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仓的老婆 揭开李海仓财富之谜 海鑫钢铁真相的彻底调查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海仓突然遇害事件虽然已过去一个月,但就李海仓生前身后的各种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李海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位列2002年福布斯中

李海仓突然遇害事件虽然已过去一个月,但就李海仓生前身后的各种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李海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位列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身兼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运城市工商联会长等职务,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功勋企业家。

李海仓生前很低调,而这么一个低调的人,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农村,竟由40万元起家,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搞成一个拥有42.8亿元资产的大型钢铁公司,这使他充满了传奇色彩。

也因此,海鑫钢铁集团是如何起家的以及资金来源、资金链、股权结构、企业负债率、税款总额乃至企业用地、环保、用水、用电等等,成为李海仓身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月13日至24日,本报记者带着社会各界的疑问,先后在北京、太原、运城、闻喜县等地对海鑫钢铁集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查。

起家

20万的积累加20万元的贷款,以联办企业为形式,以焦炭产品为依托,李海仓充分用活免交所得税等地方政策,让海鑫集团迈出了做大的第一步

李海仓真正进入钢铁行业始于1992年10月。记者从山西省工商银行得到的权威数字来看,当时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2亿元,而该公司成立之前的资本积累过程成为破解海鑫钢铁集团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李海仓起家的40万元成为财经记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就40万的积累过程采访了当年与李海仓共同创办第一家企业的合伙人。1987年,李海仓、辛存海、侯岚云共同创办了第一个焦化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海仓当时拿出多年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金20余万元,并以李海仓长兄等4人的名义联合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与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闻喜县白水泥厂搞联合办厂,成立联合焦化厂,联合方出资10万元。

闻喜县白水泥厂的10万元也是从银行贷来的。这40万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联合焦化厂成立后,又从当地的工商银行贷款1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而这10万元是以联合焦化厂的名义共同贷款并还款还息的。联合焦化厂投入生产后,当年实现利税10万元。由于该厂是新建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免交了产品税、固定资产投资税等。

当时市场焦炭的成本每吨不超过100元,而该厂销出的焦炭每吨在400元左右。当年实现了年产量1万吨的生产规模。也就是说,焦化厂成立的第一年,李海仓就实现了销售100万元的业绩。

1988年,李海仓与三门峡机务段联合办厂。双方投资60万元,这样使产量由原来的1万吨增加到3万吨。1988年至1989年综合生产能力达8万吨和10万吨,即两个焦化厂的总和。由于当时的焦炭利润不断上涨,市场最高价可卖到每吨600多元,这样李海仓一年就可以实现利税1300万元。

建一个新厂,免交3年的所得税,应该说李海仓充分地用活了当时的地方政策。记者从闻喜县税务部门了解到的数据表明:1988年由李海仓所创办的企业,上缴了10万元税金,到1990年,共缴纳税金50万元。

李海仓在尝到了联合办企业的甜头之后,1991年又先后与运城、洛阳铁路分局联合成立了洛铁焦化厂,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机械化焦炭企业。该厂总投资为60万元,其中投资比例为,李海仓、三门峡、洛阳铁路分局为4∶3∶3,与运城车务段联合成立了洗煤厂。1992年初形成的四个焦化厂实现了26万吨的生产能力,在1987年至1991年期间,李海仓既改造了两个老厂,又建了两个新厂。1990年,组成三铁焦化总厂。

记者从海鑫集团公司财务的记录来看,李海仓的贷款主要始于1992年,从各类报表综合数字来看,其贷款的300余万元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其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500万元左右。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李海仓充分地利用了产与销及市场的焦炭价格比,当时经销李海仓的焦炭的经销商们,都要事先打入预付款,这样,李海仓的手中掌握着上千万的预付款作为他的流动资金。

从当时的整个经营业绩来看,与李海仓联合办企业的投资方,都在两年内就拿回了所有的投资和相应的利润,而李海仓把所有的利润又再一次全部投入到企业里。

到1992年底,全厂净利润在2500万到3000万元之间(免交所得税,只交产品税),也就是说,李海仓在进入钢铁行业之前,所实现的资本积累虽然令外人难以想象,但是却十分符合营运规律。

