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吴国林 吴国盛:当下中国关于科学的六大误区
原标题:吴国盛:当下中国关于科学的六大误区
阿忆(左)和吴国盛(右)对谈。
2016年10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带着自己的新书《什么是科学?》做客单向空间花家地店,和主持人阿忆对谈。吴国盛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何为科学,在当下中国,关于科学的常见误区是什么,以及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以下为吴国盛讲话摘录。
误区一: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知识有两类,一类叫做实践知识,一类叫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从实践知识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化、普遍化,但是它的目标最终还是回到实践。人类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来自实践经验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恰恰是我们没有诞生科学的土壤的表现。
为什么呢?我还得从亚里士多德讲起。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希腊人。他在《形而上学》第一卷一开始就提出知识有三类:第一类相当于我们的经验知识,用的词就是经验。经验的知识用我们中国话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类知识是技艺,他认为技术也是一种知识,它是普遍的,是一般的,是“知其所以然”。按说我们中国人说完了,就是这么多,但他还提出第三类,这个第三类知识才叫科学。所以,在中国人的知识谱系里面,根本就没有科学这个玩意。我们除了经验,除了理论就没有了。
亚里士多德说的那个叫科学的东西有个什么特点呢?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它是一种为自己而存在的知识。有目的,但目的在于自己。这个东西才是科学真正的起源,但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是没有的。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知识最终都是有用的,而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科学必须是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不再为别人服务的,所以他很强调科学一开始是超功利的。
科学和技术可以毫无关系。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经讲得很清楚,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说的,说你不要以为学天文学是为了航海的,那是错误的,是没有学到点子上去。学天文学的目的是提升灵魂的自我觉醒,就是让理性自我觉醒,你学了天文学,了解天上美妙的规律,自己如此的规律,你会觉得原来确实有一个理性世界存在,你的理性觉醒了,你就成人了。
反观中国,就比较强调实用主义。这是中国非常顽固的一种传统,就是所谓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知识本身不是目标,必须有一个知识之外更高深的目标。我们若是问一个小孩为什么要念书?老师多半认为应该这样回答: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要是说我就喜欢读书,那这个境界就不大高。所以中国文化本身就没有提供希腊意义上那种所谓的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知识类型,这个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欠缺的很大的一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