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郭晓冬: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已满足
郭晓冬与太太程莉莎俩人因拍片结缘,2010年收获了宝宝。
正在央视八套(微博)热播的电视剧《成长》中,郭晓冬扮演的主人公彭飞为摆脱军人父亲近乎苛刻的军事化教育,放弃名牌大学而去应招飞行员,经过磨练成为了运输机飞行员。彭飞是个高干家庭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清高自傲,这个角色和郭晓冬本人的经历相差甚远。
郭晓冬的成长完全是一部青春励志剧,他也戏称自己是“励志哥”。出身农村,高中辍学,做过清洁工、邮递员、伐木工、建筑工,跑过龙套,唱过火锅城,像千千万万个小镇青年一样,怀揣梦想,努力打拼,最终扎根城市。做临时工时,郭晓冬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也并不恐惧,“大不了还可以回家种地,有一大片土地等着我。
回家也还能找到媳妇,不耽误结婚生子。”如今再谈及过往的艰辛,他只是哈哈一笑:“我那点破事知道的人太多了。”
新剧
我的心理年龄就是18岁
新京报(微博):剧中你要从18岁演起,“扮嫩”对你来说难度大吗?
郭晓冬:对我来说,“扮嫩”的压力比演老年时期大得多。我从小长得就老,我也想知道年轻时我长得应该是啥样子,剧中在造型上也有一些变化,比如把头发拉直之类的。
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心态,朋友都说我是典型的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人,我的心理年龄就是18岁,一直活得比较简单,所以还可以把握住人物18岁的状态。
新京报:彭飞的成长经历和心态与你的个人经历差别也挺大的。
郭晓冬:这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彭飞是高干子弟,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而且从小就特别听家长的话,不会跟父母说一个“不”字。
我特别感激父母,他们特别伟大。那时一到冬天,村里很多年轻人跑到家里来唱歌,电啊煤油灯啊是很花钱的,我们家条件不好,但父母从来不说;我们一玩就到夜里十二点,在农村那是什么概念啊,换别的家庭根本承受不了,人家都嫌太闹,但我父母给我们烧炕、烧水。
如果没有他们对我那样的培养和支持,真的没有我的今天。所以一开始我看到彭飞这个人物也会觉得,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啊,跟父母还这么计较。
新京报:你如何寻找彭飞那个世界的感觉?
郭晓冬:他身上也有质朴、纯真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性共通的。
每个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都有特别想了解的渴望,我小时候有小伙伴的父辈在城市工作,他们身上也会有让我很羡慕的那种优越感和骄傲。长大后,我身边也有类似的高干子弟朋友,从他们身上可以找到彭飞的感觉。
事业
最挑战的是重复演好人
新京报:你演的多是“老好人”,有没有因外形较“正”而感到接戏受到局限?
郭晓冬:没有,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正”。而且我没觉得演坏人就是突破,好人更难演,因为形象相对更单一,重复演好人就是对我自己最大的挑战。
但我觉得演话剧是突破,所以我接了话剧《钢的琴》。最开始我有过犹豫,王千源(微博)身上有痞气,但我太正了,也不会说东北话。后来导演跟我说,那个时代全国都大同小异,而且他认为我也很符合这个人物在舞台上的展现,所以我就接了。
新京报:电视剧演员的片酬都大幅度上升,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毅然去演话剧了?
郭晓冬:什么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演话剧损失了什么、损失了多少,甚至损失的数字我都清楚,但我一直想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一点上我要特别感谢我太太的支持,毕竟成家了,经济上我还要考虑到家庭、孩子,但我太太说,只要我想要,就全力支持我,别的都不用考虑。
我是觉得难得碰到自己喜欢的事业,钱我还真没看得多重,我现在的经济情况也还可以,没到掀不开锅的日子,真到那个时候我还是会先去努力赚钱的。
家庭
儿子问的,不能不知道
新京报:你的那些奋斗经历见报率很高,是每次采访都会被问到吗?
郭晓冬:对,我就是“励志哥”(笑)。我朋友也说,每次都能看见你那点破事,也有人说,郭晓冬你怎么整天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我只会这样啊,其他的也做不来。我从来没避讳过那段经历,也没有特别想拿出来分享,因为大家实在知道的太多了,但每次被问到还是会回答,记者是在工作嘛,大家都不容易。
新京报:有了家庭给你带来什么变化吗?
郭晓冬:我现在更宅了。每天回家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玩,跟老婆一起出去转转、吃吃饭,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满足了。儿子带来的主要是责任感,我现在更想什么事情都知道,一件事,别人问我我可以说不知道,儿子问我,我就不能说不知道。儿子渐渐长大,这份责任刻得越来越深,像是烙在心上、扛在肩上,我很享受。说心里话,儿子一见我叫爸爸,我心都醉了。
新京报:会考虑为了儿子,多拍些电视剧赚钱吗?
郭晓冬:我想我儿子以后也有能力赚钱,我不需要为他留下多少钱,我需要给他留下的是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 电影情结
把艺术片这条河趟到底
我原以为看得很开,但走过这几年,发现内心深处还是离不开我向往的电影。我对电影的热爱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说得庸俗点,我那么辛苦地从那么偏僻的角落里走出来,走到今天,只是为了像现在这样吗?
我希望坚持对电影的梦想,拿不拿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绪,让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喜欢在那样的故事里过别人的生活,流别人的眼泪。
我是有过一段迷失自己的时候,在好几部商业大片里打过酱油,那时天天打(笑),东插一脚,西插一脚,弄得筋疲力尽,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没什么意义。商业片我以后应该轻易不会去碰了,我想把艺术片这条河趟到底。马上我还要去拍贾樟柯(微博)导演的一部戏。(口述:郭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