1992年初,李海仓先后多次到他的用户单位考察,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是令他“欣喜若狂。他决定在他的家乡投资建厂,进入炼铁行业。

1992年李海仓先后与有着多年业务往来的经销商们达成联合创办炼铁企业的合作协议。预投资8400万元建设两个124立方米的高炉,并于太原市的并州饭店,与三个冶金厅签订了合作协议,三铁焦化总厂、三家冶金厅联合成立了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三铁焦化总厂5400万元,三个冶金厅各1000万元(三个冶金厅分别是湖南冶金厅、河南冶金厅、上海冶金厅)。1993年建厂,1994年4月份投产。

1995年,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又分别与洛阳铁路分局、临汾铁路分局、北京铁路分局进入海鑫钢铁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的建设,共出资3.1亿元,并在1996年由生铁转到炼钢、轧钢。记者曾于2002年9月采访李海仓时得知,他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向市场。

他认为,如若只停留在低水平的炼铁企业上,企业可能将处于面临倒闭的状态。由海鑫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孟景春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来看,当时的企业贷款为6000多万元,负债率为20%,通过各种办法与联营方等所借的款项3.02亿元。仅从1996年15万吨的生铁产量来看,实现利润3000万元,税金1000万元,这就是李海仓40万元“所下的蛋。

资金链

截至2002年末,海鑫钢铁公司资产总额为40.36亿元,负债总额16.0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9.28%。有关其

在银行贷款累计为29.8亿元的说法多有不实

李海仓的超常规运作企业,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善于用钱的“玩钱高手”。事实上李海仓素有资本运营魔术师的称号。

从整个海鑫钢铁集团发展过程及其资本积累、资产不断扩充的数字来看,海鑫公司从1987年创办以来,到2003年初,在建项目及建成投产后的项目,实现了用15年时间,总资产翻14番,增长12500倍,利税增长13000倍的经营业绩。

2002年2月21日,记者从山西省工商银行对海鑫钢铁公司的调查报告中得到的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末,海鑫钢铁公司资产总额为40.3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5.63亿元,固定资产21.

77亿元,负债总额16.0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0.27亿元,长期负债5.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9.28%,流动比率152.2%,速动比率101.2%。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28亿元,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公司产销率连续三年达99%,资金回收率为103%。

海鑫钢铁公司为什么在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还保持着利润的最大化?它的资产质量如何,成为研究海鑫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很难保持利润最大化,即十分优良的资产质量。但李海仓在运作企业的过程中,有一个超越极限的理论。

李海仓生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是用我们所说的资本运营来解释他的“超越极限”的。在李海仓看来,我国工商企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由生产产值转化为生产剩余;第二阶段是企业由单一的生产者转化为生产经营者;第三阶段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资本运营,这也就是贯穿李海仓整个经营思路的用钱来赚钱的经营之道。

在李海仓看来,资本运营有三种最佳方式,第一种为上市;第二种为资本扩展,如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第三种把有限的存量资本无限地去发挥它,或者说是以最大限度实现增值目标为目的。

从对海鑫集团的整个资本运作的调查来看,李海仓深受中国传统经营之道的影响。他总挂在嘴边的是胡雪岩的经营之道,即八个茶壶七个盖,并且每个茶壶的温度不会降一点。而在李海仓看来,胡雪岩做得不是最好,真正经营好的,应是八个茶壶六个盖。

这也就是李海仓在海鑫钢铁集团资本运营方式上,在预期收入上所做的大文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海鑫所实现的预期收益就是当年及今后两三年的利润和提留,也就是预提留。从海鑫资产形成的过程来看,在有2000万元资产的时候,李海仓想上的是8400万的固定资产项目,连流资需要1.

