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清李先念 李先念的夫人是谁 李先念的子女都有谁

2017-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尊敬,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尊敬,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

李先念夫人

第一任妻子姚泽辉

一九二八年初,李先念的师傅袁学福见李先念晚上经常外出,深更半夜才回家,同他他父母商量,给他娶了静山庙的贫苦女子姚泽辉为妻。李先念满心不愿意,但苦于师傅和父母的压力,就草草结婚。三天后,李先念就离家回师傅处,晚上外出搞革命活动时,就说回家去住。直到有一天李母来问袁师傅:全伢子为什么这段时间没回家?

袁师傅大吃一惊:不对呀,他每天下工后都说回家去住,怎么不回家呢?

过后袁师傅问李先念,他却沉默不语。

不久,姚泽辉来袁师傅这里告状:不知什么原因,先念总不回家。

袁师傅气得狠狠训了李先念一顿,还打了他一巴掌。

有一天,李先念疲惫过度,干活时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腰间的手枪掉到了地上,被袁师傅发现了,李先念才说出了原委。

第二任妻子尚晓平

后来李先念参加了游击队和红军,离开了家乡,于在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任司令员时和支队女干部尚晓平给婚。

尚晓平,河南淅川人,1919年9月生,1938年,晓平从淅川师范毕业。母亲给她找了个对象,是一个大地主的儿子,晓平坚决拒绝了这门婚事。正巧,李先念同志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向豫鄂边区挺进,准备去开辟抗日根据地,晓平便参加了新四军,被编到了文工团。

1939年1月去竹沟参加河南省委青年训练班学习,同年3月入党。历任新四军挺进支队、纵队宣传员野战医院指导员、宣传科干事、洪山公学学生生活指导处主任、师直属机关协理员、敌工部秘书,政治部协理员、边区党委组织部干事,中原军区司令部二科科员;化装突围经北平到张家口,辗转兴县、邯郸、烟台、济南等处,在当地干部学校组织部门任队长、干事、科长、副处长等。

尚晓平没有料到:从她参军的那天起,她便开始了跌荡起伏人生经历。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她熟识了李先念这位红四方面军的著名将领,也更为他的坚毅、果敢、大智大勇而折服。1940年5月她与李先念结婚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大军围攻中原,李先念率部突围,与尚小平失散。突围之后,李先念曾多次派人到各地寻找晓平的下落,可两人再也没有联系上。

尚晓平与李先念失散以后,正怀着孕。由于难产,她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身体十分虚弱。但她是如何脱险的,又是如何辗转来到上海的,尚晓平不愿意向任何人谈起,也不愿意重回故乡。仿佛那里埋藏着她巨大的伤痛。

1999年6月八十三岁的尚晓平在上海悄然病逝。

第三任妻子杨新

杨新(肖杨)北京人,1918年生,1936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南竹沟地委组织部干事,信阳地委秘书,新四军五师文化教员、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洪山公学校务主任、孝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五师政治部宣传部文教科长、十三旅政治干事,中原军区司令部秘书。后与李先念结婚。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后,李先念随中央机关离开西北坡,在北平协和医院治鼻窦炎。因性格不合,经组织批准,李先念与杨新解除了婚约,女儿李劲由李先念抚养。

       李先念子女

李先念共有四个子女,三女一男,长女李劲是和前妻尚小平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结婚后,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二女儿李紫阳、儿子李平和小女儿李小林。四兄妹全是共产党员。

李紫阳:父亲耿耿于怀的两件事

李紫阳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李大姐热情、爽朗,长相酷似父亲。她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李先念鲜为人知的经历。

李紫阳说,战争年代,父亲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但直到晚年,他还有两件事耿耿于怀:

1932年6月,蒋介石集中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苏区。由于张国焘的路线错误,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天,已是师政委的李先念正在河口与敌人激战,他的母亲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听说儿子要转移,小脚母亲跑了几十里路,一定要看看小儿子。"父亲年轻气盛,担心祖母的安全,他说‘子弹不长眼,您怎么跑到战场上来了?’便匆匆话别。可是万万没想到,就此一别,父亲此生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

