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联合基因 解惑生命密码—采访联合基因张媛女士
2009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的胜利开幕,吸引了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商家和众多老百姓参与到活动中来。也给大家了解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好机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基因”成为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一个人的DNA里,包含了无穷的奥秘和信息。
在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上我们采访了联合基因集团公司,这是中国最大的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健康集团。解惑生命遗传密码,联合基因在中国最早推出了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服务。基因检测,将会对人们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理念产生巨大变革,您愿意体验吗?针对这些未知,我们采访了联合基因的张媛女士。
你好,基因检测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算是一种比较新奇、冷门的概念。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是的,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接触过,但在世界范围内,基因检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
去年底,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08年“50项最重要的发明”,“个人DNA基因检测服务”就位居榜首当选了年度最佳发明。
对,请您就基因检测和这种健康管理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为大众所了解。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我们一直认为,我国健康产业的运营,应该有一个核心。
因为不管是体检或是健康管理,你对客户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服务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比如体检,进行过体检的人应该都明白普通体检的疾病检出率是非常低的。关键是你给大家选择体检项目的依据是什么?再比如保健品,同样的保健品不同人的服用效果差别很大,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著名企业家王均瑶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不幸因直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其实他很关注健康,年年体检,最后还是死于直肠癌。
体检查出来疾病时,往往是病情已经很明显了。如果他能从遗传角度去关注自己的健康,就可能在发病前知道自己有直肠癌的隐患,从而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检查或者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直肠癌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美国多年来通过基因检测,使直肠癌整体发病率降低了90%。
所以我们不希望大家泛泛的去体检,应该从遗传角度去解密你身体里存在的某些疾病隐患,就是基因组的缺陷,因为它从你一出生就决定了你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得某些病,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做健康服务,指导你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但我们并不是你得病了,来治疗你的疾病,而是说在你没有得病之前指导你如何去预防疾病。
所以我们是预知隐患,预防疾病。
那么请问你们更多的是面对老百姓这种终端人群还是医院或者体检机构呢?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我们跟体检机构有一些合作,但我们更多的是直接对老百姓进行服务。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联合基因健康中心,更是把产业从单一的基因检测业务转向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并计划在未来三年里,在全国建立100家联合基因健康中心,向客户提供一体化健康解决方案。
针对老百姓,我们通过基因检测得到他独一无二的基因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他的健康进行管理,比如指导他们如何选择体检,如何在生活中进行疾病预防,还可以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遗传体质进行营养保健、运动保健,以及生病时如何用药,让大家用对药,少花钱。
你们筹建的健康中心有什么特色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呢?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其实我们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已经是区别于其他健康管理机构的最具我们联合基因特色的一点,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基因技术。
我们对客户不是一个泛泛的普通的健康管理服务,而是有针对性的,从你的基因角度入手,来管理你的健康,进行疾病预防,提高生活品质。
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从基因检测角度去预测疾病隐患的突破和发展在我国现在的趋势如何呢?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在我们看来,从基因角度入手才是以后健康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国外在做的已经有很多了。
在中国,我们是第一家在做,到现在也是做得最大的。前面的几年里,我们用了很多精力,投入了很多在基因科学知识普及上,通过跟科协等各种机构的合作来把基因的概念介绍给老百姓,让大家了解如何从自身基因信息出发,进行疾病预防、管理健康的理念。
十年前,世界范围开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美国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基因科普,他们的的士司机都会人手一册关于基因知识的小册子,所以你去跟他们的民众谈基因,他们不会很陌生;而对中国民众去说,我们的科普宣传相对落后,大家对基因还相对陌生,所以我们先要把基因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理念介绍给广大老百姓,这是个很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做了将近五年,里面有很多酸甜苦辣。
要将这种新兴观念注入人心是需要很大心血的。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是的,我们现在有超过十万例的疾病易感性基因数据库。
这让我们积累了世界上最大的黄种人疾病易感性基因数据库。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联合基因张媛女士:谢谢。我们联合基因会继续用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健康服务,与大家共铸健康之路。
通过今天的采访,让我们对联合基因的基因检测以及从基因入手管理我们自身的健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疾病易感基因,这是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类基因,好像是埋藏在人体里面的地雷。
