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儿女袁牧之 《国歌》自电影《风云儿女》中来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被方家誉为“气势磅礴,大气厚重,意象丰富,主旨宏大”的好书——《国歌》。该书以田汉词、聂耳曲的《国歌》为其核心,由《散文诗》杂志主编,诗人冯明德先生赋诗,并配以大量相关的背景材料,真可谓“融合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及炽热的民族情感,体现出家国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读后精气神为之一振,好不快意。
《国歌》一书付印前夕,该社在社长周玉波的主持下还组织了一次专家研讨会,与会者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同时也对《国歌》一书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文学感染力、图片冲击力和史料说服力的完美结合”。
一九三五年,上海电通公司拍摄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电影《风云儿女》,该剧内容以抗战为题材,阵容强大。编剧:田汉;分场剧本:夏衍;作曲:聂耳;导演:许幸之;摄影:吴印咸;主演:袁牧之、王人美、顾梦鹤、谈瑛。王人美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该剧的故事情节:“青年诗人辛白华和好友梁质甫,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仍然关切着国家民族的安危。
在他们的二楼,居住着从华北流落到这里来的阿凤和她的母亲。辛白华和梁质甫时时给她们以帮助。
后来梁质甫因受革命朋友牵连入狱,辛白华仓皇之间,坠入了富孀的情网。阿凤则参加了歌舞班。梁质甫出狱后北上抗日。辛白华却和富孀避暑青岛。歌舞班也来青岛演出。辛白华巧遇阿凤,并听了她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有所震动。
后来,他又听到好友梁质甫在古北口英勇牺牲的消息,才幡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在华北民族解放炮火中,辛白华又遇见回乡探亲的阿凤,他们和村民们一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奋勇向前。”王人美在该片中饰演阿凤。她当时就觉得这部影片结尾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那时,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际,会被幸运地定为《国歌》。
《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铁蹄下的歌女》是王人美演唱的。片尾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则是找了一些唱歌唱得好的演员先灌了张唱片,然后在实拍时播放。据王人美回忆,拍摄合唱《义勇军进行曲》那一场戏时,还颇费了些周折。
因为是大合唱,歌词的内容旗帜鲜明,曲调慷慨激昂,如果不小心过早地传到了社会上,或许就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来。所以,这歌还得设法保密。既然要保密,那就不能大张旗鼓地排练,于是,只得每人发一张歌谱,偷偷地练习。
再者,拍摄的场地和时间也得以安全为要。因此,王人美回忆道:“一直等到更深夜静,肯定摄影棚外没有异常情况,许幸之才下令开拍最后的镜头。唱片里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大家边做着动作,边随着唱机里的歌声唱着。尽管声音很小,许幸之还一再让大家压低声音。等到镜头平安拍完,大家悬空的心才落了地。”
田汉写完电影《风云儿女》的文学剧本以后,就被国民党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了。因此,分场剧本只得由夏衍来写。在这种特殊时期,电通影片公司旗下的《电通》杂志却在一九三五年六月出了一期《风云儿女》的特辑。
这期特辑全文刊登了田汉撰写的近两万字的《风云儿女》的文学故事。故事的结尾是主人公辛白华自己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这最后一节便是后来影片的片尾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其词如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把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我们万众一心 / 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起来!
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 前进!前进!前进 ”。聂耳见了这首诗后激动不已,他是主动请缨为之谱曲的。
聂耳在谱曲时,将歌词作了稍稍的压缩与变动。聂耳是在上海打好初稿,在日本完成该曲创作的。再说那一期的《电通》特辑,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是以通栏标题将其刊登在封面上的。这在当时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
让人痛心不已的是,聂耳就在他谱完《义勇军进行曲》后不久的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他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为此,《电通》杂志在八月号便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纪念聂耳特辑”。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本《国歌》,我有幸先睹为快。我以为,这样的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