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已上升为公共事件 不该是笔糊涂账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并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的结果是以和解撤诉而结案的。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但是和解具体内容保密。
南京彭宇案曾轰动一时,并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关注。可以说,彭宇案已经绝非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而牵涉到一定的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道德趋向。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彭宇案的最终结案结果也受到关注。但是现在其结果却是“和解保密”,不免让人遗憾。难道彭宇案仅仅依法结案就行了吗?作为已经上升为社会公共事件的彭宇案,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是单纯的普通民事案件,如此依法经过调解、结案,不透露具体内容都无可厚非,但是彭宇案却不同。单纯结案是简单的,但是要真正消除彭宇案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消除公众的各种忧虑,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公众希望最终的判决结果能给社会一个交待,公开透明化,而不是简单的“和解保密”。
简单的和解、保密之下,不免使此案成为一笔糊涂账。南京青年彭宇到底有没有撞倒徐老太太,人们不知道;南京一审法官的“常理推断判决”究竟该如何看待、处理,因为保密,没有权威声音,人们也不知道;案件是如何调解、和解的,案情到底如何,因为保密,人们也不知道……而这一系列的糊涂账必然造成社会道德和人们行为趋向的迷茫:以后这种事到底敢不敢帮忙?彭宇案和解、保密,具体审判不知,那么以后这样的事情又会怎样处理,是否还可能遇到“常理判决”?彭宇案件的背后其实涉及社会道德的大问题,彭宇案的判决绝不是简单的结案,而是通过案件的判决公开,起到纠正社会负面影响,消除人们做好事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顾虑,拯救、弘扬社会道德等重要作用。
这也是案件判决的标本价值意义所在。
从经济学上看,彭宇案是社会多次博弈事件,而非单次博弈。如果是单次博弈,发生之后就不会再出现,那么和解保密、双方满意就算是较好的结果了。但问题是,现在这样的事情还可能不断发生,即使彭宇不会遇到,也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比如曾有报道说92岁老太太当街跌倒无人敢扶,这就是案件的蝴蝶效应,重复发生时人们会接受第一次的教训,不去助人。因此,彭宇案绝不能是糊涂账,否则即使彭宇案结案了,但可能还会有不断的“彭宇案”涌出,甚至使不敢助人的蝴蝶效应更加蔓延开来,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彭宇案不能简单的“和解保密”,而要公开出来,要透明化,要作为一个标本进行解剖,并借此消除不良影响,促进社会道德提升,增强人们对于社会道德和司法公正的信心。(记者 丁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