为安排叶挺和各省在浔代表与贺龙会见共商暴动大计而奔忙。
在即将举行起义的关键时刻,张国焘来到南昌,反对举行起义。周逸群参加了前委重要会议,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支持前委举行南昌暴动的决定。7月28日的傍晚,由周逸群同志陪同,周恩来到了贺龙驻地,和盘托出“八一”南昌起义的设想,要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为了保证起义成功,周恩来代表前委委托刘伯承、周逸群协助贺龙制定起义计划,进行军事布置。
周恩来起草的南昌起义命令,以总指挥贺龙的名义发出。七月三十一日深夜,贺龙和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走到二十军军部即起义军总指挥部大院门口,掌握部队的动向,指挥部队的行动,注视“八一”零时这个有伟大历史意义时刻的到来。起义打响后,周逸群率领二十军教导团和第六团,将敌第九军的有生力量歼灭,对南昌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起义后周逸群任第20军政治部主任兼第3师师长,而第3师党代表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起义军南下路线有两条。周逸群主张走大路,以壮声威,然后由赣州乘胜向东江前进。但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起义军还是走小路,进入了赣东山区。后来的实践证明,周逸群的决策是正确的。对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竟连国民党左翼分子都说:“周逸群是南昌起义时贺龙的实际政委,没有周逸群,就没有贺龙;没有贺龙,就没有南昌起义。”
5左权等多名革命者的入党介绍人
左权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实际的参谋长)。曾一度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1924年11月左权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大队。在黄埔军校,左权与周逸群都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1925年2月,左权由周逸群、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与周逸群、蒋先云、许继慎、李之龙、陈赓等人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重要人物,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中有突出表现,被称为“黄埔新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逸群积极培养干部,发展党、团员,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由周逸群介绍入党或引导参加革命的军地干部非常之多,黄锦辉、陈恭、胡秉铎和杨至成也是其中的几位。
黄锦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军事干部之一。1925年1月,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选举第二届执行委员会,蒋介石、周逸群等五人当选为执行委员,黄锦辉、王柏苍等三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不久,黄锦辉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黄锦辉在武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委员。不久,任中共广州市委军委书记。
陈恭在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期间加入“火星社”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不久由周逸群、陈作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任广州国民政府海军部政治部秘书,“中山舰事件”后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宣传科秘书等职。1928年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军事部代理部长,后任醲陵工农革命军司令员,率领上万名农军,两次攻打醴陵县城, 1928年4月被捕牺牲。
胡秉铎也是在周逸群引导下参加革命,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任《革命军人》刊物总编辑,后随部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任北伐东路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在南京被捕牺牲。
杨至成是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员,在经周逸群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在贺龙的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1日,与周逸群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还有邓小平同志的亲家贺彪,原名叫贺永年,是周逸群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贺彪。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受革命影响,在农运中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后来担任了周逸群的交通员。经周逸群同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负地方工作,是当地革命的骨干。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起义”旧址
6领导过陈赓、许光达大将
在黄埔军校,陈赓与周逸群都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常委。一次,参加东征的周逸群站在一座水井台上,饱含激情地向村里老百姓演讲。老百姓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听着听着,有的抬起衣袖揩着眼泪,有的自觉为军校官兵送水送饭。陈赓也在人群里听周逸群演讲,他受到感染,连夜创作了一幕短剧《我要控诉》搬上舞台。
1927年南昌起义时,陈赓在贺龙第20军3师任营长,而3师师长就是周逸群。起义军南下广东后,在掩护部队后撤中,陈赓负伤死里逃生,辗转到了香港。然后,陈赓决定到上海去找党组织。陈赓身上只有20块钱,虽然买到了船票,但只能待在货舱里。这班船从香港开出,先绕道到汕头港装货。船靠岸后,周逸群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腋下夹着一领烂席子,混在乘客中也急匆匆地上了船。一上船他也往货舱里钻,面向船舱壁侧身躺下,把破席子从头到脚严严实实盖了起来。这一切被正躺在船舱看报纸的陈赓发现,他非常高兴,但没吭声,而是用报纸遮住面孔突然说道:“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上就登出来了。” 周逸群吓了一跳,可仔细一想,这声音好熟悉啊,他听出是陈赓的腔调!战友相逢,两人好不高兴。他们乘同一班船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
许光达大将也参加过南昌起义。1929年10月,许光达来到洪湖。周逸群在石首横沟市见到他们。初见面时,许光达看到“一个三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个子不大,显得很清瘦,头发胡子好久没有剃了,头上裹着一块青布头巾的同志”,经介绍后知道是周逸群同志。在新成立的红6军中,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军长,许光达担任参谋长。1930年7月初,贺龙率红4军与红6军会合,组成红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许光达担任17师师长。1955年,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评为大将,感到很不安。贺龙说:“这次授衔,元帅、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
周逸群烈士祖籍地赤壁市新店镇
7牺牲经过及历史谜团
1931年3月初,中央代表夏曦来到了洪湖苏区,急急忙忙地成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担任了分局书记。夏曦新官上任,神采飞扬,他批判了李立三的“盲动主义”路线,同时也带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他要求攻打城市,夺取政权。周逸群和段德昌对此非常忧虑,但考虑到夏曦在党内是老资格了,与郭亮、毛泽东不相上下,觉得应该尊重他,不好当面冲撞。
夏曦虽然大权在握,但他明显地感觉到,周逸群和段德昌的威性比他这个分局书记要高得多。夏曦便决定先去掉周逸群,他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说湘鄂西特委与中央分局实际上是重复的,遂自作主张撤销了湘鄂西特委。特委书记周逸群一夜之间便失去了职务。刚好这时江南的洞庭湖正在建立党的组织和政府机关,夏曦遂将这些“重任”交给周逸群,要他去那里检查、指导工作。
周逸群忍辱负重,半夜乘着乌篷船,顶着大风,悄悄地离开了湘鄂西苏区中心瞿家湾,直奔长江之南的洞庭湖。在夜色中,默默为他送行的段德昌等人满眼都是泪水。夏曦还派段玉林和马武一道来江南,监视周逸群的行动。段玉林被周逸群的大局观念所感动,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就在周逸群着手建立洞庭湖特区之际,夏曦担心周逸群开辟了洞庭湖特区,自己控制不了。夏曦来信指责周逸群,说他逃离洪湖的‘右’倾逃跑主义,责令周逸群速回瞿家湾汇报工作。
1931年5月20日下午,周逸群乘船由洞庭湖出发。战友们不放心,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护送。周逸群一行扯起船帆,直奔洞庭湖东岸。护送班发现有一只船在跟踪,他们便在岳阳附近的采桑湖上了岸,然后从树丛中隐蔽前进。当他们行到贾家凉亭王家屋场附近时,与从岳阳过来偷袭的敌军(也有说是地方反动武装)遭遇。在交战中,周逸群不幸中弹牺牲。由于敌人的火力密集,护送周逸群的战士大部分牺牲,他的遗体未能抢出。战斗结束后,他的遗体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安葬在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月台村。
那天早上本是个大晴天。周逸群牺牲后,忽然雷雨交加,倾盆而下。这一年,周逸群同志只有33岁。周逸群的死实际上始终是个谜团,当年就有人指出是党内出了叛徒,但是,一直没有证据。八十年代的时候,存在一种意见就是夏曦是暗害周逸群的主谋,不过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没有定论。
(撰稿: 中共赤壁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冯晓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