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贵守墓老兵 今生的守候——退伍老兵陈俊贵25年天山守墓
为给168名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守墓,退伍老兵陈俊贵不忘班长的恩情和嘱托,谢绝组织上为他在家乡安排的工作,毅然抛弃县城的安逸生活,拖家带口重返天山深处,在新疆新源县战友墓地附近的农村落户,25年来含辛茹苦无怨无悔,还让参军的儿子跟随部队重回天山,沿着30多年前的线路重修天山公路。
——引题
陈老兵成为战士心目中的明星。(廖振华 摄影)
2009年11月25日,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会见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其中,有一位身着黄军装的退伍军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天山守墓老兵陈俊贵,在人民大会堂的事迹报告会上,陈俊贵和他战友的感人故事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个馒头的故事
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陈俊贵随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堤,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2.25公里,超过一半以上的地段在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中,很多地方是"猿猴欲度愁攀援"的危险地段。这条公路开凿之前,从独山子到库车,需要绕道乌鲁木齐走1000多公里。
为修通这条公路,在长达10年的会战中,武警交通二总队(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数千名受伤致残,先后有178名官兵长眠天山,这其中就有陈俊贵的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
1980年4月8日,是陈俊贵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2团2营被暴风雪围困,电话线被刮断。5连4班战士陈俊贵奉命随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到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传达命令:开展自救互救,清除积雪,打通道路,等待山下的部队救援。
他们一行4人轻装前进,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用的"54"式手枪、38发子弹,以及20多个馒头。在途中,陈俊贵和战友被大雪围困,他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连走带爬三天,筋疲力尽,大家都要倒下了。
在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谁吃下这个馒头,谁就有可能活着出去。但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最后:郑林书说: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应吃苦在前。陈卫星是老兵,也应带头吃苦。陈俊贵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给他吃。陈俊贵说啥也不吃。郑林书发火了,命令陈俊贵吃掉这个馒头。就这样,他们坚持在风雪中向前挪动。走了不远,郑林书终于坚持不住了。
"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这是班长郑林书留给陈俊贵的遗言。
陈俊贵和战友含泪用雪掩埋了班长,继续赶路。又走了不知多远,他们都倒下了,副班长罗强再也没有能够爬起来,陈俊贵和陈卫星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所救。
事后,部队党委为郑林书、罗强追记二等功,追认他们为烈士,并将他们安葬在新疆新源县那拉堤镇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陈卫星左脚的5个脚趾冻伤,右腿肌肉萎缩,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陈俊贵则住院4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
陈俊贵夫妻在郑林书坟墓前。(廖振华 摄影)
天山深处的守望
1984年,陈俊贵复员回到辽宁老家,担任了电影放映员工作。一次放映《天山行》,影片里的镜头使他一夜无眠。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他们当年修筑天山公路的悲壮故事。此后,陈俊贵茶饭不思,整天地思念班长。他迫切地想到班长的故乡去,看望班长的父母。然而,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和班长仅仅相处38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其他一概不知。
到哪里去找班长的父母呢?陈俊贵想自己的部队驻扎在新源县,到那里就会找到班长的家庭住址。当他再度来到天山时,部队却早已撤走了。
"没有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而班长临终就这一点点遗愿,我都未能满足,我怎么向班长交代呀!"为了离班长近一点,也减少心中的愧疚,1985年冬天,陈俊贵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地方——那拉堤。在这里一待,就是24个春秋。24年了,陈俊贵一直守在班长坟前,陪班长过了一个又一个团圆节,自己东北的老家却没有回去过。
一诺千金!陈俊贵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班长父母的寻找,可一直没有消息。2005年9月的一天,还是当兵的儿子陈晓宏从武警交通第二总队的几名战友那里得知,该部队的前身就是父亲的老部队等几个单位合编而成。从那里,陈俊贵终于找到了郑林书家乡的具体地址: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
2005年10月,热心的部队领导派政治部的干部陪同陈俊贵一道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的家人。当陈俊贵找到班长的家乡后才得知:班长参军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
班长的母亲是2003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班长的名字。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的坟前,仰天长叹:"你们的儿子没能回来,我就是你们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念你们啊!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班长永远不寂寞!"
守墓老兵的心愿
"等我们这些亲历者和见证者不在了,谁还记得他们?"看到今天笔直的公路,陈俊贵最惦记的是当年用鲜血和生命修路的战友,他一直想把烈士的墓地修整一下。
从班长的家乡返回天山后,一件事情更使陈俊贵彻夜难眠。一天,远在广东的罗强的母亲打电话给他。罗妈妈80多岁,双目失明。得知陈俊贵的消息,她坚持要到天山来,看一看儿子的坟墓。陈俊贵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家看到儿子坟墓的凄凉样子。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将3万余元交给有关部门,希望为翻修战友的墓地尽微薄之力。
2006年的5月,新疆自治区交通厅、伊犁自治州和武警交通二总队等单位共同投资200多万元翻修烈士陵园,并定于当年10月30日竣工。竣工后,陈俊贵将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的坟墓迁进了修缮一新的"乔尔玛烈士陵园"。
2008年12月,武警交通二总队和尼勒克县有关部门再投资50万元,征集烈士遗物及相关资料,建立烈士纪念馆,并定于2009年6月开馆。2009年5月,陈俊贵原来的老部队——武警交通二总队六支队也筹资25万元,派支队总工程师高飞专程赶往那拉提,重新修葺了烈士墓碑和墓地。
日前,记者到乔尔玛烈士陵园拜访陈俊贵时,见到了他的儿子陈晓宏。 "要不是右腿冻伤致残,我肯定不愿意离开部队,一是因为路没修通,二是因为兵没当够啊。"由于负伤退役,陈俊贵没有奋战到公路通车的那一天,心底里留下遗憾。天山守墓期间,陈俊贵为前来参观的人认真讲述部队历史,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但很少讲到自己的经历,甚至连他的儿女也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