那场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发现自己的大衣口袋里有两块银元,是母亲偷偷留下的。后来,李先念一直将两块银元带在身边。李紫阳说:"整整60年后,父亲最想念的还是祖母。他经常会念叨,‘我晚上做梦,又梦见妈妈了……’"

另一件让李先念始终不能忘怀的,是他在红四方面军和西路军的战斗经历。李紫阳说:"西路军对父亲来说是难忘的,他临终前说:‘我最后再要求国家为我花一笔钱,把我的骨灰分三处洒到大别山、大巴山和祈连山,不这样,我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

李先念去世后,遗体火化时,竟然发现了一片隐藏在他身体内达60多年的弹片。这一遗物,也成了父亲留给子女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允许子女经商

在孩子们眼里,李先念是一个严肃而宽容的父亲。

尽管没有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但李先念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甚至规定了许多不准,比如不准孩子穿背心、拖鞋上桌吃饭等等。

李劲是家中长女,一直在外地工作。李先念心里非常挂念这个女儿,李劲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他都要让秘书悄悄地去调查。每次秘书回来都告诉他,李劲很低调,没有人知道她是李先念的女儿。李紫阳对姐姐也很佩服,她说:"姐姐一直跟随姐夫在深圳创业,姐姐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他们很低调,谁都不知道她跟我们有关系。"

1954年,李先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从此他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人们称他为"大管家"。但管了一辈子钱的李先念对自己的孩子却有着明确的交代——不允许经商赚钱。

李先念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简朴,他办公室里的家具都是老旧的,有的还是他从湖北带到北京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家的人口增加,开支也增大,林佳楣要求三个子女每月各交150元的生活费贴补家用,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晚年,李先念长期在北京医院住院,孩子们经常到人民大会堂的餐厅去打一份25元钱的汤。李先念知道后,一再叮嘱说,"别去打汤了,太贵"。

李小林:"保密"也是重要家规

李小林现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1975年从武汉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一直在这里工作。"爸爸党性极强。从来不在家里议论他认为不应该说的事儿。他有一句名言,‘最好的保密,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家里从不议论中央的会议呀,人事呀,内幕情况呀,包括我妈妈在内都不知道,这是我们一贯的家风。"

李小林童年时,梦想当一位白衣天使。李先念发现小女儿性格外向,更适合和人打交道。在父亲的支持下,李小林选择了外语专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小林想到美国学习,但父亲不同意,但李小林坚决要走。李小林在美国学的是美国历史、亚美移民史。三年的课程,她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回了国。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李先念就让秘书带着李小林上大街,去看北京的变化。晚上,他不让女儿倒时差,一定要她去看电影《火烧圆明园》,而且自己还要陪着看。他说,不管你在哪里读书,你首先不能忘记祖国。

李平:父亲一生忠诚

听李先念家里人讲,李平无论形象还是性格,都和父亲像极了。李平16岁参军,现为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作为军人,李平说他对父亲的评价,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忠诚。

李先念一生颇为传奇,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解放后,更是几经风雨,多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智大勇。李平感慨地说:"父亲的思想基础和根源就是忠诚,有了忠诚两个字,才能无私无畏,什么都不怕。"

可能因为李平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李先念对儿子的要求极为严格。"我1977年至1985年一直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到军事科学院时是正连职,离开时是正营职,8年只提了两级。调到北京军区后,父亲专门派秘书到军事科学院去调查我,看是不是没本事干不下去了,是不是在那里惹祸了。"

和中国传统的家庭一样,李先念很喜欢小孙子。李平说:"我儿子出生时,父亲正在打麻将,但心不在焉呀,一直想着医院的消息。后来一听说生了,他把麻将一推,也不打了,说:‘好了,好了,我有孙子了’。李平说,这一次他突然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李平眼睛有些湿润。他说:"父亲是忠诚一生。和他比,我只有一个字就是‘孝’。我对得起父亲。我想要做个‘孝子’,并不是说仅仅供养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而是要心甘情愿继承老人的事业,精忠报国,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