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教授 华东师大教授许纪霖:高考是被迫的荒谬之举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记者梁艳燕)"高考制度是迫不得已的荒谬之举."昨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岭南大讲坛上,开讲<高考恢复三十年的反思---人才至上还是公平至上

本报讯(记者梁艳燕)“高考制度是迫不得已的荒谬之举。”昨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岭南大讲坛上,开讲《高考恢复三十年的反思———人才至上还是公平至上》。许纪霖表示,三十年前恢复的高考制度,曾经在历史上起到解放知识、解放人才的作用,如今这一精英选拔制度愈来愈趋于应试化,暴露出众多弊端。

许纪霖认为,九十年代后期,高考的很多弊端慢慢暴露出来。许纪霖分析说,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如果说知识是最大生产力的话,那么这个知识主要是靠量的堆积可以实现。但到了整个世界已经全球化了的今天,特别是以科技为核心发展的今天,它需要的是知识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但是今天的高考越来越应试化,也就是说,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死,客观题越来越多、主观题越来越少,让个人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这样一个应试化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什么样的?“用我们做老师的话来说,只不过是检阅一个学生有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客观题,考的是你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能力。”

许认为,今天这个高考制度,就它的考试内容来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荒谬的。但是这样一个荒谬的制度还存在,看来还会继续存在,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更多的人认为这个制度在今天还是公正的。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在社会上承担的是一个非教育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个所谓按照知识的标准来选拔精英,更重要的一个使命,是一个社会流动的使命,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刚性的考试制度,让底层的精英有可能往上流动,特别是给底层、内地的农村这些人一个希望,也就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希望。

许纪霖说,大学这几年讲自主权,自主权的开放引起了反对声,与其说来自上面,不如说来自下面,因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中国科大曾试行过不通过高考,让名牌中学的校长推荐学生入学。但效果并不好。很多中学是把一般的学生推荐出来。

因为他把这些有可能考不进有可能考得进的学生推荐给你,然后确保每年自己有多少名额上名校。所以直接由中学校长推荐,通常大学都持某种怀疑的态度,通常我们认为推荐生未必比考来的人更好。这就是对一个中学的校长信任的问题。

应进行多元化试点

“今天的高考用我的话来说,这个高考制度既是荒谬的又是合理的,既是可悲的又是可敬的,它是地狱又是天堂,它是一头让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怪物,这就是今天的高考制度。”

面对高考之弊端,许纪霖说,实际上这几年教育部门、整个社会在做各种探索,希望做一些改革的探索。但许认为,一些改革方案虽然有各自合理之处,但现在要发挥合理性,需要各种社会配套条件,这些配套条件现在都不具备。所以他最后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情况,只能多种制度同时实验,多条腿走路。

■人物简介

许纪霖,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1980年代以来,许纪霖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的文章。

出版有《无穷的困惑》(1988)、《智者的尊严》(1992)、《中国现代化史》(主编)(1995)、《寻求意义》1997)、《另一种启蒙》(1999)、《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编选)(2001)、《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3)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