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铿的儿子 杨铿:“技术 资本”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陈凯茵 游苏杭)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沉淀”的科技资源和科研能力转移到市场主体之中,对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有着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2000多亿美元,研发人员规模达到390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速超过10%。
然而,大量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里“沉睡”,成果变“陈果”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么,怎么样才能把科学家独有的、非常有价值的、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和成果有效地转化出来呢?
一家川企的创新实践
一年多前,由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科研时间为期三年,但仅仅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秘诀是什么?总结经验,“技术 资本”这一合作模式或是推动3D生物打印这一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的原因。
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说:“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我就在想,如果是科学家,他们这个群体怎么创业?”为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杨铿创造性地设立了“核心技术 资本”、“科学家 企业家”的新型创业模式,赋予科学家股权,设立合伙人机制,为科学家提供创业平台。
在他看来,“技术 资本”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康裕建,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出任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和首席执行官。
杨铿与康裕建回忆“走到一起”的过程。几年前,当时在四川华西医院担任客聘教授的康裕建正在为自己“3D生物打印”的科研项目找寻突破机会。
而蓝光发展作为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也正寻找新的投资蓝海。杨铿和康裕建两人多次交流之后决定达成合作,成立蓝光英诺。
蓝光发展公告称,它们已向蓝光英诺投入2.15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科研团队建设。蓝光英诺还建立了合伙人机制,由蓝光英诺核心人员对公司进行增资,增资总金额为1615万元。
在这一模式下,很短的时间内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中获得了重大突破。
“技术 资本”、“科学家 企业家”双结合
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说过,科研人员是“双创”的主力军,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我就是不愿看到自己的成果沉入谷底,无人问津,迟迟不能进入实际应用,才出来自己创业的。”柳传志曾在公开场合说过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心声。
其实,在“技术 资本”、“科学家 企业家”这种合作模式背后,有着深刻含义,也就是企业家、科学家应各司其职。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更为关注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创造性,对于成本以及生产的具体问题便并非是其所擅长;而对企业家而言,这个新产品能否批量生产、性能是否稳定、成本是否低廉、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是他的关注所在。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周惠兴表示:“如果让很多科学家去做企业家的事,能不能做好呢?能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真的要打一个问号。”在她看来,蓝光英诺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创业创新模式。当科学家与企业家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人”、“有技术”,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升。
“如果科研成果不与经济、产业结合,那么我们成果的转化便仍将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表示,四川省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尤其提到了要以科技为支撑和引领,强调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推进转型升级,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