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燕子》原文阅读及答案详解

2017-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燕子席慕容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

燕子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燕子!
"
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

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
"
乌秋
"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

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

]
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
1943
年生于重庆,
1954
年迁居台湾,
1963
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1
.

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2
.本文以
"
燕子
"
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
.当
"
父亲
"
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
"
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
"
,你认为
"
父亲
""
可惜
"
什么?
4
.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
.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
6
.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
"
舍不得
""
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
?
7
.

文中说:
"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请你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表达那种
"朦胧的欢喜"和 "朦胧的悲伤"。
8、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4分)
答:
9、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0、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答: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1.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4分)
答案:
1
.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
.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
.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
.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
.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6
.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7
.示例:燕子啊,你可是从我遥远的故乡飞到了我的身旁?你的声声呢喃,可是故乡人托你带给我的问候?燕子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什么时候我能够像你一样自由地飞回自己的家乡?
8.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分析】:第8题考查考生对事件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把握。
题目问的是““美丽的错误””,抓关键词““错误””,事情都有一个正解,在文章中父亲把歌词记错,我把燕子认错,因此产生了““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长城””和““燕子””寄托了父亲和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9.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作用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内容上选取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由““美丽错误””引出浓浓乡愁;结构上,《送别》往事是为了引出第二件我和““燕子””的故事。
作用题分一般作用题和特殊作用题,第9题属于一般的作用题。特殊的作用题包括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记叙顺序的作用(如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人称的作用(如第三人称的作用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等。


10.(1) 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分析】:第10题是赏析题。第一问考查字词的赏析,第二问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1问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应的语句,作者抱着孩子在南国阡陌,看到了安静的飞翔的黑鸟,想到了故乡的燕子和故乡的人,欢喜的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忧伤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第2问首先要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反问,明确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气,突出强调。
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即情感的把握。在此提醒考生,虽然问的是你怎么看,但切记脱离文章。一定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否则很容易丢掉分数。结合自身实际要切合中学生身份,可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谈即可。
11. 【解析】 2013年成都中考选择了席慕容的《燕子》,这是一篇感情深邃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感受的是一种对故乡牵肠挂肚的思念。作者将两代人用同样的方式表达的不同思念勾勒得如此的清澈可人,美丽的错误在这里是如此的悲伤。最后的那一句话那么令人心疼,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固执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让我们不觉辛酸,如果是一个游子恐怕还会滴下几滴同感的泪水,因为他们也曾经这样非常固执的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自己的故乡。


2012年成都中考阅读《目送》,龙应台用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他飞,让他走,不必执着的不放手。
对比两年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今年的中考阅读延续了去年风格,侧重于选择名家的散文,以此考查考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的要求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