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超医生 在台大陆学生:梦里不知是陆客 成见太多反无知
中新网6月6日电 台湾《旺报》6日刊载一篇由曾赴台读书的大陆学生撰写的文章,该文讲述其在台的所见所感。文章表示,两岸应放下彼此的刻板印象,放下偏见,台湾没有被传说的那么好,大陆也没有被预设的那么糟。
初来乍到的陆生都会对台湾产生莫名的好感,可能是因为台湾山好水好风景好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嗲嗲柔柔的台湾腔的缘故,总之就像一见钟情初坠爱河的情人,怎么看怎么可爱,吃饭可爱,睡觉可爱,连“三字经”骂出来都带着几分可爱。
大家纷纷感慨,台湾的人情味真是浓,太平洋的风果然如韩寒口中那般温暖和煦。在这样一个看起来讲文明懂礼貌的大环境下,我们自然也要学着懂文明讲礼貌起来,常带着“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热情与台湾同学相处,背负着“两岸交流使者”的历史使命融入台湾生活。
我开始跟身边同学一起夜冲,一起夜唱,自以为已经和台湾同学没什么太大的差异了,已经真正适应了台湾生活。陆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拿自己当外人,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常让我们玻璃心碎落满地。
在申请去台湾交换读书之前,我并不知道何谓“三限六不”政策,当我真正抵台,真正开始在台湾的生活时,我才惊觉,“三限六不”是多么现实。
陆生不能在台工作,哪怕是在学校打工助学。陆生不能纳保,在台所有医疗费用都要自费。陆生不能考台湾的证照,陆生毕业不能留台工作,陆生不能……陆生有太多不能,原以为外籍学生都是如此待遇,后来才知,除了陆生,外籍生、港澳学生都没有“三限六不”的制约。
我第一次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被孤立在“岛中岛”的忧伤。我常在想,台湾的学生叫台生,台湾境外的学生叫外籍生,而陆生像是活在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外来物种。
常说台湾人的同理心让人感动,但在陆生政策上,同理心似乎成了奢侈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在境外读书,你会希望他常因看不起病而不敢看病吗?两岸关系不是这些问题的原罪,陆生不该是这一切的炮灰。
有时候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台湾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吗?真实的台湾究竟是怎样,如同我在大陆出生在大陆成长,却还是不够了解它。台湾在很多陆生的心中,或者在很多自由行的陆客心中,都是一座近乎完满的美丽岛,人美景美样样美。
陆客陆客,自由行的时间再长来台次数再多也还是“客”,大陆交换生也常被笑称是四个月自由行签注的长期陆客,是“客”就势必与“主”有截然不同的观感。客常习惯于放大美好的一面,缩小甚至忽略不美好的地方,因为你知道,既然是客,就不会久留,做“客”的感觉自然好。
交换生在台湾的日子之所以觉得幸福,是因为知道你仅仅来一个学期而已,你每周都可以出去游山玩水,因为只有四个月的光阴,要珍惜。这一辈子能有几个这样的时刻?所以,陆客陆生对台湾的爱,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或者不必多了解。
即使离开台湾已有一年余,却还牢牢记得在高雄被出租车司机追问是不是不会过红绿灯,在台北被问是不是没有见过摩天轮,在台中被问是不是没体验过快捷巴士。诸如此类,太多太多,这些预设我都会善意地理解为部分人对现在的大陆的不理解。
也许在60年前,大陆确实是这样,物质不够发达,生活不能小康,但今天,真的有所改变。去过大陆的台湾同学常会抱怨大陆人多车多喇叭声多标语多,没去过的同学常会嫌弃大陆客嗓门大没素质上电梯不知道左行右立。我说,嗓门大、爱按喇叭这些被认为素质待提升的细节上,大陆在不断进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刚刚走上仓廪实、衣食足的道路,慢慢地,素质、文明礼仪也会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都需要时间。
历史留下的恩恩怨怨,让两岸对彼此有着太多的误解与好奇。如果希望未来两岸关系能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彼此的刻板印象。放下偏见,是一切对话与交流的开始,若带着有色眼镜预设去看待两岸,对话与交流则徒有形式。台湾没有被传说的那么好,大陆也没有被预设的那么糟,两岸都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也都有各自的美好,你只需平常心就好。(韩绪丽/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