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教你学数学 与数学教师王金战对话中国家庭教育
2003年,他的班级9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牛津、剑桥、耶鲁;
2006年,他的女儿以645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2007年,他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位居教育类图书销售榜首位。
最近,他再次推出《中国英才家庭造》一书,通过自己28年的教学经历,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说明,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今天的父母不论其自身的事业有多成功,如果仍沿袭上一辈人的教养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习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那样就不但造就不出新时代的英才来,还有可能毁了英才。
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王金战。近日,本报记者就家庭教育问题采访了王金战。
独生子女教育是世界性难题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此您有何看法?
王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今天的教育环境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多父母对此仍缺乏充分的认识。
很多家长曾向我表示,说我小时候连饭都经常吃不饱,谁管过我,现在不照样很有出息吗?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教育他们怎么这么难!其实,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当前面临的教育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沿用过去的教养方式已无法适应今天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
比如,现在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在孩子周围电子产品密集,电视电脑、MP3、手机、各种电子视听娱乐设备,哪一样都比沉重的课业负担来得好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却成了这个工具的奴隶,陷入网络不能自拔。在这样的时代要想让孩子学业出类拔萃,顶住诱惑,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现在也是一个心理疾病流行的时代。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家长和学校教育方法上的欠缺,学生中有心理疾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心理健康。现在这么多的孩子有情绪问题、心理问题,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今天的大多数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的现象,不敢出次品,更不敢出危险品,因此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心急要求高,就会不择手段,于是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记者:许多父母总觉得事与愿违,工夫花了不少,孩子却离目标越来越远,父母应该怎样适应今天的环境来培养孩子?
王金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不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不变的事实是: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孩子什么样的未来。这里面既有成功而令人欣慰的经验,也有失败而让人惋惜的教训。
当前之所以家庭教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就是因为中国所特有的现实---独生子女大面积地存在。自古以来,成龙成凤的观念制约并激励着父母全力以赴地对孩子进行培养。而今,在中国社会,很多城市家庭就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胜利,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思想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错,重要的是怎样去实现它。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怎样培养子女成龙成凤。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男孩,小学期间就转了3个学校,原因是这个孩子上课说话,太调皮,严重干扰了别人的学习,所以大家都不欢迎他。我接触了这个孩子后,发现他头脑极其聪明,精力过剩,应该属于超常儿童。问题是,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声讨下,情绪越来越对立,最后是破罐破摔。
后来我用激将法,刺激他学数学,结果他一头扎了进去,他的智力找到了用武之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跳了一级,进入人大附中。初一时,他代表中国到日本参加数学竞赛,还得了奖。
这个案例极为典型,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做家长的,如果不知道孩子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况,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可能的发展方向,更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培养他,还从哪里来谈孩子的教育。
记者:当前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王金战:传统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精髓,但是传统教育也有很多东西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和才华,摧残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智慧,打击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魄力。比如说老实,从品质上讲,人人应该做老实人,但是从对待生活和知识角度来讲,就应该活跃,应该什么样的问题都允许孩子问。问得多了,父母烦,老师也烦,就会顿起"杀心",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锐气。像这样的问题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比比皆是。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英才的潜质时,比如精力过剩、过于调皮等,却很容易被父母当作捣乱、偏执、孤僻、不务正业等问题来看待,当作不可接受的缺点来进行无情的批评和打击。
第二,当孩子处于某个年龄段时,会出现一些青少年共同的特点,却容易被父母当成自己孩子唯一的缺点来批评。父母把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的情况当作问题,这是对孩子成长的不了解,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第三,有的孩子本来是非常有潜能的,结果由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不到位,根本没有认识到这种潜能,反而把孩子推向了相反的方向,导致孩子的前程被耽误了。
第四,舍得花钱,四处求学,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却不懂得把特长培养和孩子的前程规划对接起来。
第五,对北大、清华、哈佛、牛津等名校的招生政策理解不到位,对国家高考政策的变化不了解或者略知一二,结果让孩子错失成才机会。
第六,6比1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表面上孩子是众星捧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庭环境优越、教育资源丰厚,实际上孩子内心无依无靠、孤苦郁闷。父母总是从传统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太不知足、太没良心了。殊不知,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的成长需要大于物质需求,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艰巨性超过了智力因素的培养。
父母如果真的是倾心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就应该一点一滴地去学习和掌握教育规律,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好成绩从外围突破
记者:最近天津等一些城市已开始取消特长生加分,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让父母们松口气,反而是更紧张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王金战:要想让孩子更有竞争力,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第一是习惯养成,第二是思维开发,第三是前程设计。到了中学,就是要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张扬的个性、与人为善的交往能力和明确的责任意识。
很多家长埋怨:"我的孩子不学习,光看课外书。"
我就问:"你认为什么是学习呢?"