5亿;在资产有2亿的时候,他就敢上4个亿的项目,炼铁、炼钢、轧钢;在有10亿资产的时候,上13个亿的项目。在有20个亿时,就上22亿的项目,这都是固定资产,这就需要在预期收益上做文章。

2002年,海鑫可用资金6亿,该公司在自有资金基础上,加上国际上的融资能力及国内的融资能力,就可做令人难以想像的新项目,即更大的投资,这也就是李海仓所实践的八个茶壶六个盖的经营理念。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海鑫在企业的管理中,非常艺术地处理了产前成本、产中成本及产后成本。

产前成本在海鑫集团的所有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全部形成工期的最短化,也就是早一天投入生产早一天见效益;产中成本也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产,如有的技改在国有企业当中将用2000万,而海鑫集团用几百万就可以实现;产后成本也就是海鑫始终掌握着客户的大量预付款,这些预付款的“实现主要表现在海鑫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及让利销售等方面上。

从海鑫集团的财务报表及资金走向来看,海鑫公司每个月大约都有1亿的预付款趴在帐上。

目前,海鑫生铁成本每吨840余元,钢坯制造费用每吨310-340元,轧钢制造费用每吨130元,财务、销售、管理三大费用吨均70元,终端产品钢材含三大费用含税成本每吨1615元,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0-350元。

以国际上最具可比性的钢坯为例,美国成本最高,每吨1970元,欧洲次之,为1710元,日本为1690元/吨,俄罗斯、韩国的每吨成本还要低100多元,而海鑫钢坯的吨成本仅为1150元至1180元。

这就可以实现海鑫公司多年来超常规地不断扩大自己的投资建设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发现,多年来海鑫的产品成本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是最低的,这样给海鑫的市场压价空间不断增大。同时,海鑫用别人的钱发展自己,这样既不增加负债,也不增加利息。在对海鑫所有项目的施工过程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金占整个项目施工款的5%。

海鑫的资产负债率近来成为财经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2月18日、19日,记者在采访山西省运城市有关方面时获悉,对于海鑫的资产负债率,运城市委书记、市长的统一口径是34.1%。而在近日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人民银行运城中心支行的一份贷款统计报告中,海鑫集团的贷款数额再一次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地区中心支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显示,海鑫钢铁有限公司计有银行贷款(含贴现)90529.53万元,未结清银行承兑汇票22090万元。

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运城中心支行采访中还了解到,有关海鑫集团在银行贷款累计为29.8亿的说法多有不实。

比如抵质押贷款是贷款方式的一种,不应重复计算。也就是说在贷款余额(93405.45万元)一项中已经包括了抵质押贷款(73541.14万元)。

比如,承兑汇票贴现占用的贷款额度,不能算作企业负债,这是因为企业给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之后,人行尚未结清。

再比如,企业在开出的承兑汇票里面有50%的保证金已经给银行,实际未结清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是11045万元,而并非22090万元。

又比如,涉及到银行授信的12548万元,这是各有关银行给海鑫的授信额度,在海鑫没有实际贷款之前,尚不能算做贷款额度。

此外,对外担保97184万元,是海鑫根据有关金融制度,给运城地区相关效益好的企业提供的担保,是或有负债,而并非实际负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止到2月24日,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从运城地区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是90529.53万元,而从太原几家银行各支行的贷款余额则是49375万元,也就是说,目前海鑫钢铁有限公司贷款余额总额是150949万元。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银行闻喜支行所提供的关于海鑫钢铁集团信贷业务的情况说明中了解到,仅2002年,海鑫钢铁集团就完成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利润6亿元。

截至目前,在该行共有流动资金贷款1.6304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900万元,贴现贷款2676万元,职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2889万元,所有贷款全部实现无逾期、无催收、无欠息。对该企业的每一笔贷款,全部经由省、市农行专门考察、审批,贷款程序合规、抵押担保可靠,并能按期还本结息,是该行的信用黄金客户。

另从与海鑫公司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几家银行获悉,海鑫公司连续四年被山西省工商银行评为优质客户和甲类客户,信用等级一直保持在AA级以上。2002年为AA 级。截至2002年末,该公司在该行本外币融资余额5.06亿元,人民币贷款总额为4.

