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杀杜立三 张作霖为什么杀邵飘萍 张学良竟然见死不救(图)
邵飘萍怎么会得罪张大帅的呢?张作霖又为何对一个具有极大社会声望的新闻人下此死手?这还得从秦皇岛截械说起。
1918年,段祺瑞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军火,在秦皇岛卸货。张作霖得到这个消息后,派张景惠带领部队把这批军火半道给劫了,不声不响地运往奉天,并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六个旅的军队。邵飘萍听说此事后,特写了一篇报道,标题是《张作霖自由行动》。原文如下:“奉天督军张作霖,初以马贼身份投剑来归,遂升擢而为师长,更驱逐昔为奉天督军现为陆军总长之段芝贵,取而代之。
张作霖三个字乃渐成中外瞩目之一奇特名词。至于今所谓‘大东三省主义,所谓奉天会议,所谓未来之副总统,所谓第二张勋,’时时见之于报纸,虽虚实参半,褒贬不同,委之马贼出身之张作霖亦足以自豪也矣。
此当中原多故,西北云扰之时,张督军忽遣一旅之师,截留政府所购枪械二万余支,陈兵滦州,观光津沽。当局莫知其命意,商民一夕而数惊。”
这事当时闹得满城风雨,舆论界纷纷指责张作霖。但张作霖依旧我行我素,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有枪便是草头王,你中央政府能奈我何?这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也因为这一篇文章,让张作霖知道了北京还有邵飘萍这一号人物。从此两人结下了梁子,为日后邵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夜壶张三”骗出邵飘萍
1926年,军阀们在中国又打了一场混战,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结果是:冯玉祥通电“下野”,退守西北;孙传芳占领东南五省;自广州出发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北伐;而东北王张作霖则再次入关,占领了华北,雄赳赳气昂昂地准备进入北京。
张作霖人没到北京,他的第一个命令已经到达北京的警察厅:捉拿邵飘萍。一夜之间,北京的街头到处贴满了悬赏捉拿邵飘萍的通缉令。邵飘萍走投无路,带了简单的衣物,急匆匆地躲进东交民巷避难。北京的东交民巷是西方外交使团的驻地,还有外国军队在此驻扎,是当时的国中之国,中国政府没有司法管辖权。邵飘萍躲进东交民巷至少暂时是安全了。
出走当天,邵飘萍在《京报》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继续抨击张作霖。张作霖得知后,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又不敢去东交民巷捉捕,便收买了一个叫张翰举的人,为之诱捕邵飘萍。
张翰举,绰号“夜壶张三”,专门奔走在娼妓云集的八大胡同和梨园界,刺探消息,造谣生事,为权贵效力。他一嘴脏话俚语,张口就是桃色新闻,很多人都很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妓院里的姑娘和梨园界的女演员都恨他恨得牙根痒。
“夜壶张三”这个外号就是八大胡同的姑娘们给他起的,意为此人的嘴像夜壶一样。他当时是《大陆报》的社长,和邵飘萍也算是朋友。张作霖答应张翰举,只要把邵飘萍骗出东交民巷,就把北京造币厂厂长的职位给他,另外再付二万大洋。
张翰举一听有如此好事,高兴得心花怒放,马上来到东交民巷,鼓动如簧之舌对邵飘萍说:“你是中国著名新闻人,张作霖根本不敢杀你,这有违新闻自由,会引来国际干涉。再说我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学良允诺《京报》可以照出,对你既往不咎。”
邵飘萍听信了张翰举的花言巧语,当日晚上,趁夜色乘车赶到《京报》报馆。此时,报馆附近已经受到监视。一个小时后,邵飘萍处理好事务,又乘车准备返回东交民巷,在路上遭到侦缉队的逮捕。就在他被押往警察厅时,《京报》报馆也被包围搜查,最后侦缉队声称搜出了冯玉祥聘请邵飘萍为军事顾问的聘书、军事电报密码一本,以及他与冯玉祥的合影等,作为邵飘萍犯罪的物证。
俗话说恶有恶报,张翰举见利忘义,卖友求荣,最后也没落下好下场。张作霖根本看不上他这种人,事后,张作霖不但没把造币厂厂长的职务给他,就连那二万元的现大洋也不见了踪影。几年后,张翰举在梅兰芳绑架案中被绑匪枪杀,死于非命。
被捕后,邵飘萍遭受了严刑拷打,逼他认罪。邵被打得皮开肉绽,骨头都断了,但到死不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