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肿瘤医院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得肿瘤就怕自己吓自己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琳  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沈琳  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临床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试验协作组(CGOG)执行主席等。京医会常务理事。

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是我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

在我国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誉,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治疗决策、术后治疗等领域极具经验,对食管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等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消化道肿瘤是咱们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一类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效果明显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因此,沈琳院长经常说,消化道肿瘤不可怕,但最怕的是自己吓自己。

妈妈得了结肠,儿女也应查基因

门诊现场:一位60多岁的妈妈在儿子陪同下来做术后复查。此前她常腹痛、呕吐,做了胃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因此做了右边半结肠切除术。

沈琳:临床发现,患有这种肿瘤的女性,肿瘤细胞很容易往盆底转移,目前病人术后没有高危因素,不需要化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积极观察。

另外,你妈妈比较年轻,结肠癌有一定遗传倾向,所以直系亲属一定要做个基因筛查,如果发现携带这种基因,那将来就能更早发现它,甚至幸免。

现在一些正规的基因检测公司都可以做,先查一查有没有特殊的遗传疾病,然后根据结果再做相应的基因筛查。这种检查可不仅仅是体检,是有针对性的防癌筛查,肠镜一定要做,直系亲属中如果检查出息肉也一定要切除。

回去给妈妈加强营养,让她多吃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不要吃太多肉类,平时要注意通便。

癌前病变不是癌,治疗能恢复正常

门诊现场:一位70多岁的女患者,平时总觉得烧心、频繁打嗝,体检发现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听说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癌前病变,她非常焦虑。

沈琳:癌前病变不是癌。这是个很常见的误区,像结直肠的息肉或腺瘤样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医生有可能会提到这些可能会发展成癌前病变,或者有的患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这些病变原来是一种癌前病变,就会吃不香睡不好,每天琢磨。

其实这些最多算是癌前疾病,不能叫癌前病变。所谓的癌前病变,是指这个病出现了不典型增生,出现了不典型增生就有可能发展到癌。

癌前病变可能是癌症的癌前阶段,它当然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癌症,但它仍然不是癌,而且有一定的可逆性,除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也有可能自行或在采取某些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后重新恢复正常。

消化道肿瘤,最怕糊里糊涂治

门诊现场: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胃癌术后5年,在当地术前没有穿刺活检。现在术后又复发了,患者常常腰疼、颈部疼、头疼。

沈琳:患者之前属于糊里糊涂地诊断、糊里糊涂地治,手术前连穿刺活检都没做,现在又出现脑膜转移了。正规、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肿瘤治疗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前为了确定脑膜转移癌的病理类型,需要做骨穿刺活检和腋下淋巴结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病人是胃癌复发转移,还是新发了乳腺癌。而根据现有的片子和描述,我怀疑是乳腺癌,因为胃癌术后五年才复发的比较少。对病人的治疗不能只管眼前,更要考虑到预后效果和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病人身体条件差,局部治疗求稳定

门诊现场: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因为便血1年多被确诊为直肠癌,目前肺癌术后同时肝转移两年多了,这次来沈院长门诊做复查。

沈琳:现在患者身体条件太差,所以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幸运的是,病人对药物治疗较为敏感,用药效果会比较好。肺部有小转移病灶,但通过几次复查的片子来看情况比较稳定,所以目前的最主要的是积极维持,吃两个月药后再来复查。

病人现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等到下次检查如果发现还跟现在差不多,那就继续局部治疗;如果发现比较明显的病灶,到时我们再根据情况制定局部治疗方法。

如果治疗每次都能回到原点那是最好的,但现实是病人的情况会每况愈下,所以我们现在的所有治疗方式都是为了抵消病情的这种发展,延长病人生命,不但要活,还要好好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