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实验室 北大饶毅:两手空空就去国外实验室实习?
和快速变化的中国有关的是,中国的代沟特别明显。变化慢的国家,两代之间相同的事情更多些、稍微容易理解一些。
在中国,和我年纪相仿、或更大的人们,成长期常常是机会很少、条件不好,而动力较强。而我们觉得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很好、机会很多,而自我动力似乎不够强。
我希望,正在起步的同学们,能珍惜机会、把握未来。
简单地说,成人以后,难以避免要探索与自己事业相关的兴趣。而且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深入了解,看到底感兴趣的是什么,要发展这样的兴趣需要什么背景和能力。在大学本科很短的几年内,这颇费脑筋。
许多中国的大学本科生,也许是由于过分强调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后果,在全面成熟程度上有点像美国的高中生。其结果是在他们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时,有些举动也就更像美国的高中生申请大学,而非大学生申请研究生。
常听到国内和国外一些老师抱怨学生,收到的学生申请没有针对性,一些老师看都不看,就把申请或email扔到垃圾箱了。
到北大任职后,有些国外的老师,碰到对我们学院学生寄去的申请很生气的情况下,有时转给我。
我举北大的一些具体事例。
去年夏天,我们送了四、五十个学生到国外的实验室做暑期实习。现在又开始组织今年夏天的。
我们的学生去实习,绝大多数都是对方资助机票、并有生活补贴。其中相当部分是我的朋友们,为支持我的教育工作、支持北大学生。有时他们也以此作为筛选自己今后的研究生。但是对于多数学校和实验室,培养学生是主要的。
学生暑期实习,对于实验室来说,一般是出了钱,还要花时间、精力、研究经费、空间。没有实验室期望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出成果,而且还可能要为学生申请研究生时写推荐信。有几位教授,对学生非常好,给他们讲科学,为他们修改一张张作报告用的幻灯片,培训他们的表达能力。实际上,简单地从实验室角度,基本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学生们不一定都知道他们对实验室多半是累赘,但是都知道暑期实习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益。
奇怪的是,很多学生,申请这些实验室时几乎毫无准备。不仅写申请前,没有准备、申请没有针对性,而且当有些教授委托我和同事面试学生时,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准备。
当一个学生没准备时,我还连接提问。但是几个学生没有准备时,我提问的兴致大减。
学生中有成熟的,为自己负责,申请前,搞清楚哪些自己喜欢,碰到不懂的东西,会专心调研、并有比较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但是还有很多同学仍然处在高中状态:“我在考试,没有看国外老师是做什么的”,“我忙着准备GRE,没有时间看实验室的研究”。把考试看作最重要,而忽视考试后有了未来可以做什么。考研究生录取相关的考试是为了进实验室,实验室是考试的目的。把方法和目的反过来了,把考试凌驾于实验室上,是本末倒置。
有的回答“我看了他们网页,信息太少,搞不清楚”。这样的态度是把认识科学前沿变成了老师的责任,而不是自己发现欠缺,赶紧想方设法跟上。实际是对自己不负责。有人说“我申请了三个实验室,我现在不清楚他们干什么,等其中某个实验室录取了我,我再看”。这似乎很聪明,很省时间,不肯浪费时间了解不去的实验室,实际是放弃了比较,没有自己开动脑筋。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能就是为描述这种小聪明而发明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本科生申请研究生时也同样犯。
有机会时不好好准备,得到的机会就很容易失去。年轻的时候如果不积极地、仔细认真地探索,为自己选择道路、方向,那么未来的选择就越来越难,就会很被动。
如果你去做暑期实习、或者留在学院某个实验室里,最好都要提前做准备,使暑期的工作最有效。进实验室后,虽然时间短,也要尽量使你能够体验不仅一个实验室,而且理解、懂得相应领域的情形。所以,一个暑假,其实很紧张。做的好,是增加你的机会、你今后的自由度。做的不好,是减少你的自由度。如果老师对你这次暑假有很明确的判断,对你的影响比以前几年的分数重要。
全国申请到我实验室的人,多数人的第一封信基本也是千篇一律。我问学生“为什么申请我实验室”,多数学生在两个问题之内、在越过他们标语口号式的答案后就不能再继续。少数回答多点的学生,我把这个问题一直追踪下去,问到实验细节、领域研究的比较,绝大多数也不能回答,最后剩下的是真喜欢实验室工作的学生、也是对自己负责愿意花时间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的学生。
我认为,我这样做,是为其他学校的学生做点教育工作。就是最后不来我实验室,他也认真面临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空洞的标准答案。
你是否对科学感兴趣、是否对生命科学感兴趣,决定权在自己,其他人不过是从旁提供意见和帮助。千万不要怨天尤人。都是成人,要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信息是否全,要看你是否收集全。没有人有责任全面给你提供信息。也许,在决定你从事何种行业、专业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全面的客观信息。你要在有限的信息中,看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当你决定读研究生时,你需要积极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过程,不是要别人告诉你,是你自己从课本、老师、讲座、文献、同学交流中积累的结果。多半不是一次就找到,有些东西,你后来发现不合适,或有时你发现其他更有趣的东西。
以前探索过的后来又放弃了,好像浪费了时间,其实不然,探索过程经常有转折的出现。而且你虽然放弃了一些,但是积累了经验和知识,有些今后还可能有用。如果以为只有马上做的东西,你才准备,那么你就没有充分的基础,就很难判断什么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
选择实验室也好,进一步选择研究课题也好,都少不了自己积极探索。
如果你省下探索的时间,那么其他人的说法就会左右你的选择,而不是你主动得到的结果。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
你如果不愿探索,那么实际就是愿意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