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齐花坦唱段 燕赵梨园百家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
齐花坦,1937年出生在高阳县庞家佐村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里。父兄整年辛辛苦苦地劳动,全家仍然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
1949年,实足年龄只有10岁的小坦,冒充13岁,在一家印花厂当了童工。她个子矮,够不着案子,只好踏着一个小板凳,手里拿着刷子往蓝布上刷白花。后来厂子搬迁到保定,小坦跟着姐姐也一块进入了这个城市。
一天,厂里一个叫王庆元的对小坦说:“培新剧社正招学员呢,我介绍你去学唱戏吧?”这个人是京剧票友,经他推荐,加上小坦天资聪颖,很顺利地被录取了。离开厂子前,王庆元把小坦的名字改成了花坦。就这样,齐花坦成了建国后的第一批戏曲学员,也是剧社中唯一的女学员。
雏凤展翅欲凌空
小花坦开始接触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过的舞台了。她练功、练嗓、给成年演员配演小丫环、跑龙套。培新剧社是一个从属于冀中军区的新型文艺团体,这里集中着许多著名的前辈艺术家,并且是京剧、梆子“两下锅”。所以小花坦开始就既学梆子,又学京剧。
玉不琢不成器。花坦从艺不久,已被公认是一块美玉,并被列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老师们纷纷帮助她练功、说戏,有的老师主动提出要收她为徒,领导则认为她应由国家重点培养,不拜师为好。后来有人问花坦:“你是谁带的徒弟?”“我是公家的。”她幼稚的回答自然会招来一片笑声。
领导的重视、自己的刻苦,使花坦50年代初就演红了《相思树》、《婉君与紫燕》等剧。当时有人说齐花坦救活了河北梆子,这话虽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她确实赢得了很多观众。
齐花坦练功刻苦,学戏认真。她深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1960年学《宝莲灯》时,齐花坦在练功时,光一条绸子足足让她出了一桶汗。每次练功要抖500遍,走5遍舞剑,浑身的衣服湿透了还不够,几十米长的绸子也常常湿透半截。此时的齐花坦真是“人比黄花瘦”,可她依然坚持苦练,娴熟的技巧为她后来将《宝莲灯》拍成电影和连续演出48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榜题名在省城
1954年8月,座落在省会保定的河北剧场,高搭彩门,鼓乐喧天。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在这里开幕。
舞台上,《拾玉镯》正在演出中。齐花坦随着优美的旋律,做着生动细腻的表演。她那优美的唱念、漂亮的身段、抒情的音乐、逼真的表演,观众无不交口称赞。评选揭晓,由齐花坦主演的《拾玉镯》独占鳌头。从此,齐花坦的名字更红了,几乎全省都知道出了个唱河北梆子的好演员——齐花坦。
1959年元旦,河北省成立了青年跃进剧团,齐花坦首先被择优选进了“跃进”。时隔不久,长春电影厂导演到剧团选演员。准备开拍的《再生记》中的主人公一直选不到如意之人,可到“跃进”一眼便相中了齐花坦。花坦虽是有10年艺龄的“老演员”,可拍电影却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她掌握戏曲那种夸张的表演方法,可不熟悉电影艺术的特点。开拍时,她怎么也改变不了瞪眼亮相的习惯。导演说:“花坦,你再瞪眼我就罚你一元钱。”说来也怪,齐花坦从此就再也不瞪眼了,并渐渐掌握了电影艺术的表演特性,逐渐进入到自由王国。20多岁的齐花坦,将一个从18岁到48岁历尽坎坷道路的艺人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
道是无情却有情
花坦圆满地完成了拍电影的任务回到天津后,领导安排她向戏剧大师荀慧生学戏。荀先生对花坦十分喜爱,接纳花坦为入室弟子,向爱徒传授了《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等名剧,而且还亲自设计河北梆子唱腔。除此之外,荀先生还教她读书、作画、化妆等“功外功”,为她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65年一个炎热的夏日,齐花坦背着母亲、瞒着丈夫进行了一次秘密行动。回到家里,在母亲的反复盘问下,她才不得不吐露真情:她做了流产。母亲心疼地哭了;丈夫没有安慰,也没有埋怨,而是陷入了深思……
当日,还不到上班时间,花坦就第一个坐到了排练场。她想:今天的行为我错了吗?剧院正排现代戏《南海女民兵》,自己演剧中的主人公,如果不做手术,必然会给排练、演出造成困难,再说,从怀孕到生孩子、带孩子会耽误多少时间啊!她经过一阵苦思冥想得出一个结论:没错!
