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学赵玉沛 这个普通外科不普通
10年时间说长也不长,转瞬而过,可它足够让人尝尽酸甜苦辣。
2004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成立了以主任余佩武为核心的国内首个腹腔镜胃癌手术攻关小组。面对别人的质疑与嘲笑,他们坚定不移。目前已成功完成腹腔镜胃癌手术2000余例,例数居世界前列,牵头制定了《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为国内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奠定了基础。
2010年3月,该科在余佩武的带领下又展开了国际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攻关与研究,迄今已完成胃肠道肿瘤手术500余例,又是一个世界领先!
普通外科不“普通”。前不久,余佩武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他们10年来在开创腹腔镜胃癌手术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科室会在强手如林的普通外科界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首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全军普通外科中心、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成为了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开拓者、领跑者,站在世界外科舞台上尽情挥洒着自信与自豪,接受着各界给予的褒奖与荣耀。
5月7日,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被誉为“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开拓者”的余佩武,听他细细讲述荣耀背后的故事。
一名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
余佩武儒雅、随和,衣着整洁,不大的办公室一如其人,甚是雅静,墙上一幅“医者仁心”的书法很是显眼。
采访刚刚开始,一位患者家属就敲开他的办公室,向他咨询病情。余佩武连忙站了起来,态度和蔼,完全没有丝毫被人打扰的恼意。十几分钟里,他轻声细语地回答着病人的疑问,直到病人绽开笑颜。
坐在一旁静静观看,记者心中充满了敬意。
在余佩武看来,“仁心”是对一位医生最高的褒奖。而对于“仁心”他有着独特的看法,“没有良好医德的人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而没有好的医术想为患者服务好更是空想。因此医生就应业务过硬,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从医30年,余佩武成长为一名医学大家,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病人像亲人一般的仁爱和对外科技术永不放弃的追求。
1984年,余佩武从第三军医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该院普通外科。历史上,这个科室赫赫有名,我国“胆道之父”黄志强院士、我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黎鳌院士均是出自于该科。但余佩武毕业时,肝胆外科、烧伤外科等强势学科早已从普通外科独立出去。同时,历史似乎给这个原本实力雄厚的科室开了一个玩笑,几位科室骨干相继调离。短短几年里,这个科室变得再普通不过,没有特色,更没有学术成果。
一度有人怀疑,普通外科莫非真的要名副其实,仅仅是做一些一般的外科手术而已?但余佩武并不这么看,他清楚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只有苦练基本功,练就过硬的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前辈的指导下,他反复用止血钳夹米粒练手功,把猪皮切开练刀功,不知为练习打结、结扎把手指磨破了多少次。如今,看过余佩武手术的人都说他风格精细、简约,羡慕他长了一双“得心应手”的巧手!但只有他自己清楚,为了这双“巧手”,他究竟付出了多少!
采访中,余佩武喜欢用车来比喻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当别人骑自行车时,我已经在学开小轿车。但是当你也会开车了,我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要想继续比你强,我就得学习汽车原理。等你也明白汽车原理了,我就要学会修车。等你也可以修车了,我就要进入汽车生产行列……只有这样不断进步,我才能一直保持领先。”
和许多医生一样,他没有“假期”的概念,而是把无数个深夜和黎明留在了手术室、留在了病房、留在了实验室。他说:“工作态度决定医疗技术。对病人不关心不热情,如何能深入临床,如何能精心治疗,如何能得到病人的信赖,又如何能提高技术呢?”
春华秋实,厚积薄发。这样的岁月虽然枯燥,可也为余佩武打下了坚实的手术和学术功底。1997年,刚满36岁的他被评为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导之一。
顶住压力誓要重振科室
2004年,年富力强而又具备扎实临床和基础研究根底的余佩武被任命为科室主任。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要想重振普通外科,必须有创新,有突破!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1881年Billoth实施第一例胃癌手术以来,已经一百余年过去。然而,当腹腔镜等新技术在外科中大展身手之时,开腹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该科也早已开展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等新技术,并于2002年开办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培训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手术的成功开展促使人们开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尝试。1994年日本Kitano教授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2004年日本胃癌学会颁布的《胃癌治疗指南》将腹腔镜手术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术式之一。
然而,他们的手术主要针对早期胃癌患者。受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多、解剖层面多、胃周血管多以及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难度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一直采取开腹的手术方式。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但是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较差,90%的胃癌患者等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胃癌。因此,腹腔镜胃癌手术,当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
如何让普通外科不普通,切入点也许就是这里。2004年1月,余佩武在科室全力支持下,集中科室精干力量组成了由他领导下的国内第一个腹腔镜胃癌手术攻关小组,大胆探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可行性。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条道路竟走的如此艰辛和曲折。
这种术式没有可借鉴操作的途径,完全要靠自己摸索,包括手术打几个孔、孔的位置的选择以及从哪个途径开始清扫等等,他们是一头雾水。但有一点他们始终相信,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也曾被怀疑过,如今已被证明其手术疗效相同于或优于开腹手术。既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做,腹腔镜胃癌手术也一定能行!
