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大作家 “做灵魂没有皱纹的人”——108岁经济学家杨敬年感动网友
    新华社天津9月9日新媒体专电题:“做灵魂没有皱纹的人”——108岁经济学家杨敬年感动网友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刘林张建新
    9月4日上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杨敬年,在天津安静走完了一生,享年108岁。去世前不久,他刚刚当选为牛津大学圣体学院荣誉院士,这是该学院授予杰出院友的最高级别头衔。
    “不管将来或过去之有无意外,或意外之幸不幸,而只用力以作其所应作之事,此所谓以义制命。”生前,杨敬年时常提及冯友兰先生的名言。他说,个人荣辱成败不值一提,追求学问才是他一生的目标。而他的事迹,也感动了千万网友。网友“那拉秀珠”说:“学杨敬年先生,做灵魂没有皱纹的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
    1908年,杨敬年出生于湖南汨罗。当时,中国百业凋敝,乡村生活尤其困难。但杨敬年的外祖父十分重视教育。杨敬年4岁启蒙,13岁时已经能熟读四书五经,能用文言文熟练作文。
    那个时代,新旧交替,中西碰撞。贫寒学子杨敬年“没有其他兴趣,棋都不会下,只想求学”,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求取知识。
    1945年,37岁的杨敬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进入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5月,40岁的杨敬年获得了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应时任南开大学校长何廉的邀请,杨敬年放弃赴美国的计划,回国从事教育事业,担任南开大学教授,成为我国财政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1949年,杨敬年主持创办了南开大学财政系,成为首位系主任。系主任的工作占据大量科研时间。1951年,一心想从事科研工作的杨敬年主动请辞系主任职务,自学俄文并翻译了三部苏联学术著作。
    “欲为国家兴教育,肯将衰朽惜残年”
    在世时,杨敬年时常提起他的同乡左宗棠的话——“能受天磨真铁汉。”正是这句话支撑他走过跌宕起伏的年代。
    1957年到1979年,他以惊人毅力翻译了《英国议会》《美国第一花旗银行》《银行家》等共计230万字的著作。同时,1974年到1979年间,南开大学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承担翻译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正式记录的英译汉工作,每年30万字,由杨敬年最后审核定稿。6年间,他们共翻译200多万字。
    1979年,杨敬年恢复了教授职称和工资待遇。虽已年逾古稀,但他仍怀着“欲为国家兴教育,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心愿,重登讲台。那一年,71岁的他说:“我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再工作20年,补偿逝去的岁月。”
    杨敬年说到做到。1981年,杨敬年在全国高校中首次招收发展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同年,他的第一本发展经济学著作《科学·技术·经济增长》一书出版。1988年,他出版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被列为国家教委文科教材,获得了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87年,近80岁高龄的杨敬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命从百岁开始
    直到86岁,杨敬年才恋恋不舍地告别讲台。尽管人生也进入耄耋之年,但对于一生一心向学的杨敬年来说,生命的乐章再现华彩。
    1995年至1996年,他撰写了20多万字的著作《人性谈》。1998年,90岁高龄的杨敬年翻译完成74万字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该书连印16次,成为学术畅销书。2007年,近百岁高龄的杨敬年撰写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甚至在100多岁时,他仍在精确地规划着时间:凌晨三点投入工作,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精彩书写着生命长度
    “杨先生虽然退休了,但他依然从事科学研究,依然教书育人。大家知道《国富论》无论对西方的经济学,还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他那样的高龄,依然兢兢业业地从事教学科研,这是令人尊敬的。”他的学生、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景维民说。
    2011年,亚当·斯密的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访问南开大学时,当天下午就拜访了杨敬年,送上了《国富论》的手稿。
    年过百岁时,杨敬年曾说:“我是百岁的年龄,70岁的身体,30岁的心灵。”他一生孜孜以致学的“年轻的心”,也感动了年轻人和广大网友。网友“杨光秋之韵”说:“老先生的波澜不惊来自他对世界的感恩,来自他内心与命运平静地抗争。”网友“南-枳-”说:“先贤虽逝,其魂永存……”
    百岁之年,学生们送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