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在生活习惯、饮食营养、运动保健、体检用药等各方面提起警戒,尽量避免它的引爆,让它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尽量的晚一些、再晚一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引爆,才算真正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
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失败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而成功的要素可能全都一样,那就是不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
走访联合基因集团,笔者处处感受到那种创业的艰辛和创业者“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这个由复旦大学的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自筹资金100万创立的高科技企业,经历了11年的奋斗历程,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两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形成生物制药和健康服务两大业务板块,资产总值超过60亿港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他们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带有联合基因鲜明特点的路,他们的创业故事在行业内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使命:教授创业的原动力
对毛裕民教授和谢毅教授而言,1997年是一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
那个时候,45岁的毛裕民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而34岁的谢毅,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培养的年轻教授,复旦大学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就在他们冲刺学术生涯顶峰的时候,一件事情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使他们走向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
1997年的夏天,中国现代遗传学之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建者谈家桢先生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这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学者,在赴浙江考察的时候,听到了一件令他十分震惊的事情,美国一个顶尖的生物技术企业与温州的某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了某项“科研合作”,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抽取了该地一个有哮喘病遗传史的家庭所有成员的血样,并把这些血样送到美国供美国的公司进行研究。
谈先生以其职业的敏感性,马上觉察到这是发达国家到中国来掠夺中国的遗传资源,对中国发动了“基因资源争夺战”。他深知,如果发达国家拿到中国的优质遗传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并申请专利保护,未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会受制与人,中国13亿人民的看病吃药将依赖外国,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88岁的谈老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要加快中国的基因开发与研究,同时要立法保护中国的遗传资源。
江总书记对谈老的信非常重视,在谈老的信上作了亲笔批示,指示李岚清、宋健、彭佩云同志认真研究一下,提出解决的方法。江总书记批示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得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
”
谈老的信和江总书记的批示传到复旦大学,在学习谈老的信和总书记批示的同时,毛裕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其他同事们同时也在思考,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人要在基因研究领域有所作为,要占有一席之地。
恰好在同时,毛裕民和谢毅共同研究的一套大规模人类基因克隆测序技术已经成熟,成功地解决了寻找人类新基因的低效率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授们会选择申请国家科研经费继续进行研究开发,等到科研成果产业化条件成熟了再推向市场。但面对国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毛裕民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学习发达国家的模式,创建高科技企业,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科学研究。
这个设想得到了一批教师和研究生的响应,一批人自筹资金100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新:企业的第一轮超常规发展
100万元,对生物科技项目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毛裕民知道,如果不能很快完善自己的技术并获得风险投资,这次创业随时会夭折。在复旦大学科技处牵线下,很快,第一家风险资本注入了他们的项目。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7000万元,毛裕民、谢毅的技术作价3000万元,双方合作建立一个公司,开展人类基因克隆和测序工作。
有了这一笔资金,整个实验室设备条件立刻得到极大的改善,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复旦大学先进的技术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其效应迅速显现,短短两年时间,联合基因成功找到8000多条人类全长新基因,并将其中近3800个新基因作了进一步研究并申请了专利,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基因开发上的垄断地位。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的成果。
那个年代是一个崇尚高科技的年代,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很多社会资本纷纷参与进来,使联合基因彻底摆脱了资金匮乏的局面,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迅速产生——
1999年,联合基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从而使中国的基因研究摆脱了依赖外国数据库的尴尬局面。
这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后,国内媒体作了大量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专程来到公司拍摄了一个专题片——《人类基因数据库》;
1999年,联合基因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基因芯片,年轻的李瑶教授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专攻基因芯片技术,回国后借助联合基因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拿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基因芯片,并申请了7项专利。
这一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再次来到公司,拍摄了第二个专题片——《诊断疾病的基因芯片》;
2000年,联合基因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跃居中国企业第一位,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专利部,专利申请“批量化”进行。
在联合基因的有效推动下,上海的专利申请量从1998年时的全国第十位一跃进入了全国前三名;
2000年,基因芯片项目作价2.