48亿元,占其全部融资额的32%,美元贷款700万元,融资总额占该行公司贷款余额的比重仅有0.62%,海鑫在该行所有的贷款全部办理了合法有效的担保手续,贷款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海鑫公司同时被山西省农业银行连续7年评为AAA级信用等级企业。

纳税

自1987年以来,海鑫公司累计纳税6亿元。2002年上缴国家税收2.2亿元。充分利用好国家税务优惠政策,使海鑫迅速扩张,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目前占用土地近6000亩,这些土地大都是从闻喜县东镇的川口村和东峪村等相邻村所租用。这些土地60%都是盐碱地、芦苇地及河套。

记者在2月23日对川口村、东峪村村长们的采访中获悉,这些土地租期为30年,并与海鑫集团公司签署了承租合同,海鑫集团公司以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价格付给农民。应该说在海鑫公司最早承租农民土地时,农民还没有尝到出租土地的甜头,但是由于海鑫集团公司企业规模不断地由小到大,不断地上一个又一个新项目,所使用的土地也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当地的农民几十年来仍是靠天吃饭,种地一年下来一亩地也就100元的收入。

东峪村年仅28岁的村长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连农民都知道种地不如“种”企业。同时随着海鑫公司效益的不断增长,在支付每亩土地1000元的基础上,村里的农业税、村提留、乡统筹等每人50-60元的费用这些年都是由海鑫集团公司支付的。

在记者的采访中,海鑫集团从1992年至今,几乎年年都在搞项目。所以所使用的土地年年在不断地增长,而李海仓充分地盘活了土地的再生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运城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都一致地认为,海鑫集团这些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当地发展经济的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海仓也多次深有感触地说,海鑫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靠的就是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应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鑫公司自1987年以来,累计纳税6亿元,2002年,海鑫集团上缴国家税收2.2亿元。2月20日,记者就海鑫集团在当地所享受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查,得到的答案是,投资建一个新厂免交三年所得税,免交一年的产品税。

就当地所制定的三年免交所得税的政策,税务主管部门解释说,根据国家关于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贫困地区的企业、对福利做出贡献的企业、有利于安置下岗职工等相关条件的,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但一般情况下,免税期不能超过3年。

闻喜县地方税务局对此也做了说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文件中第一条第四款的规定精神,为促进闻喜县乡镇企业壮大发展,更好地涵养税源,振兴经济,免征海鑫轧钢公司的企业所得税。

海鑫轧钢公司近三年来共实现利润238692030.07元,免缴企业所得税78768369.92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216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精神,海鑫公司符合中西部地区免征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条件,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87400632元。

在对山西省主要领导的采访中了解到,闻喜县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上一世纪90年代初,由于海鑫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和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海鑫集团所在的东镇已成为该县最先富起来的乡镇,而川口村也被称为河东第一村。海鑫公司的迅速崛起带动了闻喜县及东镇地区的相关产业和行业,使闻喜县在2000年摘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今天看来,李海仓在充分地把这些政策用活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海鑫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所要进行的建设企业的“时间差”。这也就是李海仓一年搞一个企业,一年上几个项目及产品的“翻茶壶盖理论”的又一翻版。

因此海鑫集团充分地利用了国家的税务政策,使企业不断地扩张和跳跃式地发展。记者在运城市及闻喜县税务部门了解到,海鑫集团在税收上是给运城市、闻喜县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李海仓也把他每年企业所得的绝大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再循环和发展中。

股权结构

截至2002年初,李海仓等自然人占公司总股本的92.2%。李海仓遇害后,其子李兆会接任董事长职务,并承接其父的全部资产。海鑫公司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仍属家族式企业。同时李海仓也非常注重创业初期他的合作方的权益,使投资方自始至终保持着最初资本框架。

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的资本结构成为破解海鑫集团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之谜时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应该说海鑫发展的全部过程,主要是靠与三个冶金厅、三个铁路局合资、合作而发展起来的。

从最初的合作形式来看,李海仓所占的投资比例虽然最大,但是各方差距并不大。正是由于李海仓充分地保证了投资方的利益,使得投资方既受益同时也愿意与李海仓加深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铁路局投资5000万与李海仓合作,不派一人对整个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而李海仓都能按合同来执行。李海仓完全靠信誉赢得他在更广泛的资金使用上的最大自主权。记者在对海鑫多年投资合作方的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投资比例是4∶6,但是李海仓在利润分红上竟以倒4∶6的方式回报投资方。