导演、演员踏着上班的铃声走进了排练场。“集合!”导演一声令下,那年代演员的动作比军人还快。
“今天下午排第六场,大家要精神集中,场上演员要认真,场下演员要安静,开始!”副导演刚要对导演说什么,可见他那一脸的严肃,不由的又把话缩了回来。情绪极度低沉的阿螺,缓缓地走上,因为她犯了不能容忍的错误,将特务引上了海岛。
可阿螺的扮演者齐花坦心中仍在想着上午的事,没有进入角色。导演让她重新上场,她依然没有进戏。导演又中止了她的表演,大声喊道:“重来!”就阿螺上场这段戏,反复了近30次,花坦虚弱的身体已实在坚持不住了,霎时间只觉得天旋地转,消瘦的脸变得蜡黄。
副导演是个女同志,她知道花坦这时排戏要付出多大代价,从排戏开始她就想建议导演改变计划,见导演那严肃的面孔,未敢明言。她一见花坦已成这副模样,不顾一切地阻挡了导演的命令。
其实,王导演此时比别人更难过,可他是一院之长,又是这个戏的执行导演,对花坦只能比别人更严格一点,因为花坦是他的妻子。
关怀备至总理情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到天津后,要利用晚上的时间了解文艺队伍的情况,并希望看跃进剧团的戏。到1966年2月,跃进剧团的现代戏已不算少,可首屈一指的还应推由李冰编剧,高明利、齐花坦、路翠阁主演的《红灯记》。
周总理精神饱满地在天津干部俱乐部小剧场里观看演出,看得是那样认真,那样仔细,还不时带头为演员鼓掌。演出结束后,周总理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地走上舞台,热情地接见了全体演职员。总理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勾起了花坦的回忆:
跃进剧团几乎每年都要去北戴河执行暑期演出任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首长多次观看他们的演出,齐花坦也多次得到首长接见。
周总理接见的晚上,整个剧院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花坦更是彻夜难眠,她激动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又一次幸福地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非常关心我们文艺工作者,我一定发奋练功,认真演戏,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
“神灯”再次放光明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管弦齐鸣,仙乐悠扬。摄影机前,红绸飞舞,香烟缭绕,婀娜多姿的三圣母载歌载舞,表演自如。“齐花坦的三圣母演绝了,真有点神仙的劲头。”有人不由地赞叹。
齐花坦的三圣母60年代就演出了多场,十年浩劫使她中止了演出。《宝莲灯》再次与广大观众见面时,剧场前出现了观众半夜带着被子来排队买票的现象,在保定市“五一”剧场连演48场,仍然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齐花坦积劳成疾,发烧到38度。
怎么办?她打着针坚持演出。戏演到第二场舞剑时,宝剑从手中掉下去竟毫无感觉,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到演出结束。带病演出她已不是首次,她怀孕8个月的时候,还坚持演《李慧娘》,“蹦子”、“抢背”,照走不误。她一边在台上演,同志们一边为她担心。鼓师对她说:“你简直要把人吓死了,我的鼓键子都不敢打了。”
就这样,几十年来,齐花坦以她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征服了观众,也得到了他们衷心的爱戴。1997年,齐花坦作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党的代表大会。
岁近古稀犹年轻
时光无情,1949年当童工的小坦现已年近古稀,舞台上的光辉已成历史,但她精神不减当年,现在她全身心地进入了带徒弟的角色。她的弟子全部是河北梆子演员,影响最大的当数梅花奖得主彭蕙蘅,她曾代表河北文艺界参加党的“十六大”。
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省河北梆子剧院就有三个弟子:年逾不惑的王云菊,20年前就是省直院团的主演;毕合心是花旦行的佼佼者。牛煜华是第二届全国红梅大赛最高奖获得者。石家庄市的段示威,现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正定县剧团的王梅菊,她主演的河北梆子《曲江情》从舞台剧到电视剧,都是在齐花坦的指导下完成的。
齐花坦出生在保定,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保定就有她四个弟子:梅花奖获得者李玉梅和剧团主演王俊菊、王俊茹、李晓、邢台的范素霞、沧州的孔艳玲、廊坊的杨宝霞。
还有一位特殊弟子,票友谢致。现在共有14位入室弟子,每位弟子都有自己感人的故事,都有辉煌的业绩。所有弟子都装在花坦心里,每位弟子都在师父身上学到了不少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