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黄自 音乐教育家黄自诞辰110周年 曾创作"长恨歌"(图)
“忘记了先驱者,意味着迷失未来的方向。”歌唱家沈洋了解黄自,从小学音乐教材《踏雪寻梅》开始,“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2004年是黄自诞辰100周年,参与纪念唱片录制的沈洋这才真正熟悉了这位“陌生”的中国近代音乐奠基人,“他代表着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开端,不应该为世人遗忘。
”明晚,中国近代音乐大师系列首场演出“纪念一代宗师黄自——沈洋与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音乐会曲目均为黄自及其“四大弟子”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陈田鹤的创作。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凯丽·何拉汉将和沈洋一起登台,她对黄自的作品盛赞有加,“好的艺术歌曲如勃朗姆斯、舒伯特作品,是人声和钢琴的对唱,黄自就达到了这一点。”
1904年,黄自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完成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业后,任教于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黄自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留学美国的毕业作品《怀旧》是中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都市风光幻想曲》是中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中国最早的抗日救亡合唱歌曲,《长恨歌》是中国最早的清唱剧。
贺绿汀比黄自年长一岁,却是他的学生。贺老90岁时,仍不忘老师教育之功,称他是“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
黄自因病去世时年仅34岁,他的遗言是“我还有大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保存黄自3000页手稿,“私人物品极少,只有两封书信,其他都是作品、笔记、讲义,他甚至把美国读书时的音乐考卷也带回国。”上音图书馆副研究员韩斌介绍,黄自积累了几百页《和声学》素材,“如果他能够写下去,中国人专属的第一本《和声学》教材将面世。”
虽然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奠基人,提及黄自,知道其名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剧院网络调查,知道黄自和他音乐的听众远远少于贝多芬、瓦格纳。中国近代作曲家普遍“被遗忘”有其历史原因。韩斌认为,“聂耳、冼星海作品通过电影配乐形式保存下来,而黄自作品更多流传于音乐专业者中。
”已故前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教授曾说过,民国时期的中国音乐并不局限在抗日歌曲,还有许多值得珍藏的音乐精品,知识分子“学院派”创作亦不容忽视,其中“我更偏爱黄自,他的作品技术上最为成熟和规矩,非常完美,音乐语言又非常美。”
在沈洋看来,黄自那个时代中国音乐家的困惑今天依旧存在——“旧乐”以西乐代之,或复古“旧乐”排斥西乐。黄自提出解决之道,“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研究和整理我国旧乐与民谣,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至今仍有借鉴作用。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