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哪里人 王潮歌执导《印象·国乐》:人人皆应领略民族之美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杭州5月20日电(记者冯源.章苒)作为知名的实景舞台剧导演,王潮歌的"印象"系列为人所熟知,其中就包括已经成为杭州夜游固定节目的<印象

新华网杭州5月20日电(记者冯源、章苒)作为知名的实景舞台剧导演,王潮歌的“印象”系列为人所熟知,其中就包括已经成为杭州夜游固定节目的《印象·西湖》。

由她执导、中央民族乐团演绎的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日前完成了杭州站的演出。这位长发飘飘的导演表示,巡演效果超过预期。

从“有点担忧”到“相当得意”“高兴得不行”

《印象·国乐》经过了6年的筹划和3年的排练,王潮歌说,对于演出效果,起初大家都有点担忧,特别是担忧年轻人会不会喜欢这样的演出。

而从目前的结果看,王潮歌说,自己感到“相当得意”“高兴得不行”,因为“大家的工作和努力完全得到了报偿”。

她的喜悦既来自现场的掌声如潮以及不少观众的热泪盈眶,也来自微博上那些留言“我以后要去报个古琴班”“我从此要去学二胡”,以及不少人的恍然大悟:“这就是箜篌,这就是筚篥——原来字是这么写的。”

“普及开始收到效果了。”王潮歌说,为了复原剧中的敦煌乐器,中央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花了多年的心血,现在乐器厂已经开始接到了社会上的订单。

执导《印象·国乐》的酬金是一元钱。王潮歌说,既是不想让乐团因而增加负担,也是要表明一种“不交换不买卖”的态度,“我不需要显摆自己对于分内的、家里的、血脉中的东西有多么热爱。”

颠覆国乐的“符号化”是一大“挑战”

《印象·国乐》一大挑战是试图颠覆国乐的“符号化”。

王潮歌说:“许多人觉得二胡应该像阿炳的《二泉映月》,唢呐就是红白喜事,琵琶就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过年超市里就要放《步步高》《喜洋洋》……”

“当国乐被固定成某种符号的时候,就大大地拒绝了新一代人对它的喜爱。现代人应该通过国乐来表达现代人的情感,表达现代人对当今世界的认识。”王潮歌说,传承、救赎不光是口号,而是要让人喜欢。

于是,《印象·国乐》中有许多跨界的表达,比如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的上方是一张敦煌古谱的投影,笛子演奏家冯晓泉和曾格格夫妇则隐身在满天的彩蝶之中。

而最能打动观众的则是一段段的真情独白,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就觉得自己的话是“带着一腔热血”喷涌出来的:“我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可我能用手中的琴表达情感表达爱恨!因为有一种生命叫国乐!”

人人皆应领略民族之美

《印象·国乐》自2013年8月底在北京首映,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兰州和杭州演出16场。与前14场相比,杭州站的两场演出比较特殊,是阿里巴巴邀请的公益艺术演出。

“扶危济困和抚慰人心都属慈善。”王潮歌表示,虽然与之前的观众相比,也许少了一些音乐爱好者,但是人人都应该领略民族的美好和艺术的美好。“现在社会一切都在飞速发展,讲究成功、计算和交换,每天工作匆忙,人心需要抚慰。”

《印象·国乐》的最美之处,当属中央民族乐团100多位国家级演奏家运用61款76件复原的敦煌古乐器,让观众梦回盛唐。王潮歌笑言,这也让她喜欢上了“穿越”。

“敦煌离我们并不遥远,我甚至看到壁画上有穿工装裤的人在推婴儿车,而这种远古的神秘感逐渐失去的时候,就有一点恐惧感,我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场景,可以听见声音、闻见气息。”王潮歌说,除了美术、文物、宗教、历史之外,敦煌莫高窟代表了更多祖先的人文情怀和生活情趣。“你去看壁画、古谱,再翻翻古书,我们祖宗丰富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