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医生王连清 红墙保健医 王连清
王连清教授,生于1933年1月,1954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选派到北京医院,担任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墙保健医生。
王连清一生精究医术,早年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汪逢春,得到过名医浦辅周、施今墨、秦伯未、袁鹤齐、章次公、赵炳南、魏龙骧、岳美中、杨济生、叶心清、孙振寰、程辛农等多位名医的教导,集众大家毕生学术精华于一身,主攻神经内科、心脑内科等,尤其擅长中医保健养生、药疗养生,曾担任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保健医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当代有名的泰斗级保健专家。
红墙保健医生的“特殊病人”
1954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很多重要领导都出现了不同的健康问题。年仅21岁的王连清就在这一年从北大医学院毕业,选派到中央保健委员会和卫生部双重领导的北京医院,担任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墙保健医生。
做一名红墙保健医生,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对国家甚至是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半点马虎不得,所以,保健医的主要职责不是看病,而是防病,就是中医所讲的“上工治未病”。正是在红墙保健医生们的精心护理下,五、六、七十年代的中央领导人,才能保持体力充沛、精神矍铄,在内政外交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伟大领袖毛泽东,74岁高龄泳渡长江,不难想象其身体状况之好。主席喜欢吃红烧肉国人皆知,是保健医不厌其烦的劝诫和提醒下,主席才贯彻了“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的健康16字诀。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精力充沛,一向乐观,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塌下来我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所以乐观者寿(享年90岁)。
新中国第一副总理陈云,身体向来不好,却相当注意日常饮食细节,他平常喜欢吃花生米,王连清曾经被派去“监视”陈老,没想到,陈老真的可以坚持每天吃不超过13颗,毅力惊人,难怪可活到近百岁。
几十年的红墙保健经历,王连清得到过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医学泰斗浦辅周等人的悉心指点,从原苏联克里姆林宫医院专家那里学到很多康复治疗的手段,获得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享有盛誉的中医保健专家。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众多国家领导人除了非正常死亡,大都活到八、九十岁以上的高龄,红墙保健医生们居功至伟。从某个角度来讲,新中国的养生保健医学,也是与这些“红墙保健医生”同步成长发展起来的。
“小丫头”官拜“大元帅”
王连清在中央保健局工作期间有很多难忘的趣事,当时她有一个外号,叫“大元帅”,还是那些开国元帅和将军们给“册封”的。首长们叫一个小丫头“大元帅”,这是怎么回事?
1958年,新中国政局稳定,抗美援朝凯旋而归,那些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们都结束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坐了办公室,以前打仗的时候,营养跟不上,运动量大,一个个都比较消瘦,现在营养跟上了,可运动少了,身体又开始发福,好多首长的血脂、血压都出现问题。
这些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极大关注,向中央保健局传达了一项最高指示,要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各位首长的身体健康。于是,局领导就派王连清对这些首长进行集体保健治疗。内容包括日常保健、食疗养生以及教他们打太极拳。
王连清做梦也没想到,这些高高在上的首长们,现在都成了她的“兵”,每天几点在什么地方集合?几点吃饭?吃什么饭?几点吃药?几点打太极……全得听她一个“小丫头”的指挥。当时王连清的太极拳还是王今生(李连杰的师爷)教的,他把太极拳教给王连清,王连清整理简化以后再教给首长们。
慢慢和首长们熟了,大家也开起玩笑,首长说“教师爷”,说这个动作咋做呀。王连清就不高兴,说我一个小丫头你们叫那个也太难听了,首长们就说,你现在指挥的不是元帅就是大将,那可是指挥元帅的元帅,那不如叫你“大元帅”吧。结果,这个外号就慢慢传开了。
其实,王连清当时给首长们制定的保健方案就是一种综合养生,健康六大要素,阳光、空气、饮水、运动、心态,再加上食疗,食疗就是从恩师汪逢春大师处得来的一个培补元气的小秘方,这些首长年纪大了,元气亏虚那是肯定的,所以吃这个食疗培补元气,调脏腑阴阳,再加上综合养生,很多首长的身体都逐渐好起来了。像陈赓将军的失眠症,粟裕将军的神经性头痛,都是王连清给调治好的。
十年浩劫中的“牛棚课堂”
文革时,王连清犯了一个“大错误”。揭发江青虐待同事,闯了大祸,被扣上“散布反动言论,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首长”的帽子,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开除党籍,下放到江西干校劳改。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红墙保健医,白天光脚丫子拉犁、插秧,晚上还要悄悄的帮革命群众开方治病……
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干校里也关着一批“反动学术权威”,当时名震华夏的“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名医费文康就在王连清所在的干校,王连清在闲暇时就跟着他们一起去农村看病,切磋医术,不断的实践,使王连清早年跟随“四大名医”汪逢春先生所学在实践中逐渐融会贯通,对中医学的认识跨上全新的境界,同时,更加坚定了她“悬壶济世,普度众人”的人生理念,她坚信国家和人民一定会需要她,需要她的医术。
“四人帮”倒台后,王连清彻底平反,恢复工作。至今回忆起那段特殊岁月的“牛棚课堂”,王老依然记忆犹新,感慨良多。
头白始创国医馆,岐黄普渡华夏人
2002年,王连清应邀到香港等地讲学,并为董建华、李嘉诚和他们的亲人看病,期间,还治好了困扰林青霞多年的失眠症。
