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家石叔诚 石叔诚(著名钢琴演奏家)谈钢琴考级
说起考级,钢琴可能是最早的。前几年,我也做过考级评委,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就是“拔苗助长”--盲目提高程度,跳级参考的现象。这种现象恐怕其它乐器考级中也存在。“拔苗助长”的结果是孩子练习基本功的最佳时期失去了,再往深里发展很困难。
而且孩子长期面对弹起来很困难的曲目,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丧失。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老师、家长,千万不要功利思想太重,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好,这样可能进步得更快。
对于考级通过标准,我这样认为:不能出现读谱、节奏等基本知识方面的错误。在技术上、方法上稍微差一点都可以放松一点,毕竟将来不以此为生吗!其实就如读课文,你读的再生动,再流畅,可念的都是错字,大家都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能算你读得好吗?反过来,你可能读的不太生动,但字都是认识的,音也读对了,听者还是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
另外,我还想提醒家长、考生们注意一个问题--弹奏要注意节奏。考五、六级以上的学生节奏出现问题的较多,曲目复杂一些了,要操心的事也多了,谱子啦,踏板啦,表情啦,节奏就容易忽略。难的地方慢了点儿,容易的地方快了点儿等等。其实,归根结底,考级时出现节奏问题还是平时的练习、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对节奏要求不严格所造成的。
这里我想加一句,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因为是业余就放松要求,可能孩子做不到,但老师必须提出要求,至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对于考级曲目,我认为选得非常好,但还可以再丰富些。我个人认为有些级别选择了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中的曲目有点偏难了,《二部创意曲》足够了。
巴赫的作品本身离儿童就比较遥远,《三部创意曲》又要孩子两只手弹三个声部,大多数孩子都弄不懂是怎么回事,处于一种“让弹就弹”的状态,所以在复调作品的选曲上,范围可以再扩大一些,难度却可以小一些。
家长让孩子学音乐,我想最大的目标可能不是让孩子将来从事演奏专业,而是希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成为一个懂音乐、爱音乐、拥有一定音乐鉴赏力的人。那么,就别把考级当成最终目标。通过了九级、十级是不是就到头了?孩子一旦通过了最高级别的考试后,长叹一声说出“我终于可以不练琴了”那就太遗憾了,甚至可以说,整个学琴过程就是一个失败。
所以,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让孩子体会到学音乐的乐趣,让音乐能够伴随孩子一生。
如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对于任何事物,进步的过程就是修正错误的过程。但是在考级的准备过程中,就是有那么一些孩子面对老师指出的问题“屡教不改”,那么,名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刘长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二胡演奏家)说: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样板,可能会比仅用语言更好一些。
王永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长笛演奏家)说:在老师面前做,直到做对为止,人为地让正确的方法成为一种习惯。
石叔诚:孩子往往因为不在乎,不重视而“屡教不改”,那就让孩子认识到出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