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将军有几任妻子 张治中女儿张素久简历照片(图)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洪希厚来说,她的一生是幸福的,她遇到了一个真性情的男人.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遇到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相伴走过今生,洪希厚是幸福的,张治中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

对于洪希厚来说,她的一生是幸福的,她遇到了一个真性情的男人。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遇到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相伴走过今生,洪希厚是幸福的,张治中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在这个幸福家庭里生活的每一小我私家都是幸运的!

张治中将军有几任妻子

她是没文化的农村妇女,指腹为婚的娃娃亲,17岁嫁人后,丈夫开始在外闯荡;独自支撑家庭,伺候公婆,抚育小叔子和子女。

自古痴情女子似乎命运里都是被冷落和嫌弃,然而对洪希厚来说,她遇见了张治中,犹如灯芯之于油灯,一个愿意一辈子为之燃烧,一个却愿一生相守,不离不弃。

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国共高官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凭据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两人都是安徽巢湖人。

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一生对洪希厚始终不离不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

“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据张治中的女儿说,洪希厚没有文化,一直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加入聚会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洪希厚所谓贤良淑德绝不为过,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治中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叔子们。

等到公婆去世时,张治中仍然没能赶回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在娘家资助做一些女红补助家用。

因此,其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开玩笑,劝他另娶身世高尚的小姐。而其时高官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张治中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未来何以向子女交接,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占据了张治中的一生,或许凭据张治中的话来说,不忍抛弃和深爱有加是两个看法,但是张治中一生中没有朱颜知己,没有情感纠葛。

痴情换的男人的独爱

洪希厚任劳任怨,相夫教子,从无要求,唯一一次的请求还被拒绝。

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情感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

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那天晚上,洪希厚哭的如泪人一般,张治中原来就是已准备身赴国难,此时更是划分之情更重。

张治中将洪希厚搂在怀中,深情地对她说:“此时离开你,已经难知生死,只是怕留下你一小我私家抚育子女,但你是知我心的,这一生只爱你一人,再无他念。”

之后的二十年里,张治中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洪希厚的诺言。

据张治中的子女回忆:“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有时候为了陪母亲,父亲会推掉一些不须要的应酬,他自己说是亏欠母亲太多。”

无论是因为亏欠照旧愧疚,洪希厚遇到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因为那些爱的支付,在张治中的心里愿意给予爱的回报,而这些在两小我私家的生活中,成就的是一生的爱恋。

“夫人外交”的将军贤内助

洪希厚没有文化,而且是农村妇女,一直在家中计划家务,是个全职的家庭妇女。在国民党的上层的妻子,许多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她们相互之间进行的“夫人外交”十分盛行。

洪希厚随着张治中,自然也很难独身其外,跟在张治中的身后,洪希厚见过许多大世面。她性格开朗,知退知进,一段时间之后,已经能够融入到这些夫人圈内了。

虽然并不太喜欢这种张扬的“夫人外交”,但是因为深爱着张治中,也知道自己丈夫政治生涯上少不了一些事情,洪希厚努力的去适应。

令张治中受惊的是,洪希厚在许多高层同僚的夫人圈里评价很高,和宋氏姐妹、何香凝,甚至中共高层的邓颖超的关系都十分亲近。

宋氏姐妹十分喜欢洪希厚,经常会让身边人送一些物品作为馈赠,洪希厚也将自己做的女红作为回赠。

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也十分喜欢洪希厚,到晚年的时候还保留着洪希厚赠送的一些女红作品。

关于周恩来和张治中的交往,有一段故事,周恩来和邓颖超大婚第二天,张治中宴请周恩来,自己滴酒没沾,却将周恩来灌得醉如烂泥,照旧被张治中亲自背回去,

而这个事情之所以被纪录,就是邓颖超与洪希厚两人交往亲密时,邓颖超当做笑话说给洪希厚的。

没有文化,用教育让子女成才

张治中的女儿说起洪希厚:“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

洪希厚教育子女方面,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言传身教,关于父亲的一些事情,一些名人的品德,洪希厚说给子女听,就是希望子女能向父亲学习。

在身教方面,她自己先做楷模,家里属于自己的事情都亲力亲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将房间收拾洁净,遇到不平的事情挺身而出。

因为洪希厚的教育,6个子女在日后都成为中流砥柱。

女儿张素要在英国求学,在抗日战争发作后,依然中断血液,回国投身到教育和妇女事情中,她曾在重庆宋美龄的新生活促进会事情过;在解放前夕,她依然在丈夫服役的国民党队伍以及西北其他的军队中宣传国家统一的信念和宗旨,资助他们起义。1950年,多次转辗,从香港回到北京,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任教至今,张素要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

宗子张一真,任职国民党高官,在上海送走父亲去北京谈判之后,自己被逼去了台湾,一直到1990年才第一次回到大陆,之后还邀请大陆文化部门去台湾会见,促进了大陆和台湾的交流。

次女张素央1949年毅然从美国回到大陆祖国的怀抱,先后在中国戏剧学院舞蹈团、国家体委事情,一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体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