2008年,75岁高龄的王连清创办“岐黄国医馆”,宏扬中医,造福百姓。耄耋之年的王老依然坚持每日坐诊,亲自为患者诊脉、开方,接待病人认真细心,这病怎么得的,怎么治,怎么预防复发,交待的清清楚楚,真正做到“大医精诚,以德为本”,短短数年间,就已经收治患者数十万,在业界和广大患者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红墙内到民间;从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到普通人群里的健康天使,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却没有改变她对中医事业的执著,更没有改变她依然恬淡而美丽的性情。用王老的话说:帮一帮面临病痛折磨、死神威胁的普通老百姓,是我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
第二章、“皇城国医”话养生
2009年11月12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养生堂》栏目对王连清教授进行了专访,主要话题是老年健康养生。王老系统的阐述了她的养生保健观点:(节目图片)
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大部分都是讲养生保健,讲元气、阴阳,扶人体正气,调人体阴阳,平衡则健康,失衡则生病。身体某个部分发炎,产生了病菌感染,那是人整体失衡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所致。对此,改变人体内环境,把人体调理平衡,气血自然会变得流畅,身体自然会自行打通局部瘀塞之处,病菌也就失去生存的条件,被人的免疫力(正气)所消灭,病就会痊愈。中医的这种思维方法,已越来越被西方医学界所重视。
SARS以后,中央保健委员会和卫生部合办的“保健医苑”让我们写一些养生保健方面经验。我觉得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非常丰富,所以就以这个题材写了我的养生保健观点,书名叫《健康是金》、《养生金鉴》,我认为老年保健养生就是六大要素:阳光、空气、饮水、食疗、运动、心态。而食疗药补的关键就在于:补元气,通三焦,调阴阳。”
国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元气论
元气一部分受之于父母,即先天之气,藏于肾,所以肾为先天之本;一部分后天饮食呼吸生成,即水谷之气,脾胃受纳、运化水谷,所以脾胃后天之本。后天之气补充先天之气,共同影响人的健康、疾病与寿命。
元气通过三焦和经络充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五脏六腑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理活动,特别是心脏搏动和血液循环的动力。元气旺盛则健康,元气不足或者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生命终结,人在临终前咽的最后一口气不是氧气,而是元气,因为持续人工吸氧无法延续生命,元气没有了,生命也就真正的结束了。是气绝身亡。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元气。中医认为,“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人的某一个脏腑就生病了。
五脏之病多源于元气亏虚
五脏之病多源于元气亏损,因为“元气”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人在年轻的时候,元气充足,血液流动强劲有力,五脏六腑都能得到充足的血氧供应,功能正常。当人年龄过半,元气消耗过半,气血同源,元气亏虚的必然结果是气血失和、脏腑阴阳失调,血液虽然还在流动,但血流动力不足,人体脏腑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代谢的二氧化碳、血脂血毒、氧自由基等废物不能及时送出去,日积月累,我们的身体就会不堪重负,脏腑之间的协调作用失衡,一次感冒就会引来糖尿病,一次失眠引起高血压,一块西瓜引来上吐下泻,一跤跌倒就脑出血……使得绝大部分人在40、50岁就出现气血受阻、人体脏腑功能严重失调,人体循环长期阻滞不畅,造成中老年各种慢性病、危重病接踵而来,久治不愈。
所以,元气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才是引起我们老年病、慢性病的根本病因。
第三章、国医养生之食疗
京城悬壶汪逢春与养生名方
汪逢春(1884—1941),江苏苏州人,精究医术,博览群书。在京行医期间,妇孺皆知其名,诊所门庭若市。
与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并称为“民国京城四大名医”。现在的名老中医吴子桢、谢子恒、赵绍琴、王连清等,都是他的学生。
汪先生悬壶京城,从清末皇戚到民国权贵,无不对他敬若上宾,身体偶有不适,即延请望诊,声势之隆,一时无两。
与老师说“养生”,话黄芪
<?xml:namespace prefix = w />经谢子恒介绍,王连清进入汪逢春创办的“国药会馆讲习班”学习,一天,王连清在抄到名噪一时的“养生方”时,问老师:为什么不用人参而用黄芪?汪逢春一笑说:“别小看黄芪这味药,为补药之长,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气虚水肿尿少、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
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所以,历代大家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与人参相比,补气之力相若,另具人参没有的升阳、固表、内托、利水功效。”
经老师一解释,王连清才茅塞顿开,“养生方”以及选材炮制之法也一下子清晰的印在她的脑海。解放后,王连清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了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这个方子被保健专家们研究并接受,用于多位国家重要领导人调养身体,效果极佳,王连清还因此受过领导的特殊嘉奖。
2008年,王连清在北京创办“岐黄国医馆”,这个养生方才被正式更名为“心易康”,用于广大普通老百姓食疗养生。
汪逢春有一个小方子,“补元气,调阴阳”的养生方,配伍不峻不燥,不温不火,有病祛病,无病养生。凡有气虚阴阳失衡者服,皆有奇效,上门求药者络绎不绝。“每日所制,皆订购一空”,平民百姓只能望药兴叹。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服用过,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对之颇为推崇。
1946年宋子文去香港定居时,还专门找到汪逢春,买走“养生方”及详细的炮制工艺,要知道这在当时北京城能买到三个“四合院”。宋子文晚年在美国旧金山一直服用“养生方”,本来身体相当好,没想到在1971年74岁上,在旧金山吃饭时给呛死了。而孔祥熙也最终活到87岁高龄,跟这个“养生方”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