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恩密藏 卢西恩·弗洛伊德 天价画家的艺术人生

2018-04-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弗洛伊德的天价作品 <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1995年),纽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拍出,3364万美元.<Ib和她的丈夫>(1992年

弗洛伊德的天价作品 《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1995年),纽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拍出,3364万美元。

《Ib和她的丈夫》(1992年),纽约佳士得2007年11月13日拍出,1936万美元。这是弗洛伊德的女儿伊莎贝拉和她丈夫的画像。

《弗朗西斯·培根的肖像》(1956—1957年),伦敦佳士得2008年10月19日拍出,937万美元。画中人是著名艺术家培根,弗洛伊德和培根彼此给对方画过肖像。

2011年7月20日,英国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在伦敦辞世,享年88岁。关于这位大画家的种种传奇,又再次被人们谈起。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画作《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2008年以天价创下当时在世画家的最高纪录。毫无疑问,他是他同时代最畅销的画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最爱画人体

1922年出生的卢西恩·弗洛伊德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祖父,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祖父曾让年幼的他读《绞刑架下的歌》,在起居室挂上彼得·布鲁盖尔的画。据说正是惊叹布鲁盖尔的高超技法,让年幼的卢西恩·弗洛伊德萌生了当画家的念头。

1940年就成为职业画家的弗洛伊德,早期作品并未引来广泛关注。直到二战后,他才开始渐渐在画坛走红,到60多岁时才真正大红大紫。但无论沉寂还是走红,他多年来都过着如隐士般的孤僻生活。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他定居在伦敦,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远离喧嚣的世界艺术潮流。

弗洛伊德最擅长的是人体绘画,人体是他一生探寻和表现的主题,他重复以身边的亲人、朋友为题材,持续画着室内肖像、人物画,不管艺术圈正在流行什么。他笔下的人物,看上去并不让人愉悦,那些人物往往是扭曲、神经质、甚至是丑陋的:肥胖臃肿的身躯,下垂的眼袋和乳房,耷拉着布满皱纹的皮肤。

但不可否认,这些画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过,相信人们在不穿衣服的时候,能看到最深的本质和本能的欲望,“人的动物性很令我着迷……我喜欢看到人如动物般不拘束、不窘迫,自然本性的一面”。

弗洛伊德还爱画怀孕的女性,他认为怀孕造成的形态变化,也是个体精神变化的过程。美国名模杰瑞·霍尔和英国超模凯特·摩斯都曾经是他的模特。前者怀孕8个月时被画下裸体像《逝去的八个月》,后者也是怀孕时被画出真人大小的《2002裸体画像》。

弗洛伊德的粗犷又细致的绘画风格,表现普通人的艺术取向,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就没有过多的改变,诚如画家自己所说:“如同我的记忆,我总是在做着相同的事。”

画英国女王也不留情

在弗洛伊德的模特中,要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最“大牌”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弗洛伊德忠实的粉丝,不仅收藏有大量他的画作,还请他画自己的肖像画。弗洛依德坚持要女王到自己画室做模特,至少70余次,因为“花这么长时间的好处是我可以在画作中融入不止一种表情”,他说。

在弗洛伊德的画笔前,众生平等,女王也并不例外。在当女王的肖像画公开之后,曾引发了英国媒体的热议,因为肖像中的女王,平凡得就像任何一个她这个年龄的女人,即使头上顶着象征最高权威的皇冠。在弗洛伊德眼中,女王首先是作为一个老年女性而存在的,他没有丝毫美化她的想法。

英国《每日邮件报》认为画像中的女王“精力耗尽”,《镜报》则称其“表情冰冷”。有英国艺术杂志的编辑评价这幅画说,女王看起来就像个中风了的病人。还有批评称,该作品打破了王室肖像画固有的模式。

弗洛伊德因拒绝为他不喜欢的人作画而出名,前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和已故的戴安娜王妃都曾吃过他的闭门羹。他还拒绝为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妻子马德琳作画,声称韦伯用“提供免费音乐剧门票”来诱惑他。

天价画作如何诞生

一个肥胖的妇人横躺在沙发上酣睡,满身赘肉几乎让她从沙发上掉下去——这幅名为《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的画作,2008年在纽约以33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被一位俄罗斯富翁买走,打破了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的《悬挂的心》2007年创造的2360万美元的纪录,成为在世艺术家被拍卖的最昂贵画作。

这幅画作是弗洛伊德在1995年创作的,画中的模特叫休·蒂利。弗洛伊德曾说过,他“偏好不寻常的人,或者奇怪的比例”。 早在1993年创作《工作室的夜晚》时,弗洛伊德就用过蒂利当模特,画中,她以一种很不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而她身上的文身则被弗洛伊德用肉色颜料遮盖了,弗洛伊德说,“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

弗洛伊德作画极其缓慢而谨慎。曾做过他模特的人称,他是个非常注重微小的细节的人,很多时候完成一幅肖像画需要数月到一年的时间。休·蒂利在回忆《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的创作过程时说,“为了这幅画,两年里我只出去过三天,每个周末他都希望我在那儿,我不能去休假,因为我不能被晒黑,我不在的时候,他也不会画上哪怕一笔。”蒂利对这位画家的印象是,“和这个古怪的人呆在一起,并且看他工作十分有趣。”

2002年,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为弗洛伊德举行了大型回顾展,此后他流入市场的几乎每幅画都迅速成为拍卖行、收藏家争夺的目标。

微博怀念

@张晓刚:这是老弗70岁时的自画像。1995年我参加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第一次看到他后期的肥人系列的原作,非常震撼。其中也有这一幅,并被用在那届双年展画册的封面上。近70岁时仍继续变法以近乎残酷的真实和力量征服了世界,终于登上伟大画家的王位。再次向大师致敬!

@徐累63:他死了,所有人脱帽致敬,可是弗洛伊德在乎吗?他不装置,不理论,不周旋,不在乎博物馆,不参加开幕式,不爱去派对,连女王想请他画像,也是来好几趟工作室,憋屈地坐在破椅子上犯呆相,给画张巴掌大的。他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连窗外都不看一眼,画画,画画,用古怪和臃肿砸疼这个世界的脸,好准。

@ArtLover-艺术热点:弗洛伊德早年绘画细致敏感夸张的造型略带装饰感,中年后成熟于厚重阴郁的写实风格,他画中的人物病态忧郁无助,真实的身体裸露与大众媒体上唯美媚俗的身体型态成为这个时代对人的身体定义的两极。弗洛伊德对中国艺术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啦,很多人学生时代都临摹过他的作品,创作阶段也有不少人同样在模仿他。如今,大师去世了,弥漫在中国的卢西恩·弗洛伊德风,将会面临怎样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