多年以来企业每年的利润都是以先让利于投资方为主。三个冶金厅、三个铁路局与海鑫公司近10年的合作中,海鑫公司在每一年的利润分配上,在扣除投资方的利润之后,主要享受利润分红,也就是李海仓家族即兄弟所享有的利润分红,并将其全部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项目建设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1994年以来,李海仓家族成员至今没有得到一次分红。这也就形成了至今令一些经济学家和一些财经媒体记者无法破解的海鑫钢铁集团的股权之谜。

记者在深入的调查中发现,从严格的股份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产权结构来看,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还不应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它仍属于家族式的企业。只是李海仓在接受了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理念之后,他要使企业资本有所“分化。

同时李海仓也非常注重与他在创业初期合作方投资的利益,使投资方自始至终保持着最初的资本框架,而李海仓的资本却在不断地扩大。这也就成为李海仓身后的股权之秘。同时还不应回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是1992年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当时我国《公司法》尚未颁布。李海仓参照国家体改委制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等法规,由该公司董事长李海仓与河南省冶金建材物资供销公司、上海冶金炉料公司、湖南省冶金供销公司作为发起人共同投资组建的,三家公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个冶金厅。

此后又吸收了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北京公司、洛阳铁路实业开发公司、山西南铁腾飞科工贸总公司,增加投资股本,扩大了该公司的规模。后三家公司也就是常说的三个铁路局。

《公司法》颁布和修订之后,该公司又进一步完善了章程及有关协议。经过10年的磨合,成为目前这样一个相对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

近几年来,随着海鑫钢铁集团的快速发展,公司的股本总额和投资各方的股权结构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由董事长李海仓为首的自然人绝对控股、其他六方法人参股的一个股份制企业。

从产权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依据在公司的投资行使权利,享受收益分配。公司实收资本中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分钱投资,全部投资均是投资人一方的投入。据记者所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初,公司实际总投资135368.

87万元,其中李海仓等自然人(以三铁焦化总厂名义)为121863.72万元,占总资本的92.2%;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北京公司5000万元,占3.69%;洛阳铁路实业开发公司为2560.04万元,占1.

89%;上海冶金炉料公司2147.05万元,占1.59%;河南省冶金建材物资供销公司为1753.78万元,占1.3%;山西南铁腾飞科工贸公司为1102万元,占0.81%;湖南省冶金供销公司为942.

28万元,占0.7%。至今,这个资本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投资各方依据在公司的投资派出股东、董事和监事,依据在公司投入的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客观地说,目前,有的投资方已完全靠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的分红来支撑该公司的运转。

就李海仓等自然人一股独大的现象,记者曾于去年与李海仓探讨过此问题,他解释说,要自始至终地保护最初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的投资方的利益。从股权结构来看,随着海鑫集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权结构也将要有所变化。随着入世后的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迫在眉睫。

为此,海鑫集团曾计划分两步发展,一是尽快完善现有的钢铁产业,二是积极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发展新的主业,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符合股份制企业的现代钢铁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海鑫钢铁集团从2001年10月份开始至今,相继投资了22.2亿元,采用当代钢铁行业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了一系列的项目,实现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从记者在24日得到的最新项目实施进度获知,目前海鑫集团总投资22.2亿元的项目中已经完成7项,另两项也将在今年的4月底以前全面建成、投产使用。公司将新增加110万吨铁、110万吨钢、120万吨钢材、60万吨焦炭、4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届时,海鑫整体上形成年产260万吨铁、260万吨钢、200万-21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由此实现总资产增长到50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到50亿元,年利润增长到15亿元的目标。

由此不难发现,关于李海仓身后的资本结构及股权之谜等所谓的迷雾说法更多地是人为的主观判断。

李海仓遇害之后,谁来承接李海仓的全部资产,一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在太原市采访新任董事长,即李海仓之子李兆会时获悉,除他本人承接了其父的全部资产外,其他六方投资者的股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1996年就掌管海鑫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总经理李天虎,仍作为该公司的总经理。

为了确保该公司完全按照股份制企业发展,该公司的原常务副董事长辛存海将全面辅佐李兆会的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由李海仓等投资方制定的海鑫钢铁集团的发展战略,使该公司能更好地保护投资方的利益,该公司设立了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分别由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及李海仓之妻担任。

目前,各投资方及与海鑫集团有相关业务往来、金融往来的单位对海鑫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