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王泰科 “道医国手”王泰科解密武当养生奥妙

2017-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被誉为"道医国手"的武当山道医王泰科,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悬壶济世.勤于布道的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位病人;他诊疗从不收费,药费

被誉为“道医国手”的武当山道医王泰科,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悬壶济世、勤于布道的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位病人;他诊疗从不收费,药费也只收本钱。王泰科源于日常朴素的武当养生秘笈,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

他长期研究武当道教医学

12月13日,丹江口市郊外的静乐湖,波光潋滟。冬日的暖阳,轻柔地映入湖中,湖面一片灿烂。

武当山道教学院静静地屹立在静乐湖畔。在寒冷的冬季,明媚的阳光让这里透出一阵温暖的气息,多了祥和与安宁的氛围。

记者此行拜访的是王道医,他在武当山紫霄宫多年,现在常驻于道教学院授课。王道医名叫王泰科,为人低调,平时不愿被人打搅清修,但紫霄宫一带,乃至武当山上下,都还流传着他的传说。他诊疗从不收费,药费也只收本钱。每有严重病人,王泰科都会为其检查身体,决定是否有留下的必要;除了动过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人,几乎所有病人身体都有所改善。

不少道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远在东欧拉脱维亚的老太太因患乳腺癌晚期,医院诊断其生命只剩下3个月。王泰科接纳了她,一待就是9个月,2010年回到拉脱维亚时,看上去已经健康得多。不仅是乳腺癌,一些肺癌、直肠癌、结肠癌患者,在他那里也得到了显著的恢复。但他也对人坦言,食道癌治疗的成功率不高。

谈起道医,被人们誉为“道医国手”的王泰科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感受与所见所闻。他认为,道医和中医本身是没有界限的。中医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而西医是确定标准,看病不看人。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中医是以个人体质为标准,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寻找根源。“疑难杂症不是西医的长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西医的外科手术要比中医先进。”

武当山道教医药发源地在武当山以及周边地区。数千年来,不断有修道者与医家来到这里潜心修炼、静心交流,从而丰富和促进了武当道教医药的发展。

对于纷至沓来的病人,起初王泰科想避而不见,但救死扶伤的教义又让他接连不断地把脉问诊,平均每天要接待一位病人。寒暑易节,岁月周转,这样的生活已不知不觉过去了很多年。采访中,王泰科态度严谨地说:“准确地讲,我不是医生。因为我没有医师资格证。”话虽这么说,但他长期致力于武当道教医学、武当道家养生功法、命理、堪舆、周易、术数的研究,名声早已远播。

2008年,武当山道教医药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泰科成为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从少年时随父亲学医

俗话说,道不言寿。这是因为道家向来求长生,而岁数也就成了道者的忌讳。王泰科则不同,与自己的人生际遇相比,他更愿与人分享自己对道教医学研究的收获。

1941年,王泰科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南召县鹿鸣山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是当地卫生协会秘书。尽管他学习成绩很好,还是班干部,但由于家里很困难,中学没读完就被迫辍学了。14岁那年,他开始随父亲学医。

王泰科兄妹6人,他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弟弟都从医,侄儿也是医生。1983年,时年42岁的他遁入道门,拜南阳方城县三贤山道观李宗海道长为师,成为全真道华山派第24代传人。

在没有出家之前,王泰科就有个向往,想找一个道家修炼的地方。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先后三次为年迈的奶奶祈福祛病而朝拜武当。耳濡目染,他渐渐对神秘的武当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6年,王泰科云游至武当,从此与仙山结缘潜心修炼。

1986年至1995年,他在武当山金顶太和宫担任住持。辞去职务后,他住进紫霄宫,直到2008年到了静乐宫,随后常驻于道教学院授课。

武当山道教医药是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是道教界千百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门带有鲜明道教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流派,具有独特的用药和医疗手段。王泰科传承武当医术,弘扬武当博大精深的道医文化,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

他经常不畏艰险地去采草药,或翻山越岭深入原始森林,或穿越山川峡谷攀登悬崖绝壁。其间,究竟吃了多少苦头,留了多少汗,他也不清楚。

2012年春天,他带着10多名学生从武当山五龙宫采摘灵芝、黄精,准备翻山到金顶。孰料走错了路,闯进了五朵峰林场。他们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在荆棘密布的山林中缓缓爬行,连续翻了三座山头,还是没能走出茫茫大山。这时,夜幕降临,大家体力已经透支殆尽。就这样,他们在山顶饥寒交迫地度过漫长的一夜后,才下到全真观在农户家吃了早饭,继续向金顶走去……

他深知武当道教养生奥妙

古今中外,人类从未停止寻找“长生不死”的方法。皇帝们追求长生的失败,使得世人给予长生的评价是长生不可能实现。

即便不能长生不死,也希望能活得更长久些,这是后来人更现实的想法。于是,养生成了人们最热衷的选择。

说起养生,王泰科开口就是一句:“这些《黄帝内经》里都有。”他认为,养生最重要的典籍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上古天真论。这些既是医典,也都有道家的道理在其中。

道教素以养生闻名天下。实际上,道医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养生呢?王泰科认为,养生就是对生命的滋养。以武当道人为例,他们要求“食不言,寝不语”,将养心与养身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少思寡欲,少劳心多养气;饮食与调养结合,不偏食、不暴食;动功与静功结合,并将练功与医药结合,这是王泰科总结的养生法。

道家的养生功法,练一天就有一天的好处。道家养生讲的是养精气神,生命存在就是一口真气。养精气神,就是在不断平衡身体中的“旺”和“衰”。“养生的根源是精气神,不要去消耗它,而要培育它。”他说,治病养生,延年益寿,要这么做,就必须改变世俗人的做法。

究竟该如何养生呢?“人的身体是需要人不断地去关注、去保养、去爱护的。”王泰科说:“人在健康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现状,掌握住生命的运作机理。不要去破坏它、伤害它,一般就不会得什么大病,遇到外界比如病毒等一些物质的侵害,身体也能抵抗得了。”

王泰科认为,现代人最大的精神枷锁,无外乎“酒、色、财、气”。

“酒本无害,害者自害。适量而可,有益身体。”对于礼仪之物的酒,他说,喝酒礼仪要文雅,劝酒要适可而止,才能不失友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喝下这杯酒,可能交情就有了,将来就能得到财与色了,可是和健康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色字头上一把刀。“性欲务要节制,感情要专一,用色不乱,才能大益人生。保其精则神气全,自然健康,存精固漏,为养生第一要事。”王泰科说,现代人吃春药,贪图一时之欢,如千日打柴一时焚尽。

他认为君子求财要有道,仁中取利,义内求财;万事随缘,珍惜缘分,分外莫求,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施恩不图报,不奢侈,不浪费,惜福才能积福。”

气盛则血旺,可负载重物,如车胎皮球充气一样,没气则不能负重,气过盛则崩。怒气来时,如何消?“怒气所伤,其疾难愈,轻则气郁,重则冲破内脏,吐血而亡。”王泰科指出,喜怒哀乐无非是为了那么一点儿有得有失的事儿,如果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负面情绪来影响健康了。

王泰科崇尚上古天真论,他认为人要回到自然的状态才是养生的根本。“春夏秋冬四季的道理,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热于外,寒于内;秋冬寒于外,热于内。这也是道家的辨证法,老阴少阳互相转换。”

神秘空灵的武当仙境背后,有着源于日常的朴素养生秘笈,这就是武当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