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访谈 史依弘香港畅谈戏曲传承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3日,在香港"中国戏曲2011"的开幕酒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史依弘.齐耳短发.一袭长裙.浅浅笑容,气质典雅而装扮新潮的她,给人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演员的感觉.在此次戏曲节的重头戏京粤版<霸王别姬>的彩排室中,记者采访了这位上海京剧院当家大青衣,聆听了她对戏曲的别样感悟.看好戏曲在香港发展传承师出名门.文武兼善.梅派青衣.影视新锐--这是媒体对史依弘的评价.而近年来,作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和梅派的著名青衣,史依弘的每次曝光却都连带着一条中国戏曲界的"号外&qu

6月3日,在香港“中国戏曲2011”的开幕酒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史依弘。齐耳短发、一袭长裙、浅浅笑容,气质典雅而装扮新潮的她,给人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演员的感觉。在此次戏曲节的重头戏京粤版《霸王别姬》的彩排室中,记者采访了这位上海京剧院当家大青衣,聆听了她对戏曲的别样感悟。

看好戏曲在香港发展传承

师出名门、文武兼善、梅派青衣、影视新锐——这是媒体对史依弘的评价。而近年来,作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和梅派的著名青衣,史依弘的每次曝光却都连带着一条中国戏曲界的“号外”:在谭盾执导的多媒体交响音乐剧《门》中,她把虞姬刻画得入木三分,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完美消化;在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梨花颂》中,再次同交响乐合作,她令国粹在交响乐伴奏的雄浑音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将亦喜亦悲的贵妃杨玉环带到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在新编京剧《圣母院》里,她操着京剧唱腔、用折射着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了东方和西方特点的舞动方式,创造出属于京剧舞台的风情女郎埃斯梅拉达——艾丽雅;在电视剧《舞台姐妹》中,她将犀利、直率的“越剧小生”文秀竹演绎的惟妙惟肖;在程派经典名剧《锁麟囊》中,梅派出身的史依弘更是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出了独具特色、惹人怜爱的薛湘灵……如今,她又挑战同一个讲粤语的西楚霸王同台献艺。

记者得知,京粤版《霸王别姬》的门票一早就销售一空,很多史依弘的粉丝从内地飞到香港来看这次演出,在她看来,是京粤“混搭”吸引了观众。她对记者说:“戏曲界必须不断地拿出新的东西,才会引起大众对戏曲的关注。如果不创新、不进步,即便是原地踏步,也是一种退步。”

史依弘同港澳地区有着莫名的缘分,当初师从张美娟学习武旦的她刚刚改学梅派后,在澳门进行过一场演出,观众出乎意料的热烈反响,令史依弘更加信心百倍地走上梅派的道路。作为内地的京剧名角,史依弘经常来到香港、澳门进行戏曲交流。

“我每次来到香港演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人对戏曲的那份热情,让我非常感动。”史依弘说。她告诉记者,香港非常重视传统戏曲文化,在举办戏曲节的创意产生后,香港政府、戏曲界、媒体等各方面也都非常支持和配合,这说明香港人不希望民族传统文化在香港流失掉,他们也非常渴望和迫切地想要去获取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并着力推动这方面的交流。

京剧名角“潮”味带动年轻人

“我很欣喜的是,现在的剧场、戏院里,年轻人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包括我之前在深圳、上海等地参加一个名为‘明星公开课’的公益活动,也有很多年轻人关注。”谈到戏曲的传承,史依弘充满希望地说。

据她介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进行的明星公开课上,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硬是因为学生们的热情持续了两三个小时才结束。史依弘面露笑容地说:“学生们都很投入,很有兴趣了解京剧,他们还走上台来跟你互动,学习唱腔、台步。

公开课结束后,学生们涌上台来要跟你合照、让你把名字签在他们的衣服上……虽然很累,却非常欣慰,因为作为一位京剧演员,或者说是所谓的京剧明星,我用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告诉了这些孩子,唱京剧的人也可以非常年轻、靓丽和时尚,让他们知道京剧并不是只属于爷爷奶奶们的艺术。”

史依弘打破了大多数“80后”“90后”对戏曲和戏曲家的定势思维,无时无刻不向观众展现自己的“潮”味。在她开设的新浪微博里,史依弘拥有近7000名粉丝,在这里,拿着爆米花和可乐去看《功夫熊猫2》的史依弘、后台化装的史依弘、身着礼服高雅亮丽的史依弘、同粉丝分享旅游见闻的史依弘、用俏皮的语言转发搞笑见闻的史依弘……都能让人感知到这位传统京剧名家生动立体的“潮”味生活。

在史依弘的戏迷们聚集的博客、网站上,记者也看到,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这个不一样的史依弘而喜欢并恋上京剧的。

戏曲传承也需“明星”效应

“如果戏曲界也出一个郎朗,那中国父母是不是会将孩子送去学习传统戏曲呢?”在采访中,史依弘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10岁开始学戏的她回想起当年考取上海戏曲学校时感慨良多。“虽然我的家人都是外行,但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和憧憬、对艺术的敬仰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那个年代,人们会感到从事民族艺术行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因此感到骄傲。”

在史依弘看来,京剧界也需要明星效应,她希望戏曲界也能有一个“郎朗”,让家长通过这个人,会期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也能同他或她一样有艺术气质,让大家通过这个人,看到民族艺术的希望,并感到能够继承民族艺术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她说:“戏曲的传播和传承不能强求,而是顺气自然的过程,当京剧做的够好、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时候,大家就自然会来看。就像白先勇的《牡丹亭》,将文学和戏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经典,通过一个明星作品就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关注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