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的公司 2016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谢晓亮简介:? ????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谢晓亮简介:? ????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1998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讲席教授。2011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还获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 ???作为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谢晓亮教授推动和带领了单分子研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开创了活细胞中的单分子研究。他主导研制的以快速拉曼散射为主的高灵敏、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2009年,谢晓亮获得美国能源部颁发的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

颁奖词写道:“该奖是表彰谢晓亮教授在非线性拉曼显微学和高灵敏度分子振动成像领域的创新研究,在创立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领域中的科学领导地位,以及他在酶反应动力学和活细胞基因表达领域中的杰出工作。

”2010年11月,谢晓亮接受美国能源部颁发的2009年劳伦斯奖时,与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颁奖典礼上合影。在美国留学的日子?1985年夏,谢晓亮抵达美国,开始了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习,他选择了从事超快激光研究化学动力学的约翰·西蒙(JohnSimon)教授做自己的导师。

谢晓亮说,“在研究中西蒙给了我许多指导,也给了我很多自由。西蒙的实验能力非常强,当时激光还很难调,他手把手地教我搭激光器,我研究生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调激光,调不出来时,我就去找西蒙,他往那一站几个小时,最后总能调出来。

我向他学到了许多实验技巧。”?一天晚上,谢晓亮开夜车做一个西蒙建议的光分解的实验。

第二天早晨8点,他将数据留在西蒙的办公室,回家睡了一会,中午12点回办公室时,西蒙高兴地说:“晓亮,这是你的第一篇论文。”?做出第一个成果后,他开始想自己找题目做。研究生第二年时,他给西蒙写了一个项目建议书,用快速圆二色性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构象。

西蒙非常支持,让他按自己的主意独立研究。经过努力快速圆二色性光谱成功了,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题目,谢晓亮将它应用到生物物理的几个不同体系,也因此对生物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1989年博士毕业后,谢晓亮去芝加哥大学著名物理化学教授格雷厄姆·弗莱明(GrahamFleming)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临走前,西蒙告诫他不要继续做圆二色性,要学新东西。

谢晓亮当时不理解,因为他非常喜爱自己发明的新技术。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很感谢西蒙的好建议。到了芝加哥,弗莱明问他“你想做什么?”谢晓亮记住了西蒙的忠告,对弗莱明说:“我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建议?”弗莱明建议他学荧光测量技术。

他很快为弗莱明搭建了一个飞秒分辨率的荧光光谱测量装置,将它用于光合作用机理、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快速过程的研究。他说:“这对我后来做单分子研究很有帮助。

”?在美国国家实验室起步?在弗莱明的实验室,谢晓亮的博士后工作还没有到期,一个机会就找到了他——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邀请他参加工作面试。?PNNL始建于1965年,主要服务于汉福德基地的应用研究,而汉德福基地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中生产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核材料的地方,但是核材料的生产也污染了环境。

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20亿美元用于环境治理,并于1986年耗资2.

5亿美元在PNNL创建了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希望从基础研究入手解决环境治理问题。1989年PNNL请来了耶鲁大学教授史蒂夫·科森(SteveColson),负责实验化学物理项目,组建研究团队。

科森找到了约翰·西蒙,西蒙推荐了谢晓亮。?当时激光领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钛宝石激光技术面世了,谢晓亮马上建议弗莱明试用这个技术,结果在租来的新激光装置上,谢晓亮很快做完了所有想做的实验,包括以后想要在PNNL做的实验。

他开始思考新的研究方向。?在PNNL面试前的两个星期,谢晓亮在《科学》上读到了贝尔实验室埃里克·白兹格(EricBetzig)一篇近场光学显微镜的论文。“我当时在研究做光合作用,很希望有一个空间分辨率比较高的成像办法能够看到生物膜中光合作用蛋白的分布。

看到这篇论文后特别兴奋。”谢晓亮还知道,美国和法国化学家分别在1989年和1990年做出了低温单分子实验;1990年美国化学家在溶液里用激光检测到了单个分子的荧光,但没有成像。?在这种背景下,谢晓亮开始想怎么才能在室温下做单分子成像,因为只有在室温下的单分子实验才可以用于生物学研究。这成为他在PN