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的意思 文天祥:留在北京的浩然正气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公元1256 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为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文天祥被点为当期状元.中了状元之后的文天祥,先后在各地做过不同的地方官,和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官员一样,留下了一些政绩,也因为参劾某些官员数次被免职.公元1274 年十二月,元军攻下鄂州(今湖北武汉),顺流东下,次年正月十三日,谢太后下旨各地官员率兵勤王救京师.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文天祥才一改其往日"状元官僚"的颓废生活,转而和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一起承受各种苦难.当时他是赣州知州,在当地招募了近万人的军队,开往临安方向.随

公元1256 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为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文天祥被点为当期状元。中了状元之后的文天祥,先后在各地做过不同的地方官,和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官员一样,留下了一些政绩,也因为参劾某些官员数次被免职。

公元1274 年十二月,元军攻下鄂州(今湖北武汉),顺流东下,次年正月十三日,谢太后下旨各地官员率兵勤王救京师。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文天祥才一改其往日“状元官僚”的颓废生活,转而和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一起承受各种苦难。

当时他是赣州知州,在当地招募了近万人的军队,开往临安方向。随后在经历了苦战东南、出使元营、领兵抗元几个时期后,终于在公元1278 年战败被俘,押往当时的京师——燕京即现在的北京。

到达北京之后,元朝开始了对文天祥的诱降工作。一开始,他们对文天祥很优待,让他住在高档馆舍之中。先是派南宋投降过来的前丞相留梦炎来劝降。随后,元朝统治者觉得文天祥过得太舒服了,便把他转入兵马司的监狱,关入一间标准的小牢房中。说是审问,其实还是一种劝降,他们希望经过真正的监狱折磨文天祥能够屈服。

从公元1279 年十月开始,直到1283年一月九日被杀,文天祥一直被关押在兵马司的监狱里,过着真正的囚徒生活,这里环境非常恶劣,他身上长满了虱子,衣衫褴褛。而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他写下了一首流芳千古的长诗《正气歌》。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当元朝已成往事,新的朝代也需要新的榜样去鼓舞人民,于是为了纪念文天祥,明朝当权者就将当年那个兵马司监狱原址扩充,改成了祠堂。如今这个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4 号的祠堂,仍然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冬日正午,穿过学府胡同,伴随着隔壁学府小学朗朗的读书声,踏入如今被称为“文丞相祠”这个坐北朝南的两间小院,大门、过厅、享堂(正殿)三部分一目了然。

最先入目的,便是面向大门刻有文天祥像的石碑。石刻人物,身着宋朝文官服饰,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画像上方附有文天祥死后在其衣带上发现的绝命词。

东墙上,刻着的《正气歌》诗文极其吸引眼球。谁能想到《正气歌》诗前的小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汗下而幽暗。”恰是这间清幽安祥之地。

挂有“浩然正气”牌匾的过万为文天祥事迹的简要陈列,厅中为文天祥的半身像。据说,建祠的时候,塑像着儒服,后来才改为宋丞相的官服:头戴高冠,面容安宁,三缕黑旭飘洒胸前,一派儒雅风范。

雅室虽小,却也详实记载了文天祥不凡的一生,展现着其宏大的人格力量。

后殿为享堂,神像匾额等多为新修式样。楹联匾额的内容经多方寻找,尽量仍按其旧式。另外还陈列有古碑若干。西墙上嵌有教忠坊三个青石大字。当年文天祥坚决不降蒙元,遂被戮于柴市,据说,柴市位置大概就在今天府学胡同的西口。

明代驱除鞑虏,为纪念民族英雄,遂将柴市改名教忠坊。这块青石就是当年坊口牌坊上的,清道光年间改移于祠堂的二门门额,后来竟被当成了享堂角门的阶石。1937 年,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在整理旧都文物时发现,就将他嵌入祠堂的西壁,同时还附勒石一方记载过程,并表明“孤忠表节,可以教叔世而砥横流”的意思。

西墙上还有嘉靖年间南京户部主事李世德题的《过文先生祠》石刻。享堂的石碑包括有嘉靖年间所刻的《文丞相传碑》

和道光时期的重修碑记等。东墙上另嵌有唐朝行书大家李邕书写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残础两方,这碑刻原在良乡,辗转到此,另有一段复杂的故事。

一片丹心照汗青

树,是祠庙中必不可少的,文丞相祠内被保留下来的是一颗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与此时,亲手种下的枣树。这颗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虽然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向南倾斜,与地面成约45 度角,仿佛也在学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至今科学都无法解释这棵枣树的主干为什么不是向上笔直生长的,树行与文天祥的诗句遥相呼应,人们就称此树为“指南树”,寓意着文丞相虽然身在大都,但是对于南宋朝廷一片赤胆忠心。

文天祥虽然已经故去700 多年,但这座宗祠却犹若他的英魂,永久地守护在这片土地上,并以其坚贞不屈的气概一直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