"做作业,把课本背得烂熟的。"
"那你孩子都读什么书?"
"又是什么《葫芦娃》呀,又是什么《水浒传》呀,那玩意儿能提高成绩吗?"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我们的孩子想看这些书,绝对是在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读课外书能让孩子的将来充满后劲,怎么能一概视为不学习?
解决一个问题,是从一个点着手容易,还是解决一个面容易?从一般的道理来讲,似乎是解决一个点容易。但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恰好相反。你解决这个点比较难,解决这个面反而更容易。面的问题解决了,点就不攻自破了。
家长越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千方百计盯着他的分数,学习成绩越上不去,还容易形成孩子孤癖的性格。把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这件事放一放,从外围开始突破,抓孩子的综合素质,情况倒有转机,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育就是这么神奇,最怕功利性的追求。
跳蚤的跳跃高度可以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然而,把杯子底朝上地扣在跳蚤上,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杯子的阻挡,屡屡碰壁后的跳蚤再也跳不高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天天读课本,重复做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设限",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往后越没有竞争力。这是我当教师、做家长这么多年的经验。为什么还有家长硬逼孩子大量做作业?因为他过分关注孩子某一次在班里的排名、总分。数学满分100分,这次孩子考了90分,坏了,数学出状况了。
家长于是拼命让孩子把课本上的这些题,做来做去。结果孩子的智商、思维永远也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变得越来越平庸。为了10分的差距,逼着孩子成天把那些中低档次的内容倒来倒去,这不是扼杀青少年思维的天性吗?
诱惑始于空虚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和上网,对此您有什么好建议?
王金战:现代人有三种依赖症。第一,电脑依赖症;第二,电视依赖症;第三,手机依赖症。现在的中小学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三大依赖症横行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拒绝诱惑很难,而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克制了杂念,孩子就会迅速地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更容易进步,甚至领先。
当然,只有孩子感觉到学习让他更充实,更快乐时,诱惑才能离他而去。如果孩子认为学习特别烦、痛苦不堪,诱惑就会像魔鬼一样,不期而至。
就说上网,很多学生沉溺在网吧里出不来,这些学生肯定是前期有厌学情绪,才到网上寻找刺激,发泄过剩精力的。久而久之,虚拟的世界让他忘记了一切。在这里,他可以暴力横行,可以无所顾忌,发泄内心的郁闷,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时间长了,孩子就迷上了这个地方——没有老师,没有父母,没有限制,没有唠叨。要想把孩子从网吧里拯救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开发他的学习兴趣,从无到有,从淡薄到浓厚,让他感到其实学习也挺好玩。
这时,千万别再给孩子制订目标、安排任务,要给他时间,让他体会学习带来的被尊重、被夸奖的快乐。你以为孩子成天坐在电脑跟前玩游戏,内心就不痛苦、就没有挣扎吗?其实,青少年都有向上向善的一面,很少有人愿意过那种堕落颓废的日子。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空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我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不能穷教育,是说我们在教育问题上要舍得投资。但是,不能富孩子,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应当处在一个适度清贫的状态。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他们才能安安心心地学习。
采访后记
我和王金战老师的熟悉是源于《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在中国教育报当记者20多年,阅读过很多教育作品,接触过很多教育专家,还没有哪一本书像《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样令我心动。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键中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都让我颇感兴趣!
在以后不断的接触中,在访问量突破300万的王金战自己的博客上,在王金战负责的国家级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中,我发现王金战对如何当父母、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研究。果然,王金战最近又推出了他的新作《中国英才家庭造》。
在书中,王金战对那些不注意孩子身心变化,仍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中学生的做法进行了明晰辩驳,对那些颇为看重自己家长身份、总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进行了严肃批评;对如何激起孩子追求知识、探求科学的方法作了悉心介绍;对怎样保护孩子持续不断的进取心作了详细指点。怎样对孩子的人生进行提前规划?怎样和孩子交朋友?
怎样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在高考前冲刺?对于这些问题,书中都给出了从原则到细节的指点。
像王金战那样当老师、做家长的不多---在高考前夕,他能够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写3封信,鼓励他们以最佳状态做好高考的最后冲刺;他能够为了给自己孩子鼓劲儿,在女儿走出高考考场时该说什么样的话,都会提前准备。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好孩子必须学会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掌握住规律,不要让孩子毁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