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救龙云 精通6国语言 曾是陈纳德的贴身翻译飞虎翻译黄庭耀的“云南传奇”
1945年7月,航空队将驻扎地改在了巫家坝机场,并在那儿开始训练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因为口语能力出众,黄庭耀被选任为陈纳德的贴身翻译官。抗战胜利后,黄庭耀随之结束了军旅生涯。退伍后,原本可以回到上海中国银行继续上班的黄庭耀留在了昆明,任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外汇科主任。
"因为当时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的行长看中我的父亲,要招他做乘龙快婿,我母亲那是真美,我父亲也就因为爱情留下了。"黄吉明笑着说。 2005年,黄庭耀曾接受过《青年与社会》的简单采访,是首次对外披露自己的飞虎队身份,也是唯一一次。随后,他在媒体中都是以慈善公益人的身份出现。
在黄庭耀的眼中,陈纳德是一个出色的军人,包括陈纳德与陈香梅的一见钟情,一直被老人所津津乐道。1947年,陈纳德在上海举行结婚仪式时,黄庭耀还应邀列席。1995年,黄庭耀到美国纽约探亲访友,还专程到华盛顿寻访过陈香梅女士,但未果。
特殊时期:工资比县长高的外语老师
1951年,黄庭耀被委任为中国人民银行楚雄专区分行行长,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开展保险业务,黄庭耀作为专业人才被调回昆明,任保险业务科科长。
荣耀,在某个特殊时期也被掐断过,但现在事业有成的黄吉明已经可以笑着说出来。还在很小时,她就随着父母下放到昭通巧家,至今那里都还是云南特困县之一。黄吉明介绍,其实父亲最先是下放到师宗,为了帮助一个阶级成分更重的朋友,父亲主动和朋友换了下放点。
"国民党旧军官,还跟美国有关系,在当时是两条‘重罪’。我们一家不能用任何电子产品,一用就说是美国特务。"黄吉明回忆说。因为精通多国语言,黄庭耀得以在巧家县一中任教,先是教授俄语,后来又改教英文。此后二十余年间,黄庭耀把一腔热情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学生,托人从上海等地,为学生们购置工具书、外文书籍、甚至是英文练习簿等学习用品……桃李满天下。
黄吉明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抽屉里那厚厚的学生借条,"有些借条父亲的还没还,儿子的又添上了。不过我父亲工资高,每月有80多块,当时县长才40多块呢。"
每年拿出退休工资 设立奖学金
尽管黄庭耀对学生很大方,但是对子女却很"苛刻"。"我小时候就没穿过啥新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你们不会知道,那时候还有专门补屁股的补丁模子。"黄吉明的这番回忆,立刻引来其他志愿者的共鸣,好几位比黄吉明年长的老兵后代都有过同样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9年,黄庭耀就从自己的退休工资里每年挤出2000元在巧家县一中设立了"黄庭耀奖学金",奖励巧家一中的文、理科高考状元,2001年又增设了"黄庭耀外语奖学金",每年增资1000元,奖励考入巧家一中的中考英语成绩前十名学生。他80岁时担心自己年迈不能准时去银行汇款,一次性给学校汇去10年的奖学金。
而这一切,家里人都不知晓,直到前两年巧家县邀请当年知青去走访,黄吉明才从县领导口中知道父亲的善举。
英雄暮年
57岁返昆明 投身保险事业
1979年,落实政策后的黄庭耀重回到阔别多年的昆明,在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任外汇科主任及高级翻译师,此时的他已经57岁了。
黄庭耀的这段经历,是外孙更引以为傲的,他向大家解释说:"为什么要调我外公回来?因为1979年日本开始援华贷款(ODA),第一批项目是修鲁布革水电站,从资金、图纸、合同、签约,日本人要求按照国际惯例来实施,没有人懂啥是国际惯例,于是调我外公回来。一年的时间,全程的任务都是我外公一手完成的。"
1980年,人民银行将保险业务单独剥离出来,开始筹备成立云南省保险公司,黄庭耀为筹备组成员之一,在此期间,他担任选址、拟定公司章程、撰写规章制度等,保险公司成立之后,他主抓业务,为云南保险事业奠定了基础。
1987年,已经退休的黄庭耀作为高级经济师又被公司返聘,一是担任业务顾问,二是为经济师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