5亿元,与星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5亿元资金,合资建立了总资本5亿元的中国第一个基因芯片公司,为中国高科技项目标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价格;
2001年,联合基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基于基因技术的新药筛选平台,从神农尝百草的药物筛选模式到基因组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式,中国的新药筛选走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种科学研究方面的爆发式增长,在传统的科研模式下是难得一见的。联合基因的尝试直到今天仍令人称奇。
坚持:高科技企业的凤凰涅磐
做过风险投资的人都知道,高科技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走向失败。
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联合基因人知道,很多失败的最重要因素是由于创业者缺乏坚忍的意志品质。
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IT泡沫的破灭,使全球的高科技投资迅速进入严冬期。那个阶段,很多投资公司一听到是高科技项目便立即摇头。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高科技产业而言,那是一段艰难岁月。
与联合基因同时起步的很多基因技术企业纷纷倒下,联合基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大批新项目下马,公司员工从最高峰时的700多人锐减到200多人。大家都在思考,联合基因的明天在哪里。
当时摆在联合基因创业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把手上的技术和成果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外国企业,毕竟很多成果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即使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也可以使创业者们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
同时他们可以继续回到学校安安稳稳地做教授。第二条路是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压缩阵线,并把一些可以产业化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摆脱依赖资本市场的资金发展企业的老路,学会从产品市场赚钱来发展高科技产业。
对大学教授而言,到市场赚钱远比搞科研难得多,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新的考验。知识分子最大的优点是肯学习,在严酷的市场形势下,一批教授开始吆喝,卖基因芯片、卖技术服务,甚至卖起了基因纪念品。
学做生意虽然不易,但却也颇有成效,联合基因的基因芯片在这批教授手里居然走向全国,全国上百家科研单位,几百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使用了联合基因制造的基因芯片。在那个严冬时节,联合基因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保持住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留了若干个对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
几年的苦熬,终于等来了基因技术产业的又一个春天。
跨越:负势竞上再现风采
当高科技和市场真正结合起来后,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当一批掌握高技术的教授同时也成为合格的商人的时候,高科技企业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历练,联合基因的一批创业者两鬓添了几许白发,但他们的心更宁静,人更成熟,事业也就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2002年,联合基因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精优药业收购了口服胰岛素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
蛋白质药物历来被认为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蛋白质药物经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其功效。所以,蛋白质药物口服剂型研究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国家从“七五”期间就开始立项支持口服胰岛素的研究,许多一流的科研单位象接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
2001年,清华大学在这个项目的基础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随后,精优药业接下这根接力棒,开展药物研制和临床试验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目前这个药业已经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香港的资本市场对这个项目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当这个药物的临床研究取得进展的时候,精优药业的股票在几个月中从每股0.4港元涨到最高时的每股4港元。
2004年,联合基因推出了个人DNA检测项目。
这个项目从2000年立项研发,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对它的研发没有中断过。为了开发这个项目,联合基因的技术人员阅读了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所有相关的文献,并建立了一个包含9万篇文献的资料库。
同时研究人员也通过大量实验,采集中国人相关基因数据,使公司推出的基因检测产品是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中国化的产品。基因检测技术是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手段寻找人体内缺陷基因,而这些缺陷基因往往会导致严重疾病。
通过寻找这些缺陷基因,可以预测人们的患病风险,从而指导人们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这个项目推向市场后,引起市场强烈的反响。从最开始的质疑,到现在广泛被认可;从最开始的不接受,到现在很多人愿意尝试,联合基因在健康产业方面又做了一个没有先例的创举。
2008年,联合基因再次在香港重组上市,并计划把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作为新的上市公司的主打业务。
在推动企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同时,联合基因把更多精力投向整个中国基因技术科学与产业领域,投向社会事业发展。
2008年,联合基因捐资1000万元,设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这个奖是经谈家桢先生本人同意,用谈老的名字命名的专项科学奖,国家科技部在接到联合基因的申请后,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正式批复联合基因,同意设立这个奖项,并把它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科学奖。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欣然提笔为该奖题名。
2008年12月19日,在谈家桢先生逝世一个多月后,该奖举行了首届颁奖会。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同志出席了颁奖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盛赞联合基因为中国科学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2007年,联合基因捐资500万元,在杨浦区设立了联合基因杨浦老年基金。
在联合基因的创业历程中,历届区委区政府给予联合基因巨大的支持。在企业有所发展后,联合基因马上拿出资金回报社会,这一举措也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联合基因拿出100万元,资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启动科研项目,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联合基因向学校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把这种资助提高到1000万元甚至更高。联合基因的领导在很多场合也在不断教育自己的员工,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企业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这一切都在表明,联合基因已经成熟,它已经从当年在高科技产业化领域乱冲乱撞找出路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基因技术产业化领域一个标志性企业,它今天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联合基因自身,它代表着中国基因科技产业时代的一代人物和一代企业,代表着他们的奋斗经历,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