还记得第一次上临床,原本只需3小时左右的手术,他们3个人从早上走进手术室,竟然一直到天黑才做完。这下子,患者家属和护士们都有了意见,就连一些最开始支持他们开展新技术的医生都带着嘲笑的眼神看着他们。几个月里,只要他们一来到手术室,护士们都躲着他们,因为上他们的手术,往往要很长时间。有专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们说:“在肚子上打个孔,就能把胃癌清除干净吗?”
一时间,指责声、质疑声让他们压力重重。
突然到来的成功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余佩武专门把一位日本专家请到科室,让他做手术示范。可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这位专家展示的手术方法一点也不简单,不仅需要不停地变换病人的体位,而且打孔的数量和位置也不固定,同时也需要6—7个小时。
“这样下去不行,我们必须要自己进行研究和创新。”送走日本专家后,余佩武带领大家又一头扎进了手术室。
就这样,他们埋头苦干了10个月,积累了30余个病例,手术方法初现雏形。一天,余佩武突然找到他的博士生、当时刚刚留到科里的副主任赵永亮,“走,陪我去广州开个会。”
这是一次全国外科大会,来自全国的外科医生云集羊城。当时该科在国内名不见经传,偌大的会场没有人认识余佩武。余佩武带着赵永亮坐在会场的后面,看着一位国内知名的外科专家在台上讲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他们已经做了3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个手术还是显得十分粗糙。
看着看着,年轻的赵永亮坐不住了,“老师,我都比他做的好。为什么我们不去讲?”余佩武苦笑了一下,“我们没有学术地位。”
两个月后,余佩武参加了上海举行的全国微创外科大会。作为普通代表,他本没有资格进行大会发言,可他通过积极投稿,将自己胃癌微创治疗的心得和经验介绍给了会务组。大会评审专家被他技术上的创新点深深吸引,会务组特意增加一次大会报告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手术技术。
在腹壁开5个0.5—1厘米的小洞,插入腹腔镜器械,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操作,就能切除胃癌病变,在几乎同样时间里就能完成传统上需要20厘米以上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余佩武在台上简单讲解后,把手术录像一放,整个会场震惊了!
“这个人是谁啊?怎么没有听说过?”“这是假的吧,太好了。”“肯定是从国外拷贝的。”……顿时,会场议论纷纷。要知道,当时国内都在做开腹胃癌手术,这么好的腹腔镜手术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样的结果,余佩武万万没有想到。风言风语,让他面红耳赤,可他也一炮而红。这下子大家都知道重庆有个余佩武了!
2005年5月,余佩武受邀到西安参加全国胃肠外科大会,并作了大会发言。当把手术方法和经验向与会专家作完汇报后,当场引起轰动。很多专家坐不住了,当即买了机票飞到重庆,要亲眼看一看这个神奇的手术。现场看完,大牌专家们服气了。
大会也当场决定2006年9月的下一届大会在重庆举行,由该科举办。余佩武不知道的是,不光是在中国,即便是在全世界,他都当属第一人!
2006年9月,重庆,全国胃肠外科大会现场。两台手术同时现场直播,余佩武在两名助手协助下做腹腔镜胃癌手术,另一位知名专家做开腹手术。令人振奋的是,两人的手术时间都是3小时,余佩武的微创手术出血少,干净、漂亮。
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人怀疑余佩武和他的腹腔镜胃癌手术,专家们纷纷称赞他为“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之父”“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开拓者”。
永远引领技术潮流
2005年底,从未出过国的余佩武受邀到日本参加国际腔镜胃癌大会,代表中国向世界介绍腹腔镜胃癌手术在中国的发展。当他讲到,该科所做的127例胃癌手术中有111例都是进展期胃癌时,整个会场沸腾了。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的日本主办方特别把他安排到了贵宾席,几乎所有人都端着酒杯走来向他表示祝贺。
那天,几乎从不喝酒的余佩武醉了,醉的开心,醉的幸福。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像那天一样辉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从那以后,只要余佩武出国,他受到的尊重都是一般专家难以想象的,世界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了这个团队。
随后的日子里,余佩武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路径、淋巴结彻底清扫、消化道安全重建三大技术难题,为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托,余佩武牵头制定了《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以指导国内同行参照手术规范操作。
短短时间里,国内多家大医院业务骨干来该科里进修腹腔镜胃癌手术。而他们发表的论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05例》也获得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主编的我国首部《腹腔镜胃癌手术学》和“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教材《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全国各地很多病人也纷纷慕名而来,而且吸引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胃癌患者。
2005年,该科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腹腔镜胃癌手术学习班,全国各大医院的骨干前来参加培训,如今已经连续举办8届,并已成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全国学员3000余名。
2008年,该科“腹腔镜胃癌手术临床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从开始立项研究,到获奖,他们仅用了3年多时间,在整个学校、医院产生轰动。
短短几年,全国很多外科医生都掌握了余佩武团队开创的术式,可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成功,而是要把优势继续保持下去,让腹腔镜胃癌手术实打实地成为科室特色。
他们率先通过体外、动物、临床实验深入开展CO2气腹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动物腹腔微环境以及腹腔微转移等相关基础研究,首次证实并提出腹腔镜胃癌手术并不增加腹腔种植转移风险的新观点,为临床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他们又在国际上开展了首个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根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计划对300余例进展期患者进行3—5年的随访,要从理论上和循证医学上回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究竟有没有差别。
2012年,该科“腹腔镜胃癌手术新技术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攀登医学高峰没有止境
早在他们的成功案例成为其他医院教育医生的生动范本时,余佩武团队就展开了更宏伟的蓝图——深入开展、创新引领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
2010年3月,余佩武驾驭着达芬奇机器人率先开展了胃癌D2根治手术,这标志着胃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又有新的突破。
“前些年,医学的趋势是微创,腹腔镜红极一时;未来,医学的趋势不仅是微创,还有精细和自动化。”在大家的注意力仍在腹腔镜技术时,他已经敏锐的发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诸多优点将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了腹腔镜显示器2D画面,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产生3D立体的图像,克服腹腔镜画面没有层次的缺点,并可使手术视野放大15-20倍。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臂突破了腹腔镜手术操作的“筷子”效应,腹腔镜手术器械像两支筷子一样直的,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达芬奇机器臂就像人手一样,伸进病人的肚子里面,能360度灵活穿行,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达芬奇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过滤人手可能出现的颤动现象,动作更精确。达芬奇机器人的机器臂能灵活的显露血管,从而更彻底的清扫淋巴结。
