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荣三明 建设科创中心写好三个“科” 访市科协党组书记杨建荣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此次上海两会高频词。在市政协会场,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与解放日报记者侃侃而谈,没有宏大叙事,只谈"公民科学素质、科技工作者、科技社团"三个带"科"字的词。
第一个带"科"字的词: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人是关键要素,前提条件是公众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目前,上海的公民科学素质与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杨建荣举例,2010年中国全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为3.
27%,上海公民科学素质的达标率为13.7%。同一时期,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公认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欧盟27国的总体达标率为13.8%,美国28.2%,瑞典的指标甚至达到35.
1%。我国的指标在40多个国家中是最低的,上海的指标则与欧盟基本持平。他说,上海要创建科技创新中心,尽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至关重要,这是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重要基础。根据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协签订的共建协议,上海市到2015年要实现本辖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7.24%,就目前而言,这一任务已经十分艰巨。
第二个带"科"字的词:科技工作者。杨建荣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尤其需要发挥上海科技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这是三个带"科"字的词中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个词。据统计,在上海居住和工作的科技人才约有165万人,覆盖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目前上海有165位两院院士,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1%;626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占全国的15%。这支精英队伍,在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还承担了众多国家战略、重大科技项目。
杨建荣认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有关资料显示,硅谷诞生过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工程院士上千人。上海对标这样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点集聚诺贝尔奖得主、类似参加上海市长咨询会议的大企业家、两院院士和"千人计划"专家、以中青年为主的科技精英这四类高端科技人才。
他说,近期上海市科协邀请了奈保尔、厄温·内尔、维特里希等三位诺奖获得者参加科协大讲坛,他们认为,上海建设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将科研成果、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个带"科"字的词:科技社团。杨建荣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样,科技社团对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上海有科技类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200多家科技社团,个人会员超过20万。
这些科技社团特点鲜明:一是基本涵盖了上海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二是聚集了各学科、各专业的带头人,三是三分之一以上社团已经初步具备了服务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能力。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提升科技社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上海科学科技界的公信力,引导科技社团做好科技创新建设的决策咨询,尤其是要助力大科学家发挥科技创新的智库作用;促进一大批有资质、有能力的科技社团参与科技评价、深入产业一线转化成果;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