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院长吴小华: 沉下心来去钻研传统文化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Arting365:吴院长,第二届中华元素创意设计大赛的入围评选刚刚结束,作为大赛评委之一,您能谈谈对本次大赛作品的整体感受吗?吴小华:这次

Arting365:吴院长,第二届中华元素创意设计大赛的入围评选刚刚结束,作为大赛评委之一,您能谈谈对本次大赛作品的整体感受吗?

吴小华:这次比赛作品在数量和形式上都很丰富,从作品面貌上,也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今天这些年轻设计师们在想什么。从作品整体的质量来看,大赛主题是跟我们传统文化有关联的,参赛者们也都能注意到这一点,有些作品创意很不错,但是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或者稍微有一点切入,就停下来了。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的参赛者都很年轻,对咱们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还不够,另外可能也跟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关,时代发展太快,很难让现在的设计师能够像我们过去那样沉下心来去钻研传统文化。

对于公仔设计,我觉得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似曾相见”,就是做出来的形象大家可能之前就见过。

另外,虽然是“中华元素公仔”,但并不意味着在它身上或某个局部加个传统的纹样,就能符合我们的主题了。我觉得更多的首先还是要对我们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二,在做造型设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只做一个想象中的形象,因为毕竟公仔是要被生产出来的艺术在职研究生,我们得普及得推广,可能这一块年轻设计师还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几位评委也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比较理想的做法就这个公仔的“型”出来以后,能不能再进一步打样制作成实物?能不能把这个公仔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动画、宣传片能不能做?这样就可以检验这个公仔是不是可以被实际应用,应用出来的效果好不好,是不是能够生动表现出中国的韵味。当然这也是对大赛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试着在以后的大赛中设置这样的环节。

在衍生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除了要了解消费者,还要注意这个产品主题的生命力艺术在职研究生,如果这个产品只是针对某一个时期的,是很短暂的,那就没有延续性,就会“后劲不足”。我在做动漫产品衍生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动漫公司花很多时间精力设计了一个形象,但这个形象只适合这部影片,却不适合后期的发展,当这部片子的档期过了,被大家忘记的时候,那么这个产品也就消失了,这就是没有考虑产品延续性的结果。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喜羊羊和灰太狼》,它是国内动漫产业的成功案例,尽管从作品本身来说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在市场延续性的开发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艺术在职研究生

第二个建议,不要过分依赖电脑技术,不妨回归到过去,回归到自然,尝试运用一下传统的手绘方式。

手绘能力的缺失已经是我们现在培养设计人才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次大赛我们评委们也感觉到,今天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画画了。虽然我们在课堂上还是很强调这一点,但学生可能会觉得你讲的东西过时了,因为他觉得用电脑更快啊。我刚才也说了,电脑当然可以画,但是它可能无法表达出更多情感的东西。

我的第三点建议,就是设计任何产品,必须考虑市场的范围,要有对市场的认识。

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是比较难的,因为市场不是单一的面,我们在做任何设计的时候会先建立一套体系,去告诉学生从哪几个角度去切入,然后你去分析,拿出你的策划案,最后根据你的策划案做出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那么比较简单的做法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上海的学生,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那就是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如果我们的学生每个周末不是窝在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而是去各个地方,去看展览、看商场、看展示,去看图书、演出,或者去任何上海的角角落落,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两年,你做出来的设计一定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习惯成自然”,我们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要注重个人习惯,好的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有利于我们的收获,但是坏习惯可能会给你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效率低,甚至与影响你个人前程,给你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