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书法赏析:用墨丰腴 醒澈空灵(图)
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学中,苏东坡可以说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是一代文豪。苏东坡诗、词、书、画、文章都是绝顶的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苏东坡的书法。苏东坡的书法有新意,不践古人,书法于胸中,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苏东坡的字用墨要求极高,浓墨中使迹清晰饱满。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写在白纸上黑白分明,极其醒目。浓墨又会使迹清晰饱满。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历来为书家所喜用。观苏东坡书法,多以浓墨书写,深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与浓相对,淡墨能给人以醒澈空灵、清疏淡远之感,其特有的清远淡雅的灰色调别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淡墨运用好者,别有一番情趣。
清***旋《初月楼论书随笔》日:东坡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第一流。徐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
苏轼 (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话俱为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书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天资焕发,亦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题跋》。
苏东坡下放黄州心情郁卒时的手稿,竟也一留九百二十年,经过改朝换代,圆明园被焚时没被烧毁,到了日本收藏家手上又碰上关东大地震,收藏家挂了 这卷子竟然奇迹似地给救了出来。最后又经过了台湾收藏家之手,最后又进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名留千史是什么?我想就是一种精神的艺术生命力,一份对于真善美不妥协的美感情操,使东坡居士流传千古的就是这样的风骨与艺术灵魂的升华生命力。
寒食帖里字字苦涩锥心, 字迹与心神合而为一,看了的确叫人动容,后面那黄庭坚的一段评论精彩,字体看来果然也不逊于苏轼,果然历史上两人在诗画书文均有过人的造诣。
但看黄庭坚题跋的书法,联想起以前读中国书法史叙述他书法有如江中划桨的姿态,现在观来还真的很神似呢!
东坡的兴趣广泛,他喜欢书法,他的字曾被他的好友(也是他的学生)黄庭坚善意讥笑为石压蛤蟆的苏体,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仔细瞧还真是蛤蟆给压扁了的模样。
那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非常偏远的地方,想必当时的苏东坡心里一定不是滋味,清明过后想煮个东坡肉来吃,偏发现又碰上寒食节,还不能开伙,只能吃寒食,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在宋朝以前,扫墓并不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清明只不过是寒时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习俗中的一个次要节日。但是,由于上巳、寒时,以及清明三个节日非常接近,彼此的习俗活动也因为互相影响,而不再明显划分,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