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情人 强势韩三平卸任中影掌门 知情人称其投资不在行

2018-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位美国电影制作人曾将中影比作"集环球影业.索尼影视娱乐.美国电影协会和帝王娱乐集团于一体,同时拥有政府扶持"的帝国.如今,韩三平的卸任,是否意味着这一电影帝国

一位美国电影制作人曾将中影比作“集环球影业、索尼影视娱乐、美国电影协会和帝王娱乐集团于一体,同时拥有政府扶持”的帝国。如今,韩三平的卸任,是否意味着这一电影帝国将迎来新时代?

早报记者 李云灵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在国外电影人眼中,就是大片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渠道。

“它在中国就像是一个集环球影业、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美国电影协会和帝王娱乐集团于一体的机构。”一位曾涉足中国市场的美国电影制作人将中影集团描述成为一个兼具电影制作公司、电影工业协会和电影院线功能,还受政策扶持的存在。

而在过去的15年中,一个来自四川旺苍的人,一直担任着这个渠道的掌门人,他就是韩三平,有人喊他“韩三爷”、“三爷”,也有人把他当成“中国电影工业教父”。当然,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用样板戏中的一个角色定义他:座山雕。

不管他人如何定位,韩三平无疑是个强势人物。“我总说我有两个情怀,一个是国企情怀,另一个是中国电影情怀。”这名生于1953年10月的国企老总,年届六旬确定退休。

昨日,中影对外发言人蒋德福向早报记者表示:“目前还不能公开,领导替任工作确认后才会对外公布。”而另一位中影内部人士向早报记者证实:“内部已经公示,韩三平已经卸任。”焦红奋接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则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

峨眉北影试手:

先拍片再谈改革

韩三平出自干部之家,父亲韩正夫是老红军,“文革”期间担任四川林业厅厅长,“文革”后担任四川省科委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

1975年,韩三平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从此走入中国电影圈内。从照明、文学编辑、场记干了几年后,他开始不满:去电影学院进修:“电影里面照明不是最好的选择,导演是最好的选择,人往高处走。”

1983年,韩三平还在读书时收到电影厂通知,让他立刻回来当峨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副厅级干部。副厂长兼导演的韩三平拍了个电影《毛泽东的故事》,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1993年冬,韩三平的人生又变化。当时峨眉电影制片厂厂长生病,副厂长代替前往原国家广电部参加座谈会。时任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邀请各大电影厂厂长和知名导演、编剧,寻方觅药,解救国产电影。

会上多是抱怨和牢骚,来自峨影厂的韩三平像马路边一个搞装修的农民工一样,并没有什么牢骚。

“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除去这两句话出自毛选的话之外,他又补充了三句:“猪往前拱找食,鸡往后刨它也是找食。找食是什么?生存。光是怨妇有什么用。”

半年后,41岁的他前往北京,接任北影厂副厂长。朋友为其送行时曾劝说:北京水太深,北影很多人可以通天,那个厂长不好做。韩三平想都没想,非常高兴去了北京。

但是,摆在韩三平面前的,并非坦途。韩厂长一天到晚算账,看账上有多少钱,工资需要多少,报销了医药费还剩多少。最困难时账上只有27万,厂里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

尽管财务如此吃紧,韩三平没有忘记电影,“首先抓好电影”,这是立身之本。“一个企业领导人停下来不抓好电影去搞体制机制改革,那叫本末倒置。”

上世纪90中期,国产电影体制改革,统购统分发行放映模式,改由制片厂自办发行,按质论价,自负盈亏。另外,美国大片疯长、电视普及、网络技术刚刚展开,中国电影被人不理解甚至唾弃,但那时北影拍了一批好电影。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韩三平带领的北影厂一年拍摄近30部,占去全国影片总数的25%左右。敲定了陆川的《寻枪》,与冯小刚合作的《甲方乙方》让他成为贺岁档的创始人之一。这就不难理解,当他离开峨眉厂后,峨眉厂的职工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是韩三平在就好啰。

“韩三平当时受命于危难之际,帮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传统的老制片厂度过难关,起初只能说是维持。之后市场化发展后让他赶上了好的时代。同时电影大发展背景,又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海电影协会副主席石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