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呼唤:李文祥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本网讯 实习记者许朋飞报道 4月14日上午,党的好战士、退伍军人、革命老人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市东京艺术中心举行,市领导刘长春、张勇、陈国桢、蒋美兰、开封军分区副司令员侯敬民亲切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报告团成员并合影留念。参加报告会的有市直各单位党员干部、解放军、武警和消防部队官兵、大中专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630多人。报告会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勇主持。
在贵宾接待室,刘长春、张勇、陈国桢、蒋美兰等与报告团成员亲切攀谈起来。刘长春说,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像李文祥老同志这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不能丢,我们呼唤这种精神,时代需要这种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接受教育。
“销”声“匿”迹谋发展
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报告会正式开始,范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周玉陶、范县白衣阁乡副乡长杜晓玲、范县民政局干部刘朝庆、李文祥同志的女儿李金英、濮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锋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
李文祥,男,1925年5月出生于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1947年12月参军入伍,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著名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6年李文祥以军队干部身份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到河南老家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他便深深扎根于贫困落后的农村老家,默默奉献、甘于平凡。为了使村民脱贫致富,他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挖水渠引黄河水、种植水稻、复耕农田,49年如一日,安贫乐道不问索取,为家乡的变化付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回到家乡后,一贫如洗的李文祥夫妇先是住在四处透风的破庙里。此后,他们又先后三次搬家,到1983年才盖了属于自己的三间平房。而这时候,李文祥已经干了十几年生产队长和村委会主任。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其间,李文祥在村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在部队时的辉煌历史。在部队荣获的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都被他用一块粗布视如珍宝般珍藏起来,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
直到今年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濮阳走访慰问时走进了李文祥的家,在与李文祥的深入交谈中,卢展工表示想要看一看李老的军功章,李老压在箱底深藏不露的卓著功勋这才被省委书记发现。之后,李文祥的先进事迹才被媒体广泛报道,一经报道便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传李文祥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也作出了向李文祥学习活动的决定。
一心为民真党员
范县白衣阁乡副乡长杜晓玲在《黄河岸边写忠诚》中这样评价到李文祥:“李文祥,这位曾经驰骋疆场的特等功臣,这位半个世纪以来默默无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很普通,普通得在他走过时,你都记不住他的背影;但却很伟大,伟大得在他面前时,需要仰视才能领悟他的境界!”。
濮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锋在《时代呼唤李文祥》中评价李文祥:“鲁迅先生曾经形容那些脚踏实地推动民族进步的人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有像李文祥这样居功不傲、安贫乐道、默默无闻的人,都是民族的英雄,都是时代的先锋。他们身上闪耀出的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光辉,正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今年34岁的李金英是李文祥唯一的女儿,李金英出生那年,李文祥已经53岁了,由于是村干部,李文祥很少在家照顾李金英和她母亲两个人,李金英并不像同村的孩子那样从小就受到父亲全部的爱,恰恰相反,李文祥却把更多的爱无私的给予了村里人。
“如果不是卢书记下乡时偶然走进我们家,至今,我还不知道父亲有那么多故事。原来我也埋怨过父亲,为什么很少照顾家里,但是,现在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所做的一切,父亲没有给予我足够的爱,但我要把足够的爱留给我的父亲。”报告会现场,李金英说起自己的父亲,几度泣不成声。
当天下午,报告团一行又来到兰考县焦裕禄陵园进行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