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士榘:现代国防奠基人
1937年的中国大地上,一场关乎民族危亡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年11月,从山西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广阳伏击战中,八路军抓获了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名日军战俘,而亲手抓获这名战俘的人,正是115师343旅参谋长、时年28岁的陈士榘。
此前,由于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日本军人在身处绝境时,不是拼死顽抗就是自尽身亡,还未曾有过战俘被抓的先例,而这一次,陈士榘却开创了纪录。
那么,陈士榘是凭借怎样的能力抓获了第一名日军战俘的,这位开创纪录的青年军官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陈士榘,湖北荆门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前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亲自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解放后担任工程兵司令员长达20多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
1909年4月14日,陈士榘出生在武汉黄土坡的新军工兵营里,出生时,家人取名为陈有琤。如今,在陈士榘出生地,武汉黄土坡工兵营旧址上,树立着一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这一年,陈士榘刚刚两岁多,就是在这样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幼年时代。
辛亥革命后,陈士榘举家迁往北京,直到九岁时,才被送回荆门老家。在回家途中,一个意外事件深深刺痛了少年陈士榘。一天,陈士榘父亲的行李被盗,于是他就去找日本船长帮忙查看,可是日本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于是愤怒的陈士榘就冲上去,却被日本人打了几个耳光,这对陈士榘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除了对于日本人的愤怒,年少的陈士榘心中还有一份深深的困惑,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胆敢在中国境内表现得如此猖狂。
带着这份困惑,陈士榘回到家乡,进入龙泉书院读书,当时的龙泉书院是一所倡办新式教育的学堂,在这里,陈士榘的困惑有了答案。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让陈士榘渐渐明白,国力衰弱和政府无能才是人民苦难的根源。从那时起,陈士榘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全力报效国家,然而,他的报国梦该怎样实现呢?陈士榘开始寻找人生的方向。
龙泉书院有一名中学教师叫胡孟平,是中共党员,他专门开办夜校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讲共 产党,陈士榘正是通过胡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胡孟平的讲授中,陈士榘仿佛隐约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这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已经在南方各省展开,在共产主义思想激励下,1926年,陈士榘毅然加入当地的农民协会,积极带领同乡青年上街演讲,进行革命宣传,这样的举动很快被当时的反动政府视为“叛逆”。
因为受到通缉,1927年4月,陈士榘被迫离开荆门,投奔在武汉的叔叔、中共地下党员陈雨苍,在陈雨苍的指引下,陈士榘进入董必武领导的湖北学生军事训练班学习,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从此,陈士榘踏上了青春报国的革命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