该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余佩武作为手术专家最早一批前往香港学习机器人使用方法。基本方法学会了,回到科室,不分昼夜的探索又开始了。没有前人经验,就一边进行实验研究一边摸索技术方法;没有手术规范化指导意见,就白天手术练就过硬技术晚上撰写手术经验文章。
在余佩武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迅速熟练、发展、完善了手术机器人下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方法。一年不到的时间,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余佩武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手术机器人下胃肠道肿瘤手术。
目前,该科医生们已经用机器人成功完成了500多例胃肠癌根治手术,其中腹腔镜胃癌手术240余例,结直肠癌等手术280余例,成为当前国际单中心大宗病例之一。
该科还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创新性地开展了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保肛手术,提出了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建立了保肛手术系列新方法,如拖出式吻合保肛术、双吻合技术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低位肿瘤切除原位肛门重建术等,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疗效。
2011年和2012年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全国会议上,余佩武受邀在重庆轻松自如地操控着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胃癌手术,手术过程远程直播到济南和成都主会场,为外科同行奉献了精彩的表演。2012年,受全军普外专委会委托,他牵头成立了全军腹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学组并任组长。
为了研究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区别,今年他们又在世界上首个开展了机器人和腹腔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腹腔镜胃癌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科室其他专业的发展。近年来,他们深入开展了保留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研究,在肿瘤根治切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和肛门功能;开展腹腔镜胃转流术治疗Ⅱ型糖尿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腹腔镜腹壁疝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余佩武也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专委会常委等职务,并成为《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的编委。
打造拔尖外科团队
在很多医院,90岁的患者是大多数医生避之惟恐不及的手术对象,很少有医生愿意碰这个雷区。
2013年12月2日,余佩武所带领的手术团队为一位90岁高龄,患有残胃癌、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高血压3极的患者做了机器人辅助姑息性残胃癌切除术。6个小时的手术下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血仅约100ml。目前,患者已经出院。随后,该团队成功为一位患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90岁高龄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近半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
在余佩武的带领下,该科整体团队打造十分成功,每个人都有一手出众的手术技艺。就任科室主任之初,余佩武就为大家定下了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目标,将普通外科分成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疝气、血管外科等多个亚专科。同时,该科不论资排辈,重视科室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家学习,鼓励大家出国深造。
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唐波博士是较早前往国外学习的青年医生。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杰克逊纪念医院外科部做结直肠癌研究的一年中,他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和理念。回国后,他作为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负责人,围绕这个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该科年轻医生郝迎学目前正在美国进行胃癌的博士后研究,有更多的年青人,正通过普外科这个平台茁壮成长着。
记者看到,如今科里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科研方向,并开展了与相关学科的合作。与此同时,该科还敞开大门,积极引入国内外相关专家,助推科室的更快发展。也正因如此,除了余佩武外,该科很多骨干都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
科室著名专家蔡志民,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普外临床工作40余年,对普通外科胃肠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小肠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普外科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开展的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多次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坚持数年如一日深入临床一线关怀患者,其高超的医术和医德获得一致好评。
科室党支部书记张超,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普外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对结直肠肿瘤的外科治疗有深入研究。主持开展的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联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副主任曾冬竹,在直肠癌保功能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在腹壁疝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完成国内大宗病例。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腹壁与疝委员会委员,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腹壁与疝学组副组长,全军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微创与内镜学组副组长等职务。
副主任赵永亮,在腹腔镜胃癌、腹腔镜糖尿病胃转流手术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现任中国西部地区胃癌外科治疗协作组委员兼秘书长,全军普通外科专委会腹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全军普通外科专委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等。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该科的每个人都认为科室氛围非常好,非常团结,这对科室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氛围,余佩武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把中国胃癌微创外科做大做强,将科室打造成以微创胃肠外科为特色的国际一流国内知名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